第425章 煊赫開封
作者:有點混蛋      更新:2021-03-06 17:09      字數:2440
  “呼,這都快八月了,太陽還是這般毒辣。”司徒毓騎在馬上,右手不停地扇出微弱的清風,額角依舊汗如雨下。

  前方是一眼看不到頭的黃土路,熱浪滾滾,直通開封。

  李延慶與司徒毓並轡而行:“越扇越熱,心靜自然涼。”

  “你說得確有道理,可一想到即將抵達開封,我實在靜不下來,你應該曉得,我這幾個月在滁州過得有多難受。”

  說著,司徒毓奮力直起身,眺望前方,卻隻能看到飛揚塵土。

  司徒毓哀歎道:“到底還要多久才能到開封?開封不是新修了羅城麽?理應早就能看見城牆了。”

  “快了,別急。”李延慶一夾馬腹,催促胯下白馬加快速度,他也有些期待開封新築的羅城,到底是何等光景。

  開封羅城自郭榮起兵南征開始修築,到今年七月完工,滿打滿算隻花了八個月不到的時間。

  按照規劃,開封羅城周長近四十裏,還包含甕城、角樓、水門、護城河等各種各樣的複雜設施。

  可在監工韓通的監督下,這般浩大的工程,竟奇跡般地在短短八個月內竣工。

  李延慶一度有些懷疑,這八個月就修築完畢的羅城會不會是什麽豆腐渣工程。

  越是靠近開封,李延慶心中的好奇心就愈盛。

  一行人在李延慶的帶領下,紛紛提速,一路向北進發。

  過了約莫一刻鍾,路上行人逐漸密集起來,有挑擔的農夫,有趕車的馬夫,也有懷抱幼子的婦女...絕大部分人都朝北而行。

  整支隊伍霎時振奮起來,人人都明白,開封城快到了。

  又行了一陣,開封羅城宏偉的城牆終於向眾人展露它的真容。

  四丈高的夯土包磚城牆拔地而起,延綿十數裏的城牆上旌旗飄展,在正午猛烈的陽光照映下,氣勢無鑄。

  司徒毓仰望城牆,不由感慨:“好高...”

  身為土生土長的開封人,司徒毓在南下滁州前從未出過開封地界,他曾見過的最高城牆,就是開封內城那兩丈出頭的城牆。

  至於滁州城,那可憐一丈高城牆,著實有些寒酸。

  “這羅城確實高,而且厚實。”李延慶停下坐騎,抬頭遙望城牆。

  李延慶不止注意到了城牆的高大,還注意到了城牆上行駛的馬車。

  看起來,這羅城的城牆足夠厚實,質量應該問題不大...李延慶心中驚歎於新城牆的質量與短得驚人的工期,也牢牢記住了監工韓通的名字。

  一幹宋州出身的親衛,沒見過多少大世麵,紛紛駐足,抬頭仰望城牆,連連驚歎。

  司徒毓從驚訝中回過神來,高聲道:“這才像是六朝古都該有的氣勢!內城那低矮的城牆實在上不得台麵,不得不說韓通此番幹得漂亮,升官加爵跑不了了。”

  開封內城的城牆,是在唐代汴州城牆的基礎上修修補補而來,城牆不過兩丈出頭,外層還沒包磚,屬實有些寒酸。

  李延慶直接疑惑:“六朝古都?哪六朝?”

  司徒毓扳著手指回道:“夏朝、魏國、後梁、後晉、後漢,再加上咱們大周。”

  這六朝古都的名頭很是勉強,後四朝加起來才不過三十六載。

  李延慶問道:“夏朝和魏國也能算進去麽?夏朝暫且不論,魏國如何能算作朝代?”

  司徒毓聳了聳肩:“你與我爭這也沒用,開封城裏的大儒們都是這麽說的,就連朝廷的詔書上,也以六朝古都來稱呼開封。”

  開封,此時又有汴京、東都、大梁等別稱,勉強算得上是六朝古都。

  傳聞夏朝時,開封就已承擔過國都重任,史稱老丘。

  到戰國七雄時代,魏國遷都大梁,以黃淮為根基,興修水利,鼓勵耕戰,成為了戰國初期頭號霸主,也將大梁營造成天下數一數二的繁華大邑。

  可惜好景不長,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國力逐漸淩駕於六國之上,並逐漸消滅六國一統華夏。

  秦國在攻滅魏國時,受阻於大梁的高深城牆與縱橫水網,遲遲未能攻破大梁。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掘開黃河,水灌大梁。

  大水浸泡三月,再堅固的城牆也難以維係,魏王不得不舉城投降。

  魏國既滅,煊赫大梁也被濤濤黃河之水永遠摧毀。

  大梁就此沉寂,淪落為縣級行政單位,並於西漢改名為開封縣,這也是開封一名的由來。

  改變發生在八百年後。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由於水運上的突出作用以及軍事用途,開封縣境內修築了大型糧倉,並升格為汴州。

  之後隋朝修築的大運河,更是以汴州為中轉中心。

  自此,靠著大運河帶來源源不斷的財賦,開封的政治經濟地位不斷攀升。

  到如今,開封已成為中原王朝當仁不讓的都城所在,地位遠超昔日國都長安與洛陽。

  李石見多識廣,忍不住對身旁的侍衛輕聲說道:“其實這城牆還不算高的。”

  司徒毓耳朵很尖,不服氣地回頭:“哦?那你可見過比這還高的城牆?”

  “遠的不提,就那偽漢的國都太原,城牆就比開封羅城還要高出一丈,河北大名府、定州的城牆,也絲毫不輸這開封羅城。”

  說起這個,李石可就來勁了,他隨李重進征戰四方,中原大部分堅城都領略過。

  河東太原,在此時是公認的天下第一堅城,自五代亂世開啟以來,從未被攻破過,有不落之城的美稱。

  定州是周朝的義武軍節度使駐地,毗鄰契丹,乃是周朝的北大門,年年朝廷都會調撥大量經費增修定州城防。

  數十年營造,定州已成河北地區城牆最高大的堅城。

  至於大名府,乃是天雄軍節度使駐地,河北的經濟軍事中心。

  後晉時期為了抗擊契丹,後晉皇帝常年領十萬大軍駐蹕大名府,大名府周長百裏的寬厚城牆冠絕天下。

  司徒毓性格隨和,在滁州這小半年裏,與李延慶的親衛們都混了個爛熟。

  因此李石才敢出言反駁。

  司徒毓還欲辯駁,李延慶伸手勸阻道:“好了好了,莫爭了,這城牆的高矮有甚可爭的?有禁軍坐鎮,開封城牆的高矮並不重要,守城終歸還得靠人。”

  眾人再度啟程,未多時,便來到城牆腳下。

  開封羅城的每一道城門,都設有甕城。

  所謂甕城,就是在城門外再加修一道半圓形的城牆,並額外再開一道城門,對相對脆弱的城門起到雙重防護。

  開封羅城的甕城堪比一座小型城市,平日裏可駐兵五千。

  帶隊通過城門士兵的盤查,李延慶打馬進入甕城,環視左右,見到了兩張熟悉的麵孔——大哥李延順,以及未來姐夫安守忠。

  李延慶連忙翻身下馬:“大哥,信臣兄。”

  “三哥。”李延順笑著迎上來,今日他與安守忠特地告了假,來甕城迎接李延慶。

  寒暄一番後,安守忠拍了拍李延慶的肩膀,嘿嘿笑道:“三郎,此行辛苦你了,快快隨我們回府,接風宴已經備妥,而且還有個驚喜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