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心有不甘
作者:有點混蛋      更新:2021-03-06 17:09      字數:2119
  李重進想不想做皇帝?

  那當然是想的。

  誰還沒個皇帝夢呢?

  但夢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外一回事。

  此時的李重進,壓根就沒有起兵造反的基礎。

  壽州大營六、七萬大軍,全靠開封朝廷籌集各州縣糧草給養。

  起兵造反就會斷糧,沒了糧士兵便會倒戈,而李重進全家人頭就會落地。

  而且這幾萬禁軍也並非跟李重進一條心,這兩年裏郭榮往侍衛親軍安插了不少親信。

  朝廷的處分還沒下來,李繼勳現在可還是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揚州那邊韓令坤的侍衛馬軍更是鐵板一塊,與李重進完全不是一路人。

  更別提在長江邊上虎視眈眈的陳覺、在壽州城裏枕戈待旦的劉仁贍,以及壽州往東茫茫多的南唐地方軍隊。

  對了,北邊還有時刻覬覦中原的契丹、北漢。

  李重進但凡輕舉妄動,致使周朝內戰,這些虎狼之師定會蜂擁進入中原,中原毫無疑問將再度大亂。

  有石敬瑭前車之鑒,李重進可不敢背負千載罵名。

  郭榮也正是摸準了李重進的命門,才敢在此時將竇儀調去西京洛陽。

  子琪什麽時候成了這般利欲熏心之徒?這些隱患他看不出來麽?李重進心中憂慮,吃著幹巴巴的粟飯,隻覺味同嚼蠟。

  翟守珣是李重進信賴的親屬,並帶在身邊著重培養。

  可照今日的情形看,翟守珣似乎並不值得李重進花心思栽培。

  有野心有欲望,這並非壞事,無欲無求的人李重進也不敢用。

  但被野心和欲望蒙蔽心智,以致喪失正確分析事物的能力、無法分清主次輕重,這種人李重進可不敢重用。

  太容易壞事。

  但就這麽放棄子琪,似乎也不太妥當...李重進嚼著一塊焦香的鍋巴,小聲嘀咕著:“可若是不用子琪,回開封,不好向真真交代啊。”

  翟真真,是李重進妻子翟氏的本名。

  此時女子嫁人之後,本名通常棄之不用,隻有丈夫或者父母等極親近者才會知曉和使用,甚至是下葬時,墓碑上都隻會是寫著“某氏”。

  所以這年頭給女孩起名時,父母通常都很是隨意,反正這名字隻會用十來年(此時起正式名字一般是五歲以後,之前隻有小名),並不怎麽重要。

  想起妻子,李重進忽然感到渾身燥熱。

  大半年沒碰過女人了。

  “還是再看看好了,給子琪個機會,他畢竟還年輕。”

  輕聲嘟囔著,李重進放下飯碗,轉身去找兵書,他需要靜靜。

  夜色深沉,三騎快馬馳入壽州大營,帶來了淮西的緊急軍情。

  繼丟掉舒州後,周朝的淮西主將司超又丟掉了蘄州(湖北蘄春縣)。

  司超轉進如風,帶領部隊向北狂奔四百裏,退守光州(今河南橫川縣),順帶將蘄州西麵的黃州(湖北黃岡市)也拋給了南唐朱元。

  南唐拿下黃州隻是時間上的問題。

  “好,司超跑得好,朱元打得也好,又快又好。”李重進看過軍情,心情大好,一掃先前陰霾。

  其實李重進並未命令指示司超棄城後撤,畢竟郭榮有令在先,淮南七州寸土不可退讓。

  若李重進明文指示司超棄城,難免落人口實。

  且司超並非李重進的嫡係,不一定會遵照李重進的指示。

  李重進一直在禁軍中任職,而司超走的是地方武將的路子,從未入過禁軍,兩人並無多少交集。

  吳觀站在地圖前,用朱筆在蘄州位置上畫上一個醒目的紅圈:“司超兵敗如山倒,如今唐軍已在淮西站穩腳跟,朱元與陳覺兩部已對我朝淮東三州成夾攻之勢,滁州揚州數萬兵馬隨時有斷絕之危。”

  李重進背著手,看著地圖,春風得意:“正是如此,等這份軍情傳到開封,想必郭榮會做出明智選擇。”

  郭榮從淮南撤退時,一直幻想著他安排的張永德、韓令坤能夠抵擋唐軍北上。

  唐軍確實給了張永德和韓令坤兩部四萬多精銳足夠的尊重,派了壓箱底的禁軍和建州兵從瓜步渡口北上,結果卻虛晃一槍,將主攻方向對準了空虛的淮西。

  而這一切,都出自南逃的北方士人朱元之手。

  如今唐軍的聲東擊西之策初顯成效,接連拿下淮西兩州,連接淮西淮東的廬州直接暴露在唐軍的兵鋒下,深入淮東的四萬兵馬隨時有被切斷後路的危險,郭榮必然要做出改變。

  兩日之後,張永德北上壽州的消息傳入開封皇宮,蘄州失守的軍情也隨後而至。

  “朱元!當初朕隨先帝平定河中時,怎就放跑了這個禍害!”

  宮中偏殿傳出郭榮的陣陣怒吼。

  先帝郭威當時圍困河中府長達一年,叛賊李守貞通過提前挖好的地道,向契丹、蜀國、南唐都送出了求援信,舒元便是負責去南唐送信的信使。

  雖然這條地道很快就被郭威發現並填埋,但數名信使已經通過這條地道成功逃出河中府。

  李守貞被剿滅後,舒元便留在了南唐,郭威通過審訊俘虜得知了這些信使的姓名籍貫,按圖索驥找到了這些信使的家屬,隨手將這些家屬處決後,當做了結此事。

  如今,舒元化名朱元,舒改成了“誅”,帶著滿腔怒意,來向郭家父子複仇。

  副樞密使王樸被緊急召入宮中,商討軍情。

  “文伯,我究竟該如何行事?”

  郭榮迷茫了。

  按照戰前郭榮與王樸的推演,南唐守備鬆懈、士氣低迷,加之甲胄不精,周軍十幾萬大軍勢如猛虎,當可一舉掃平淮南十四州。

  可事到如今,美夢已成泡影,光壽州一座城池,就吞噬了周朝數萬民夫、數千精兵的性命,而它依舊屹立於淮河之濱。

  廬州、滁州、揚州等州倒是攻克得很輕鬆,但由於壽州、濠州、泗州等淮河沿岸堅城仍在南唐手中,周軍在淮東的數萬大軍等於是犯了冒進的兵家大忌。

  若是淮西失守,淮東勢必也難以維持。

  但要郭榮下令放棄淮東三州,他又心有不甘。

  這可是三州國土,幾十萬百姓。

  身為帝王,如何能輕易接受領土與臣民的大規模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