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克虜伯的迷茫
作者:暮色光輝      更新:2020-12-26 01:48      字數:3384
  師徒二人聊完克虜伯三女王之後,都有些惋惜。

  特別是對於那個多彩的女權時代過早結束,讓這個世界從此少了一道風景。

  雖然在之後的年代裏,時不時也出現過很多出色的政權女性。

  比如當代甘閥的閥主,艾茜瓦婭.甘達地。但與三女王比起來還略遜一籌。

  朱亮道:“無論是雅馨斯還是辛西婭,又或是克勞迪婭,任何一人放到今天任何一閥,都算是一代雄主了。”

  鄭鴻博又有一個想法與朱亮討論道:“先生,之前我們討論過很多財閥的崛起,往往一兩代的雄主就能崛起一個財閥。

  可克虜伯未能成為財閥,終究隻是一個獨立軍工企業,應該不止因為克勞迪婭任性吧!”

  朱亮回道:“自然不是這麽簡單的原因,財閥世界裏,比克勞迪婭任性的比比皆是,更有如潘德夫這種昏聵三十年而馬其頓不倒。

  “隻因為這個家族誕生於群雄的德意誌,更因為她們身處在逐鹿的歐羅巴!

  在這樣的環境下,克虜伯開始追逐純粹的利益,而偏離了世俗權力。”

  朱亮肯定了鄭鴻博的看法,開始說起那個混亂的德意誌與紛亂的歐洲。

  西元2099年海倫芬與普魯士聯邦在漢諾威簽訂了停戰和平協議。

  此時距離克勞迪婭卸任克虜伯總裁已過去了十年。

  克虜伯軍工企業,在當時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軍火生產商。

  其經濟實力已相當於三分之一個柏林同盟,其貿易範圍已經擴大至北美與遠東。

  這些年,普魯士聯邦一直期待克虜伯企業的重新加入,並邀請其重新擔任普魯士聯邦的領袖。

  克虜伯隻同意回歸柏林同盟的形式加入普魯士聯邦,但拒絕再次出任普魯士聯邦的領袖。

  自克勞迪婭.克虜伯之後,整個克虜伯企業不再熱衷於民族事業,也不再熱衷於政治權力。

  克虜伯唯一熱衷的是利益,隻有在政治立場上中立,才能更好的發戰爭財。

  當時克勞迪婭的思維方式,更接近於雅馨斯,而辛西婭的民族主義,隻能說是克虜伯千年曆史上的異類。

  辛西婭.克虜伯之後,克虜伯就再也沒有第二個辛西婭。

  所以接下來的行為,很多後世曆史學家指責克虜伯短視,但克虜伯的行為確實符合他們一貫邏輯。

  西元2099年第十七次海普戰爭結束後的和平協議,意味著克虜伯最大的客戶普魯士聯邦軍火采購量將大幅度的下跌。

  雖然原先的戰爭對手海倫芬也成為了新客戶。但一個具有獨立工業體係的財閥,采購量非常有限。

  此時在海倫芬的幕後推手下,韋爾夫家族希望加入普魯士聯邦。

  並且商量共同討伐阿芝諾芬家族與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組成的東巴伐利亞聯盟。

  本來普魯士聯邦希望利用和平年代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所以就拒絕了韋爾夫的加入。

  韋爾夫家族找到了克虜伯企業,而克虜伯企業也正愁軍火滯銷的問題,兩個利益集團一拍即合。

  在克虜伯企業的斡旋下,韋爾夫家族名義上加入了普魯士聯邦。

  這樣普魯士聯邦終於有了同東巴伐利亞聯盟開戰的理由。

  西元2102年,普魯士聯邦與東巴伐利亞聯盟的戰爭爆發,這場戰爭總共持續了三十六年。

  戰爭最終以東巴伐利亞同盟覆滅而告終,德意誌也趨向名義上的統一。

  期間克虜伯軍工賺的盆滿缽滿自不必說。但戰爭的最大收益者,卻是柏林同盟。

  戰爭結束的西元2138年,當年普魯士聯邦主席是漢堡企業聯盟的五世馬克沁公爵。

  馬克沁家族本來就因克勞迪婭事件與柏林同盟和克虜伯企業有間隙。

  五世馬克沁公爵認為柏林同盟獲取了過多的利益。

  克虜伯企業也希望柏林同盟讓出多得利益,使得漢堡,柏林與韋爾夫家族形成均勢。

  然而柏林同盟盟主,勞恩堡公爵俾斯麥八世認為柏林在戰爭中出力最大,理當分得更多利益。

  在此時,韋爾夫家族主動將獲取利益讓給了柏林,並假意投靠柏林同盟,這也使得俾斯麥八世的野心膨脹。

  俾斯麥八世一直認為以勞恩堡公爵(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封爵)的曆史悠久,比起新紀元才自封的馬克沁公爵更為正統,認為勞恩堡一脈才更適合統一德意誌。

  在漢堡方麵的指責下,惱羞成怒的俾斯麥八世也不顧克虜伯的反對,一不做二不休的就近獨吞了東巴伐利亞與奧地利。

  此舉完全暴露了柏林同盟打算獨霸整個德意誌的野心,漢堡企業開始備戰。

  由雅馨斯.克虜伯促成的普魯士聯邦宣告解散。

  克虜伯此時已經意識到,德意誌人的末日將近,幹脆把工廠從柏林向東搬遷至捷克的布拉格。

  對於克虜伯的行為,俾斯麥八世表示嗤之以鼻。在他看來,這場一邊倒的戰爭,最多幾個月就可以結束。

  柏林同盟加上韋爾夫家族,完全可以對漢堡企業聯盟形成碾壓。

  至於克虜伯東遷的行為,俾斯麥八世自然也不會相信他們害怕設備受到戰火波及,這類無厘頭的解釋。

  在沒有天空的時代,整個大德意誌地區,不可能有比柏林更加安全的城市了。

  對於逃亡主義,俾斯麥八世對外的態度是:等德意誌統一後,看它克虜伯還能逃到哪去。

  但戰爭並不如俾斯麥八世想的那樣簡單。

  韋爾夫家族先以準備為由拖了兩個月。即給了漢堡企業聯盟戰爭準備期,也給了海倫芬財閥備戰的時間。

  最後柏林同盟等不及了,先行北上進攻漢堡企業聯盟,不久就將漢堡城團團圍住。

  當俾斯麥八世的柏林同盟已經圍困漢堡一個月,海倫芬大軍突然跨過不來梅漢諾威停火線,不宣而戰。

  海倫芬財閥以救援漢堡企業聯盟為名義卻直撲柏林,沒有遭到多大抵抗就將外圍柏林同盟守軍消滅。

  堅城柏林被圍困後,俾斯麥八世一度還很有信心。

  他通知遠征漢堡的軍隊不用著急,柏林起碼還可以守一年。

  另一方麵也希望韋爾夫家族趕緊出兵,切斷海倫芬的補給線。

  大局麵前,韋爾夫家族的軍隊確實出動了,但沒有聽從俾斯麥八世的命令,卻直奔柏林而來。

  俾斯麥八世也無奈,來都來了,也不缺他們一口吃的,多點人防禦也好。

  可俾斯麥八世死也想不到,巴伐利亞貴族韋爾夫家族,居然是海倫芬格羅寧根學院派後裔。

  所以最後俾斯麥八世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號稱堅不可摧的柏林城,被韋爾夫家族兵不血刃的拿下。大部分柏林同盟貴族或死或降。

  噩耗傳到漢堡城下,兩大德意誌軍隊才知道被算計了,就此停戰。

  柏林同盟重立在軍中的勞恩堡後代俾斯麥九世為領袖。

  漢堡企業與柏林同盟再次結盟,組成了新普魯士聯邦。

  失去柏林的卑斯麥九世,自覺奪回無望,幹脆將東普魯士也一並交給了漢堡企業。

  他帶著軍隊南下巴伐利亞與奧地利,重新奪回了海倫芬防禦薄弱的慕尼黑,立為新的首府。

  從此新普魯士聯邦分為南北兩塊,各自獨立抵抗海倫芬的入侵。

  海倫芬攻克柏林後,曾一路繼續西進,但在蘇台德區遭到了克虜伯雇傭軍的頑強抵抗。

  在海倫芬財閥軍多次衝擊防線受挫後,克虜伯主動提出了和談。

  在克虜伯企業宣布退出柏林同盟,並且繳納足夠的戰爭賠款後,海倫芬暫時撤軍。

  因為當時海倫芬的城市慕尼黑得而複失,巴伐利亞的戰事再度吃緊。

  海倫芬學院派新任領袖範德特認為,隻要平定南北兩地的德意誌勢力,克虜伯彈丸之地唾手可得。

  然而學院派所謂平定南北兩個德意誌卻花了整整二十多年。

  直至西元2159年,漢堡城在被圍困四年後,海倫芬得以攻克。

  全城德意誌人無一投降,要麽戰死,要麽突圍逃亡慕尼黑。

  當範德特帶著海倫芬軍進駐漢堡城,東普魯士已經落入了潘德夫的馬其頓王國手中。

  此時的範德特沒有急著與東方強敵決戰,打算徹底消滅德意誌人。

  而馬其頓的潘德夫也急於吞下波蘭與匈牙利。

  至於奧地利,潘德夫在攻克布達佩斯之前,還看不見維也納。

  雙方簽訂了一份互不侵犯條約:

  海倫芬承認馬其頓擁有東普魯士、波蘭與匈牙利領土權。

  馬其頓承認海倫芬擁有西普魯士,巴伐利亞以及奧地利的領土權。

  至於克虜伯企業所在的捷克地區,雙方都刻意沒有提及。

  隨著範德特攻陷了慕尼黑,速度更快的潘德夫卻撕毀了條約,吞入了奧地利維也納。

  兩大歐洲大陸勢力的戰爭即將爆發。

  但在決戰爆發之前,兩大勢力卻同時將兵鋒指向捷克的布拉格。

  一家小小的軍工企業,將同時麵對兩個世界級的對手。

  而在這兩股世界級力量的背後,更是兩個傳奇領袖:潘德夫.阿列克斯與範德特.海倫芬

  然而這二十年,克虜伯的軍事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電磁速射炮技術已經被克虜伯工程師完全掌握。

  而克虜伯企業自女權時代之後,終於迎來了他們新的偉大領袖:馮.斯特羅曼.克虜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