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老謀深算
作者:有點混蛋      更新:2021-03-06 17:09      字數:2154
  三位宰執默然片刻,範質出列:“陛下,臣有一事稟奏。”

  郭榮輕輕頷首。

  範質繼續說道:“陛下曾令臣舉薦堪掌台諫者,經多番遴選,臣已有人選。”

  前前任禦史中丞裴巽,前任禦史中丞楊昭儉,這兩任禦史台主官都是郭榮親自挑選。

  早在澶州當節度使時,郭榮就對這兩人的名聲有所耳聞。

  裴巽出身名門,為人厚直。

  楊昭儉為官廉正,素有清名。

  但這兩人都辜負了郭榮的期望。

  裴巽光有裴家之名卻毫無建樹,隻曉得捕風捉影、盲目跟風;

  楊昭儉雖在監督地方限佛上有所作為,卻未能替伐唐大軍征收到足夠的錢糧,耽誤了郭榮的大計。

  在淮南局勢最關鍵的時刻,伐唐大軍卻麵臨糧秣告罄的危機。

  郭榮不得不將指揮權移交給李重進,率行在返回開封,主持夏稅事宜。

  兩次用人不當,郭榮也明白,自己對於文官的了解程度確實不夠,專業的事情還得交給專業人士來幹。

  所以,郭榮將挑選禦史台主官的重任委托給了範質,希望範質能為禦史台挑選兩名,能夠貫徹自己意誌的可靠主官。

  李穀微笑著打趣道:“範相公快說來聽聽,到底是哪兩人能入你法眼。”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按照此時慣例,新任禦史中丞上台,通常會撤換一批禦史。

  私底下李穀與範質關係還不錯,昨日找範質溝通過,想塞個熟人進禦史台任監察禦史,不過卻被範質婉拒了。

  禦史台下轄台院、殿院、察院三大衙門,設侍禦史一名,殿中侍禦史兩名,監察禦史六名。

  蛋糕很大,李穀欲分一小塊而不可得,雖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記恨範質,但心有疙瘩是在所難免的。

  範質瞥了他一眼,徐徐說道:“樞密直學士邊歸讜正直無私,素有清名,堪任禦史中丞;西京留台侍禦史張湜(shi)精通刑名,堪任侍禦史知雜事。”

  樞密直學士掌樞密院文書往來,又是皇帝的顧問,邊歸讜經常入宮覲見,郭榮對他很是熟悉。

  邊歸讜也確實為官清廉,聽說府邸在城南,府上就雇了兩名老仆,寒酸程度和首相範質有得一拚。

  但也僅僅如此罷了,在郭榮看來,邊歸讜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庸官,也就能幹點傳話抄書的活。

  至於張湜,郭榮卻沒怎麽聽說過,隻知其名,未聞其事。

  “嗯...”郭榮沉吟片刻,看向李穀與王溥,問道:“你們覺得如何?”

  李穀撫著長須,悠悠回道:“範相公一心為國,臣無異議。”

  範質挑選的兩名禦史台主官並未事先透露給李穀,但選人從表麵上看確實沒什麽可指摘的,李穀自然要送個順水人情。

  對於張湜,李穀是很熟悉的,李穀祖籍雖是潁川,卻打小在洛陽長大,家族也在洛陽紮根。

  此時禦史台權力空前龐大,西京留台不光擁有對洛陽官吏的監督權,還能幹涉地方司法權,甚至還能涉足部分行政權。

  西京留台不設禦史中丞與侍禦史知雜事,侍禦史張湜便是西京留台的主官,他很照顧洛陽的權貴家族,李穀對他的印象甚是不錯。

  王溥緊隨其後:“臣也無異議。”

  常日裏範質很照拂王溥這位後進,關鍵時刻王溥當然要替範質發聲。

  眼見兩位宰執都支持範質提出的人選,郭榮用餘光在三位宰執間梭巡片刻,沉聲道:“台諫乃國之根本,長期空懸實屬不妥,既然三位都支持,那就讓這兩人先試試。”

  若是以往,郭榮肯定不會全盤接受範質提出的人選。

  禦史台有權監管百官,同時又是三大司法機關之首,用張湜這般全然不熟悉的官員擔任禦史台的副長官,郭榮是不能接受的。

  但今日不同以往,郭榮自作主張挑選的兩批禦史都不能令他滿意,他對於自己任用文官的水平已經產生了不自信。

  再加上先帝臨終托孤時曾說範質值得信賴,這兩年範質也確實盡職盡責,對自己更是百依百順,郭榮這會也隻能選擇相信範質了。

  一帝三相就禦史台之事又商討了一陣,方才散會。

  散會之際,郭榮單獨留下範質。

  待到其餘兩位宰執退出殿內,郭榮問道:“範卿,你先前曾舉薦陶穀擔任翰林承旨,可朕近日聽聞此人不矜細行,品格不端,他果真能勝任承旨麽?”

  通過開封城內的眼線,郭榮打聽到了不少與陶穀有關的坊間傳言,大多是負麵的。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意思是不顧惜小節方麵的修養,到頭來會傷害大節。

  陶穀就是個不在乎細枝末節的粗糙之人,貪財好色,貪權戀棧,一身的毛病。

  範質為陶穀辯解道:“陛下請放心,陶承旨雖不拘小節,宦海沉浮三十載,仍能不失大義,且詞藻瑰麗冠絕群臣,翰林承旨位雖重,卻不過是一刀筆閑差,由此人擔任,倒也算是人盡其用。”

  “是這樣麽?”郭榮皺著眉想了良久,方才說道:“既然範卿如此堅持,那便依你所言。”

  反正隻是個傳聲筒般的職位,陶穀雖說品行有些不端,但寫詔令確實沒的說,博古通今文采出眾,就讓他先當著,往後若犯事再替下便是...郭榮本有些舉棋不定,但經範質這麽一番勸說,這棋子最終還是放下了。

  陶穀因為出眾的文采,擔任翰林學士多年,卻由於品行不端,十餘年未能得寸進。

  範質與陶穀共事多年,很清楚陶穀是個有奶就是娘的牆頭草,誰能讓他升官,他就是誰的狗。

  像陶穀這樣的牆頭草遍布朝堂,範質將其扶上承旨之位,就是要效仿“千金買骨”之法。

  似陶穀這般爛泥,範質都能扶他上牆,朝中的牆頭草們自然都會倒向範首相。

  隻有掌控了朝堂,範質才能一步步實現他的理想。

  迫使徐台符告老,扶持陶穀上位;

  清洗禦史台,換上邊歸讜與張湜,都是範質計劃中的一環。

  郭榮以前獨斷專行,範質一點也不著急,不聲不息,都由著郭榮的意思來。

  反正郭榮遲早會碰壁,遲早會依靠他範質。

  到如今,範質離他目標又近了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