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二次長夜77 戰爭落幕(上)
作者:暮色光輝      更新:2020-12-26 01:48      字數:2379
  山口戰役最後以島津聰的投降而落幕,這也宣告了第二長夜戰爭以聯邦軍的失敗而告終。

  或許這場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因為在山口戰役結束兩個月後,一支兩千多人的部隊,被摩根海軍第三艦隊接了回去,成為遠征軍中,唯一逃回去的。

  聯邦遠征軍十二萬台戰爭裝甲步兵、十五萬多後勤部隊、二十一萬名海軍、三百八十萬噸戰艦,幾乎全軍覆沒在南極。

  一場五個多月的戰爭,近四十萬名聯邦軍士兵陣亡,還有五萬多人被俘。

  特別是熊島海戰爆發的一天之內,聯邦軍在自由軍新武器質子衰變炮的打擊下,共有二十五萬人在瑟斯頓海冰冷的海水中罹難。

  ......

  在第二次長夜戰爭爆發之前,財閥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想到,這場戰爭的結局會是這樣。

  財閥世界的經濟力量,是南極洛卡斯共和國的十倍,投入南極遠征軍的兵力,也是南極洛卡斯共和國的四倍。

  當初,人們隻是對洛卡斯共和國為什麽不投降,表示了疑惑。

  可一份又一份戰敗報告,被送回聯邦首府紐約,然後如雪片般撒向了財閥世界。

  門閥、貴族、軍屬、平民、負產者,全都震驚了。

  熊島海戰的慘敗,或者說算作慘敗的資格都夠不上,因為,事實上,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

  數百萬噸戰艦,在還沒有明白過來怎麽回事的情況下,就在質子衰變泡在遠程打擊下沉入了海底。

  這和戰略,戰術毫無關聯,單純就是一場科技的勝利。

  讓人想起,一千多年前的那一場戰爭,自認為世界陸軍第五強國的波蘭,居然用騎兵去衝擊新生魔鬼軍的坦克。

  至於茜尼雅鎮那場慘敗,更是一場無妄之災。

  摩根財閥自認為最完美的係統:視野-53,出現了致命漏洞,被洛卡斯共和國抓住,導致數萬戰爭裝甲步兵不戰而敗。

  黑光虎賁最後隻能孤軍奮戰而覆滅,聯邦軍元帥鄭常洛被抓。

  可在這場戰爭中,還是出現了真正的閃光點,就是南雲財閥名將島津聰上將的發揮。

  他以名圓陣,在戰場上擊敗了宿敵小野東三郎。

  這場被世界所矚目,經過了數十年來的宿命之戰,島津聰的表現可謂驚豔。

  其後又在山口會戰中,一舉攻克了東西二壘,使得聯邦軍在山口會戰中,占據絕對的主動權。

  隻是很可惜,聯邦沒有通過再次增兵的法案,如果此時,還能夠繼續對南極增派幾萬台戰爭裝甲步兵,這場戰爭的勝負,是很難預料的。

  戰爭是不能假設的,如果可以假設,還能夠出很多種可能性。

  …

  對已經落下帷幕的第二次長夜戰爭,在內閣中樞卿會議上,做出了以上例行戰爭總結,由首席中樞卿南雲平八郎的主持。

  這次總結,對戰爭分析了很多的因素,但最終是要落實到責任人身上。

  雖然在事前的情報工作上,有著重大的失誤;聯邦海軍,在瑟斯頓海麵上,密集隊形造成的指揮失誤;摩根財閥AL型戰爭裝甲步兵,在戰場上的拙劣表現。這些都是構成第二次長夜戰爭戰敗的主要因素。

  但這些責任最終還是要落實在人的身上,作為聯邦軍三軍元帥,前任首席中樞卿鄭常洛,難辭其咎。

  所以南雲平八郎,采取了‘大義滅親’式的懲罰,開除了鄭常洛聯邦軍軍籍,革除鄭常洛聯邦元帥的軍銜。

  並判處暮輝財閥,取消兩屆(八年)中樞卿遞補資格。並處罰金二十萬億聯邦幣。

  另外,由於摩根財閥,AL型戰爭裝甲步兵的操作係統失控,是導致戰敗的次要因素。

  所以判處摩根財閥罰金,四十萬億聯邦幣,用於補貼中小財閥經濟損失。

  戰敗使得大部分的財閥,都成為了戰爭的輸家。

  ......

  當然在財閥世界也有這次戰爭的贏家,南雲財閥就是最大的贏家,南雲平八郎在首次出任中樞卿四十多年後,終於以八十歲的高齡,榮登世界首席中樞卿。

  這也打破了由首屆首席中樞卿鄭華卿所保持,出任首席中樞卿的最高年紀的記錄。

  另外,南雲財閥海軍,在熊島海戰中,全軍覆沒。

  但是,南雲財閥卻對他的艦隊投了高額的保險。

  這也使得南雲財閥得到了三百多萬億的賠償。

  直接導致了聯邦中央保險公司受到重創,好在風險最終轉嫁到了數百家再保險公司,而這數百家再保險公司,又分布於十大財閥之內。

  所以,全世界共同承擔了南雲財閥海軍的重建費用。

  在熊島海戰中,出現了直線射程超遠且威力巨大的質子衰變炮,這注定會導致海軍軍艦的重新設計。

  這注定會掀起一股海軍更新換代的風潮,而南雲海軍卻通過熊島海戰的慘敗,直接進入了新海軍時代。

  相比之下,另一大海軍強國甘達地,卻處於金錢與戰艦兩失空的狀態。

  所以第二次長夜戰爭結束之後,南雲海軍獨霸世界的局麵,已經漸漸形成了。

  雖然財閥世界的全麵戰爭,似乎還非常的遙遠,南雲海軍獨霸的局麵,還是沒有太大的意義。

  正是因為這種沒有意義的強大,才使得南雲財閥內部,好戰主義極端分子開始出現。

  南雲財閥的這部分人,整天的希望通過戰爭來獲取更大而更廣袤的陸地。

  少壯派軍事力量,在暗中萌生。

  ...

  摩根財閥方麵,在戰爭中的損失卻是異常慘重。

  遭受了兩萬兩千多台戰爭裝甲步兵的損失,外加四十萬億聯邦幣的戰爭賠款。就一場戰爭下來,摩根財閥的總損失不低於一百萬億聯邦幣。

  這是近十年來,摩根財閥第二次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

  在正常情況下,即使摩閥這樣財大氣粗的存在,也需要數年才能恢複元氣。

  不過好在戰爭開始之前,摩根財閥也因為這場戰爭而大賺一筆,在戰前銷售出去近五萬台戰爭裝甲步兵,也為摩閥帶來了五十多萬億聯邦幣的收入。

  當然,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反對派,在戰後打算對閥主馬西爾.摩根進行清算彈劾。

  好在FGSA利用戰時狀態,清除了一大批馬西爾.摩根的反對派,才使得戰後對馬西爾閥主的彈劾壓力大大減弱。

  摩根財閥最高評定機構,給出的評定結果:功不抵過,過不掩功,處罰一年工資,戴罪繼續擔任閥主。

  馬西爾.摩根,也就此勉強保住了閥主的地位,會對在未來對他造成了更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