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校射(二)
作者:有點混蛋      更新:2021-03-06 17:06      字數:2238
  趙匡義站在校場中央,感受著四麵八方密密麻麻的目光,頭皮一陣發怵。

  一滴熱汗從額頭順著鼻梁骨一路淌到鼻頭,趙匡義抬起右手擦掉汗珠,心中不住地咒罵著:該死,又要讓我在這麽多人麵前出醜,我就不該參加這狗屁的校射比試......

  想歸想,趙匡義根本別無選擇。

  趙匡義他爹共有五個兒子,老大早亡,老二趙匡胤已經從軍多年,不可能再來與一幫十幾、二十出頭的衙內們同台競技,而往下數,老四趙匡美今年才剛滿八歲。

  沒辦法,即便趙匡義這個排行老三的武藝不怎麽樣,也隻能是硬著頭皮來參加校射比試。

  校場內逐漸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立在場中央的趙匡義身上。

  知道上次校射結果的人大多等著看趙匡義的笑話,也有些人對他抱有期待。

  “我記得這趙家老三,去年八月也參加過校射吧。”郭榮坐在北邊的高台上,眯著眼,盯著場中身披劄甲的微胖少年郎。

  郭榮最近一年因為夜夜秉燭夜讀,視力下降得很厲害,但記憶力還是一如既往的牢靠。

  立在一旁的內侍張守恩細聲道:“回陛下,這趙匡義去年八月確實參加過校射,但是成績似乎不大優秀。”

  “既然趙弘殷還敢讓他來參加,那想必是有所長進。”郭榮瞥了眼左邊不遠處坐著的趙匡胤。

  看著趙匡胤焦急的神色,郭榮笑了笑,從身邊小幾上捏起一塊蜜餞金桔:“你替朕記住,如果這趙匡義的射術還如去年那般稀鬆,那就罰他三年不得蔭補。”

  張守恩當即答道:“是,奴婢記住了。”

  場中的趙匡義磨蹭了一小會,最終還是拉開了手中長弓。

  反正橫豎都是要丟臉,趙匡義決定豁出去了。

  第一箭...沒中;第二箭...又沒中。

  一直射到第六箭,趙匡義才終於中靶了一次。

  而對於這勉強射中靶邊的一箭,全場觀眾紛紛回以沉默。

  還好在座大多有官職在身,都好麵子、講究矜持,基本無人致以噓聲或者謾罵。

  趙匡義羞愧地低下頭,望著腰間半滿的箭囊,拿著弓的左手微微發顫,額角不由地直冒汗。

  這汗,一小半是熱出來的,身上的劄甲確實有些悶熱,而另一小半則是出於驚嚇。

  趙匡義甚至開始懷疑人生:自己究竟是怎麽了?水平怎麽又退步了?為何六箭才能中一箭?自己昨日在家中練習時,不是能二十中八,甚至二十中九的麽?

  說來奇怪,無論是趙匡義的父親趙弘殷,還是他哥哥趙匡胤,兩人都是射箭的個中好手,偏偏到了趙匡義這,就丁點武藝天賦都沒能繼承到。

  無論是射術還是馬術,亦或是兵法,趙匡義都難以掌握好,至多也就到一般人的水準,再難有寸進,所以趙弘殷才會讓趙匡義從文。

  郭榮在高台上看得是直搖頭,口中的蜜餞也有些失味。

  但旋即,郭榮又覺得有些不對勁。

  這趙匡義相隔四個月後再登台,為何射術還是如此稀爛,不但沒有絲毫長進,甚至還退步了?

  郭榮略微思忖一番,覺得這應該是趙弘殷刻意為之,估計是為了壓製下趙家的風頭,趙家去年下半年在京中可謂是風頭一時無兩。

  “這趙匡義怕是不行了。”張守恩輕輕俯到郭榮的耳邊:“奴婢瞧他手都在抖,估計拉弓都成問題。”

  “那便讓他下去,剩下的箭也不必射了。”郭榮撫了撫唇上濃密的八字胡,嘴角勾起一抹淺笑:既然你趙弘殷要演,那我就配合你一次。

  左側看台上,李延順撫掌大笑:“這趙匡義果然不行,這下子他估計連弓都拉不開了。”

  對官場遲鈍如李延順也很清楚,趙家是能夠威脅到自己父親地位的,所以趙匡義表現不行,李延順是毫不掩飾地致以嘲笑。

  “確實有些不太行。”李延慶看到了表象,心中卻想到了另一層:趙弘殷和趙匡胤應該是知道這趙匡義射術如此不堪的,那為何還會派他來參賽呢?

  是要刻意示弱麽?李延慶暗自猜測:趙家父子去年齊齊升官,皆為禁軍重要將領,在京中引起了不少人的嫉恨,此番派射術稀爛的趙匡義來參賽,八成就是打得示弱的主意,也許這趙匡義稀爛的射術還是裝的呢......

  不光李延慶和郭榮認為趙匡義在演,現場不少觀眾也是這麽認為的。

  畢竟趙弘殷、趙匡胤父子兩人在軍中威名赫赫,同為趙家人的趙匡義不太可能武藝稀鬆,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但隻有趙家父子三人真正清楚:趙匡義的武藝是真的拉胯。

  短短幾秒鍾的功夫,李延順已將黯然離場的趙匡義拋到了腦後,注意力放到了下一位登場選手身上:“哦喲,是陳州節度使向訓家的大郎向德明,我去年造訪向家時見過他。”

  李延慶從思索中轉醒,將目光投向校場。

  向德明生得一張國字臉,體型矮壯,與前兩位出場的選手一樣,穿著弓兵標配的半身劄甲。

  李延順講解道:“我聽說他射術也還過得去,但並無他爹向訓那般能耐。”

  在宮中做了近兩年殿直,李延順對京中衙內們的武藝水平基本一清二楚。

  果不其然,向德明最終二十中十二,拿了個還算過得去的成績。

  下一位參賽者出場時,李延順再度講解了起來:“這是王景武,河中節度使王仁鎬的二兒子,武藝還過得去......”

  “這是鄆州天平節度使郭從義家的二子,郭守信,我也見過,不過這人看起來文縐縐的,估計不大行......”

  果不其然,郭守信僅僅二十中七。

  “這又是...”

  在大哥細致的講解中,李延慶認識了不少朝中重臣家的後輩,略微了解了他們的武藝水平。

  隨著一位位參賽選手入場離場,太陽也從旭日初升轉為日上三竿。

  即將輪到李延慶出場了。

  “三哥。”李延順用力地拍著弟弟的肩膀:“不用心急,放平心態,就能發揮正常水準。”

  李延慶抖了抖肩,站起身:“大哥,我曉得,我去去就回。”

  見自家三弟如此自信,李延順擠眉弄眼道:“不過你也沒必要表現太好,頭名就讓你大舅哥拿好了。”

  “嘿,這是自然。”李延慶臉上露出自信的微笑,自己不光要拿下官階,安家小娘子自己也要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