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北境的列夫塔克
作者:暮色光輝      更新:2020-12-26 01:48      字數:4321
  鄭鴻博看在地圖上,視線一點點的看向東方,問道:“列夫塔克的主體東斯拉夫族隻占人口四成,其所麵臨的民族矛盾也不會小吧?”

  朱亮答道:“確實如此,但列夫塔克遇到的最大矛盾卻不是民族矛盾。”

  哥薩克並不是一個民族,而哥薩克是一種態度。

  他們放蕩而不羈,勇敢而無畏。從東歐到西伯利亞廣袤土地上都有無數自稱哥薩克的各族人。

  他們無數次的想建立屬於自己的烏托邦,但夢也無數次的破滅。

  在新紀元開始之初,哥薩克人的理想終於有可實現的土壤。

  大大小小的文明圈附以哥薩克之名,西至莫斯科、聖彼得堡,東到外興安嶺、海參崴等等地區。

  但絕對的自由並不適合治理社會,所以哥薩克的文明圈大多處於不健康狀態。

  特別在缺乏食物、資源的惡劣條件下,其不**的分配力成為效率低下象征。

  他們為獲取其文明圈必要的食物隻能不停掠奪,哥薩克之間相互殘殺成為一種常態。

  為了實現哥薩克所謂的自由,對東斯拉夫族人來說卻是一場災難。

  這場食物與資源的爭奪戰,在新紀元開始後使幸存的人口數量銳減。

  佩特.尼古拉斯,自稱沙皇的後裔,不滿這種混亂,想建立起一個秩序的國度。

  當時的聖彼得堡也在哥薩克旗幟下,與另一個哥薩克文明圈:莫斯科,正為麵包而鏖戰。

  西元2035年佩特.尼古拉斯潛入聖彼得堡,趁聖彼得堡哥薩克新敗於莫斯科之際,以麵包奪取了該城的控製權。

  佩特尼古拉斯建立了列夫塔克帝國,自稱沙皇,定都聖彼得堡。

  一些有頭腦的東斯拉夫人意識到,跟著哥薩克政權沒有前途,紛紛重新站隊投靠了列夫塔克帝國。

  聖彼得堡的人口大副增加,經濟大幅增長,科技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西元2050年,十多年後隨著聖彼得堡秩序的發展,民眾豐衣足食。

  但軍事上列夫塔克帝國卻從來沒辦法擊敗莫斯科的哥薩克,即使莫斯科人口越打越少,裝備越來越差。

  一直連勝的莫斯科沒能在戰爭中得到一絲好處。到最後城內饑寒交迫,城外餓殍遍野。

  饑餓的莫斯科民眾放棄了自由,推翻了當地哥薩克政權,為了麵包投靠了列夫塔克的**。

  列夫塔克帝國除了得到這座宏偉的曆史雄城外,更大的收獲是庫圖佐夫家族。

  庫圖佐夫家族是古代俄羅斯帝國戰神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的後裔。

  雖然曆經數百年蟄伏,其家族還是一代又一代不斷湧現出天才將領。

  新紀元開始後,庫圖佐夫一族被莫斯科的哥薩克人裹挾,從此成為了莫斯科哥薩克戰爭勝利的保障。

  由於在戰場上給列夫塔克造成了重大傷亡,庫圖佐夫家族自覺其末日將至,舉族在住所內等死。

  不曾想沙皇佩特.尼古拉斯居然親自拜訪,並直接帶著列夫塔克王國三軍總司令的任命書。

  佩特沙皇的恢宏氣度,使得庫圖佐夫家族的一群硬漢伏地痛哭,一個個宣誓效忠。

  庫圖佐夫家族的加入,對於列夫塔克帝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個將門世家在千年曆史中,為帝國立下了無數璀璨功勳。

  其後在尼古拉斯皇族支持下,庫圖佐夫家族將列夫塔克的東部邊境推進至高加索山脈。

  但高加索山脈以東的哥薩克文明圈也逐步趨向統一,成為列夫塔克帝國在亞洲的主要對手。

  庫圖佐夫家族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將帝國的邊境向東拓展。

  東歐地區,當時東斯拉夫族總共建立起了三個大型文明圈。

  除了列夫塔克帝國外,還有基輔公國與明斯克王國,都是君主**的文明圈。

  共同的製度與共同的民族使得列夫塔克帝國對與他們有天然親近,三國組成東斯拉夫同盟。

  這個同盟也成為列夫塔克帝國的西部屏障,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東征,平定西伯利亞全境的哥薩克勢力。

  基輔公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型國度,其農產品以期貨形式賣給列夫塔克帝國與明斯克王國。

  西元2946年至2948年,明斯克王國與列夫塔克專家連續三年預測基輔公國豐收。

  使得基輔生產的小麥與土豆期貨價格暴跌,被別有用心的食品商大量囤貨。

  然而西元2947年與西元2948年基輔國內鬧災荒,農田欠收,現貨價格暴漲。

  西元2948年,基輔公國已經沒有能力按照期貨合約向糧商交貨,從而簽下兩國大量違約債務。

  基輔公國內卻鬧起了饑荒,百姓易子而食的慘劇也時有發生。

  西元2949年,當基輔公國國王又打算將國內糧食運去明斯克還債時,饑餓的國民暴動了。

  基輔公國政權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基輔企業。公國一切舊製度都向現代化企業改革。

  基輔企業成立後,拒絕承認在基輔公國時代欠下的債務。

  基輔企業同時宣布從東斯拉夫族同盟中脫離,與腐朽的封建王國劃清界限。

  列夫塔克帝國和明斯克王國自然是氣炸了,明斯克王立刻就向列夫塔克沙皇提出共同討伐基輔企業。

  沙皇此時自然不能答應明斯克王國的要求,因為列夫塔克主力遠在高加索東麵作戰。

  名將雅辛格.巴克.庫圖佐夫帶領著帝**,正在同狡猾如狐狸般的哥薩克人鏖戰。

  明斯克王國為討回公道單獨進攻基輔,但實力相當的兩個文明圈,企業明顯比王國更高效。

  一戰之下,老牌明斯克王國卻被新生基輔企業打的潰敗,明斯克王國領土也遭到入侵。

  當時列夫塔克的帝**正在同哥薩克人決戰,無力去幫助明斯克王國。

  在被基輔企業打的無望之下,明斯克王國被迫向南方的馬其頓王國求援。

  在馬其頓潘德夫的出色演技下,基輔與明斯克雙雙落入了馬其頓的版圖。

  此時雅辛格.巴克.庫圖佐夫已經在正麵戰場上擊潰了哥薩克騎兵的主力。

  此時隻要一路東進,帝國版圖即可推進至西伯利亞全境。

  可兩個昔日盟友相繼隕落,列夫塔克帝國東西麵已經失去了保障。

  當馬其頓軍陳兵愛沙尼亞與帝國邊境。驚恐的尼古拉斯八世沙皇以十二道軍令召回庫圖佐夫。

  雅辛格含恨被迫西撤,這也給了哥薩克軍一個喘息的時機。帝國為此付出四百年的代價。

  當雅辛格巴克庫圖佐夫將帝國大軍列陣西部邊境,雙方士兵都感受到一種可怕的壓迫感。

  望著對麵年輕梟雄潘德夫,雅辛格也感歎歲月催老。又出於對東方哥薩克人的擔心,老人也建議與馬其頓和談。

  最後兩軍都明智的沒有使這場勝負難料的決戰爆發,簽訂了盟約,並且締結了婚約。

  潘德夫娶了尼古拉斯八世的女兒,並立為皇後,雙方從此成為姻親。

  其後,雅辛格.庫圖佐夫再次率軍跨過高加索山脈,與哥薩克人展開了新一輪較量。

  在戰爭中,雅辛格被哥薩克騎兵的流彈所傷,因年邁體弱,不久病故於軍中。

  隨著軍權的交替,東方戰事變得更加的嚴峻,帝國不得不一次次的增兵東進。

  而潘德夫又借口入侵了鄰邦愛沙尼亞,尼古拉斯八世也隻能忍氣吞聲的讚同其行為。

  其後潘德夫又奪取了立陶宛與拉脫維亞,擋住了列夫塔克西進歐洲的通道。

  尼古拉斯八世在憤悶中,循著老臣雅辛格駕崩而去。

  新任沙皇腓特烈.尼古拉斯將注意力完全指向了東方。

  腓特烈是列夫塔克曆史上最長壽的沙皇,或者說是最長壽的閥主。

  因為後半生的腓特烈順應時代潮流,放棄了沙皇的稱號與權力,改組了列夫塔克帝國為財閥。

  腓特烈.尼古拉斯成為列夫塔克財閥的第一任閥主,同時庫圖佐夫家族也成為了財閥持股人。

  腓特烈定下了不顧一切代價東進的財閥策略,任命庫圖佐夫家族世代領兵直至領土東麵看見太平洋為止。

  之後四百年,列夫塔克軍在一代又一代庫圖佐夫元帥的指揮下,一寸又一寸的向東推進。

  期間他們容忍了拉特財閥偷襲彼得羅紮沃茨克,也容忍了帖木爾吞並了新西伯利亞。

  隻因為閥主腓特烈.尼古拉斯臨終對庫圖佐夫元帥命令:就算丟失莫斯科與聖彼得堡,也必須征服哥薩克。

  在這種決心下,至西元2590年全球能源停戰之前,除東西伯利亞外的哥薩克人都歸附列夫塔克財閥。

  西元2610年能源停戰一結束,列夫塔克財閥立刻兵進拉特財閥,包圍了彼得羅紮沃茨克。

  等待了一個世紀,列夫塔克財閥終於雪恥,逼迫陷在丹麥戰場的拉特簽署了城下之盟。

  拉特財閥同意歸還所有的列夫塔克財閥土地,恢複西元2520年之前雙方的疆界。

  次年列夫塔克財閥軍進攻帖木爾財閥,並一戰勝之,收回了新西伯利亞的財閥領地權。

  威震西方後,列夫塔克軍在庫圖佐夫家族的率領下,繼續東征。

  西元2675年列夫塔克軍攻陷了哥薩克人最後的盤踞點:海參崴,迫使所有哥薩克人投降。

  庫圖佐夫家族實現了對腓特烈.尼古拉斯的承諾,率領著列夫塔克大軍看見了東麵的太平洋。

  後來列夫塔克財閥一度想進攻馬其頓的基輔,為尼古拉斯八世挽回顏麵。

  但列夫塔克軍一動,拉特財閥就在摩爾曼斯克演習,阿斯塔法財閥則屯兵波斯北部剿匪。

  列夫塔克財閥感於阿拉馬同盟的威懾,在歐洲與中東始終無法有所動作。

  西元2785年,列夫塔克財閥的蘇(霍)伊軍工開發出了第一台PJ大帝型戰爭裝甲步兵。

  從此PJ型戰爭裝甲步兵位列於世界四大戰爭裝甲步兵之列,成為波西軍工的軍售主要對手。

  西元2851年自聯邦政府成立,列夫塔克財閥位列十三財閥之一,實力僅次於摩閥與暮閥。

  西元2880年的帖木爾覆滅事件中,列夫塔克財閥夥同暮閥與阿閥聯合策動了愚人節交易事件。

  最終導致了帖木爾財閥的覆滅,列夫塔克財閥從中獲取了龐大的中亞哈薩克地區。

  因滅閥事件中受益的列夫塔克,為了打破阿拉馬同盟,又變相策動了拉特滅閥事件。

  以特工伊爾琴科.赫克托夫的生命為代價,製造了重水反應堆的反人類罪證據。

  在拉特滅閥後,列夫塔克從中獲取了北冰洋不凍港摩爾曼斯克以及芬蘭與北挪威。

  西元2980年,娜塔莎.洛菲克找到列夫塔克閥主彼得.尼古拉斯,希望其支持薩芬政變。

  老狐狸彼得假意答應了娜塔莎的提議,實則在觀望形勢的變化。

  其暗中扶植了列夫塔克財閥的第三繼承人德拉西,同時屯兵聖彼得堡與楚科奇半島。

  如果薩芬政變成功,他就借德拉西奪取阿斯塔法領土。

  然後從聖彼得堡出兵馬其頓,從楚科奇出兵占領阿拉斯加。

  如果薩芬政變失敗,他就命部隊從楚科奇半島跨過白令海峽,入北美幫助平叛。

  海倫芬滅閥後,也可乘機分配到整個北歐與一部分東歐。

  最終政變失敗,但海倫芬財閥在摩閥與暮閥的暗中調停下沒有覆滅,使得彼得很是失望。

  但也因此獲得了瑞典北部與挪威中部的北歐新領土,並且得到了海倫芬北歐領土的駐軍權。

  實際上整個北歐除了瑞典南部外,基本都已經被列夫塔克控製。

  “令彼得.尼古拉斯最不爽,還是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被馬其頓完全掌控,這或許會造成一場新的戰爭。”朱亮開始分析當今的局勢。

  鄭鴻博問道:“這是不是一些勢力的有意為之呢?”

  朱亮答道:“在他們眼裏,歐洲自然是越混亂越好。歐洲不能統一,也永遠難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