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分別
作者:有點混蛋      更新:2021-03-06 17:07      字數:2133
  吳觀此次來開封,也並非隻是來看望李延慶的,他還身懷一份公務,那便是幫宋州州軍置辦一批軍械。

  李重進在宋州大力整頓州軍,淘汰了一批因使用時間過長,而生鏽老化的盔甲、兵器以及箭鏃。

  此時地方節度使沒有權力鑄造軍用盔甲以及長矛,隻能在得到開封三司使同意後,再派人去開封或者洛陽購買,隻有這兩處都城才有專門打造軍械的官方場院。

  李重進原本計劃讓主管軍隊財務的楚昭輔跑一趟,吳觀卻主動請纓,攬下了這個任務。

  在置辦好一應軍械,並派人運往宋城後,吳觀又借口替李重進物色幕僚,在開封城裏多逗留了一個多月,並繼續暫住在李府。

  李延慶很清楚老師是心情不暢,便天天放課之後來與老師聊會天,偶爾還會請教點經史難點,師生兩人倒也相處融洽。

  夏去秋來,轉眼便到了七月初,酷熱終於稍有消退,吳觀院內的石榴也由綠轉紅。

  吳觀終於要啟程返回宋城。

  開封城外十裏長亭,師生兩人相對而坐,中間石桌上僅有一壺兩杯。

  吳觀端起酒杯淺酌一口:“三郎,下月你就要參加國子試了吧?”

  “是的,學生已經準備萬全,還請老師放心。”即將分別,李延慶略感惆悵,並未舉杯。

  “這我倒不擔心,你天資聰穎,國子試對你而言隻是牛刀小試。”吳觀將酒杯一飲而盡,又給自己滿上了一杯:“我隻是擔心明年三月的明法試,屆時將會是竇儀出題,考題與往年大相徑庭,也許會極有難度。”

  “隻要考題未泄露,那便是公平的,對誰都難。”李延慶對此倒不是很在意,他穿越前經曆過的考試可太多了。

  “你既能如此想,那就當我多慮了。”吳觀很是寬慰,笑著舉起酒杯:“來,陪為師喝一杯。”

  李延慶應邀舉杯:“學生敬老師一杯,祝老師一路順風。”

  師徒兩人你一杯我一杯,頃刻間將一壺酒喝了個七七八八。

  酒是淡酒,喝了半壺,吳觀並無絲毫醉意,站起身:“下次再相見,應當是在淮南了。”

  六月裏發生了幾樁大事,先是趙匡胤代郭榮巡視關內,呈上了關內民心安定、前線士氣旺盛兩條好消息,令郭榮堅定了收回山前四州的決心。

  郭榮正式任命王景為西南麵行營都招討使,向訓為西南麵行營都監,兩人統管西南方麵戰事,定要收服四州。

  再者就是限佛新法初步成功,從各地野寺中收繳的海量銅錢以及銅製佛像陸續運抵開封。

  朝廷財政緊縮的窘境因此大為改善,開始緊鑼密鼓謀劃南征事宜。

  征討南唐初步定在今年年底,郭榮已經秘密詔令河南、山東兩地各州長官,令各州加緊訓練地方州軍,以配合禁軍南征。

  同時李重進也收到郭榮的親筆詔令,他被郭榮提前任命為淮南道都招討使,也就是伐唐之戰時淮南地區的總指揮。

  七月底李重進就會返回開封,再度執掌侍衛親軍。

  作為掌書記的吳觀,自然也要隨李重進出征,不過在出征之前吳觀要待在宋州處理公務,並於年底隨宋州州軍南下。

  而按照李重進的預想,李延慶將會在明年三月通過律科試後,到淮南新征服的州縣為官,撈取升官的政治資本,並且指揮潛伏在南唐境內的烏衣衛,給李重進提供重要軍情。

  李延慶隨之起身:“那學生便與老師在淮南再會了。”

  “哈哈,好,到時候為師親眼見證你高升。”吳觀仰天大笑,走出長亭,從護衛手中接過馬韁,利落地跨上馬背:“三郎,後會有期。”

  李延慶走出長亭,端正地行了一禮:“老師,後會有期。”

  ......

  顯德二年八月二十日,李延慶攜帶筆墨紙硯,步入國子試的考場,考場借用了國子監旁邊的貢院,令學生們能提前感受到明年省試時的氛圍。

  因為是分科考試,所以律學館的三名學生獨享一間十丈見方的寬闊考場。

  此時科舉考試並不像明清時一般分設隔間,三人坐在三張平行的木案後,彼此間隔一丈有餘。

  監考老師隻有一名,正是律學博士尹季通。

  以本館博士來監督律學館的國子試,這國子試之不正規,可見一斑。

  見三名考生都已就位,尹季通打開麵前書案上一口木櫃,從中取出了三份考卷分發給三位考生:“時間為三個時辰,時候一到就收卷,現在開始。”

  律學館的考試共有“墨義”、“律令”兩個科目,分兩天考試,每天考一門,明年三月的明法試本來也是這兩個科目,不過來年明法試經由竇儀的改製,多了一門“口試”。

  第一天考試科目為“墨義”,通俗點就是默寫,考試範圍便是國子監刊印的十二冊儒家經典。

  這“墨義”並非簡單地默寫經書的原文,而是會將原文寫在試卷上,考生根據考題要求,默寫出原文對應的“注”或者“疏”。

  李延慶接過試卷攤開,先是數了一下考題,共有四十題,注、疏各二十道。

  題目量很多,寫完估計會花上兩個時辰,時間完全足夠...李延慶稍稍整理了一番思緒,便開始不緊不快地磨墨。

  對於十二經注疏,李延慶下了足足一年的苦功夫,早已了然於胸,四十題中自信最少能做到八成考題答案一字不差。

  考試結束後,尹季通會當天立刻批閱試卷,四十題中答對的題目少於六成者,便會失去明日參加“律令”考試的資格。

  這一規矩也是效仿的明法試,為的就是讓考生完全體會到明法試的嚴苛。

  明法試三門科目,但凡有一門沒有通過,就會直接失去參加下一門考試的資格。

  兩個半時辰後,李延慶終於寫完了最後一個字,放下細毫,活動了一下手腕。

  抬起頭一看,監考官尹季通卻正在看一卷書冊,全然沒有在意三位考生的情況。

  這就是國子試嗎?當真寬鬆,花錢果然就能享用到特權...李延慶不由感慨:希望來年的明法試也能如此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