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警告
作者:有點混蛋      更新:2021-03-06 17:06      字數:2388
  恨,馮吉當然恨範質了,而且是極恨。

  正因為範質有意的打壓和排擠,馮吉才會淪落為太常寺少卿這等閑差。

  若無範質從中幹涉,憑借馮吉的才學、資曆和人脈,如今至少也能官至翰林學士或者知製誥,何須為一個三館之職而四處求人?

  “下官如何會記恨相公呢?”馮吉稍稍抬頭,望著身著紫色官袍、身形幹癟的範質,恭謙地說道:

  “在下才疏淺薄,性情粗獷豪放,實在難堪重任,能在太常寺內任個一官半職,已是在下的福分,萬不敢奢求太多。”

  馮吉不敢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怨恨,因為他麵對的是周朝的首相範質。

  自後梁代唐,曆經已有五個朝代。

  每一次王朝的更替,不光是帝位會變動,朝中大員也會隨之變動。

  五個朝代的開創者在登上帝位前,都是一方節度使,而隨著他們登上帝位,自然會將自己信任的幕府元從帶入朝中,充當宰相、樞密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等要職。

  但範質卻是個例外,後漢時他就官至知製誥,郭威當天雄節度使時,範質並未在其麾下效力。

  郭威入主開封建立周朝後,自己的幕府元從王溥卻僅為三相,而與郭威關係淡薄的老臣範質卻被郭威提拔為首相,這在五代尚是首例。

  所以,對開創此等先河的範質,馮吉不敢有一絲一毫的輕視,他必須要裝作謙卑受訓的態度。

  “你能如此想,老夫便放心了。”範質注視著馮吉:“老夫未曾不想讓你發揮才幹,隻是你個性張狂,當今聖上又是個易動怒的性子,你若是做了翰林或者知製誥,常伴聖上左右,恐將......”

  話說到一半,範質止住了。

  馮吉在人前的印象,大抵便是如此,他喜愛聲色犬馬,父親馮道死後也毫無收斂的跡象。

  當然這都是馮吉他裝出來的。

  “相公的意思,下官全都明白,下官在太常寺內安分守己,不敢有絲毫非分之想。”馮吉緩緩直起身,麵色依舊恭謙。

  “好,好,好。”範質連聲稱讚:“太師臨行前仍放不下你,囑托老夫對你多加關照,如今老夫也算是不負太師囑托了。”

  範質與馮道有過些交情,但不深,遠談不上囑托。

  馮吉抿了抿淡薄的嘴唇,臉上擺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多謝相公關照,下官感激涕零。”

  說罷,馮吉幹渴的眼角還真擠出了兩滴眼淚。

  範質緩緩撫著黑色的長須,一雙銳利的倒三角眼緊緊盯著馮吉,直看得馮吉後背生汗。

  片刻之後,範質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今日朝會漫長,三郎你也累了吧,早些回去歇息,新年首月,正是太常寺忙碌的時候,你可不能讓田尚書過於操勞,他畢竟年過古稀了。”

  太常寺卿田敏的本官為工部尚書,太常寺卿為他的差遣。

  範質話中的個中意味,馮吉是一清二楚,他恭敬地行了一禮:“下官告退。”

  “嗯。”範質輕輕頷首,依舊坐在椅上,並隨手拿起桌上的一份折子翻閱起來。

  殘陽如血,馮吉走出政事堂,漫步到路旁的一顆枯柳下,攤開潔白細長的手指,掌心全是汗漬。

  想起方才範質那刀割似的眼神,馮吉不由長鬆一口氣:“還好,我的所作所為,並未被範質這老匹夫發覺,不然就萬事休矣......”

  該回家了,馮吉步履輕快地朝政事堂的大門走去。

  ......

  李延慶從博雅書鋪返回家中,將一千冊九經存儲妥當,晚飯過後,便去找父親。

  李重進正在書房中翻看一張巴蜀的地圖,見三兒子到來,抬起頭道:“坐吧。”

  “阿爹,果真如你所料,馮吉確實沒有露麵。”李延慶尋了把椅子坐下。

  “嗯。”李重進將手中地圖小心翼翼地疊好:“那一千冊九經都拿到手了?”

  李延慶嘴角泛起笑意:“已經存進庫房了。”

  “那便好。”李重進將手中地圖放入一旁的抽屜:“方才宮中內侍傳來了郭榮的旨意,後天開始,郭榮將在城南皇莊校射,我決定讓你代表我們李家去參加。”

  “是。”李延慶早有準備,一點不慌。

  “此次校射關係到你的官階。”李重進細致地講解道:

  “本來,按照我的官職,一年能夠舉薦三人為官,但你今年才剛十六,我若此時舉薦你,恐怕會引起朝中非議,若是你能用高超的射術折服郭榮與眾朝臣,那便是名正言順,甚至還有可能直接獲得差遣。”

  李延慶略微思索後問道:“那若真是獲得了差遣,是推掉還是接受?”

  在此時,官員有權拒絕朝廷分配的差遣,而且也不會有明麵上的懲罰。

  不過沒有後台的官員若是敢如此膽大妄為,那大概率一輩子也得不到任何差遣了。

  但有些差遣危險重重,很容易丟命,譬如出使契丹、北漢等敵國。

  一些官員在麵對此等危險差遣時,即便丟掉仕途,也會拒絕朝廷的安排。

  “推掉。”李重進沒有半點猶豫:“若是郭榮當場給你安排了差遣,你就以尚在國子監讀書為由推辭,而且郭榮給你的差遣,九成會是入宮為殿直,這事有大哥兒一人便夠了,你還是按照計劃,繼續走文官的路子。”

  看樣子這書還是要繼續讀,自己這一年是半點時間也不能浪費,必須通過律科考試,李延慶略微沉重地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這幾日你在家多練練射術,我會親自指導你。”李重進鄭重其事地說道:“這次校射意義非凡,你必須給我拿下!”

  兩日之後,便是正月初十。

  郭榮一早便在一眾殿直的護衛下,沿禦街向南出城,蒞臨城南皇莊。

  此次校射將持續三日,頭兩日郭榮會檢校禁軍精銳、考察禁軍內低中階武官的騎術和馬術,並對優勝者頒發賞賜和獎勵。

  對武官的考校內容包括開弓、步射,以及難度較高的騎射。

  最後一日,郭榮才會騰出些功夫來考校京中衙內,並依照表現,給衙內們發放本官和差遣。

  衙內們則隻需考察步射即可。

  對京中衙內們的考校,隻是郭榮的次要目標,考察禁軍中堅武官的齊射水平,才是郭榮的頭等大事。

  畢竟高階武官數量有限,郭榮心中都有數,但中低層的武官數目繁多,整體水平如何,隻能通過這種校射才能有所了解。

  但對京中的高級武將和衙內們而言,這最後一日才是重中之重,畢竟差遣難得,即便是節度使的兒子,若沒有差遣,那一輩子也隻能當到從八品的供奉官。

  即便是殿直這樣最沒有前途的差遣,不少衙內們也是甘之如飴。

  有總比沒有的好,得到差遣就有升官的機會,沒有差遣,那就一輩子成空。

  所以這最後一日的校射,往往激烈異常,也最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