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馬其頓(下)世界火藥桶
作者:暮色光輝      更新:2020-12-26 01:48      字數:3499
  “一個兒子殺害自己的父親怎麽能被冠以正義之名?”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鄭鴻博始終無法想象。

  朱亮反問道:“記得我和你說過,財閥世界的正義到底是什麽?”

  鄭鴻博答道:“先生說過,財閥的正義即為利益!”

  當回答出這個問題後,鴻博似乎明白,繼續確認道:“難道薩西科.阿列克斯刺殺其父是為了馬其頓的利益?”

  朱亮答道:“不光是為了馬其頓,也為了阿列克斯家族的延續!後三十年,潘德夫給馬其頓帶去了太多的黑暗。”

  鄭鴻博接著說:“先生我明白了!誰除去黑暗誰就是光明,這個人可以是薩西科,也可以是野心家。”

  朱亮答道:“鄭家很幸運,每一代閥主無論賢明與否,也從未虧過德行,不用麵對這樣的抉擇。《司馬法》說:‘殺人安人,殺之可也。’”

  弑父政變,這個並不光彩的名字,卻挽救了阿列克斯家族。

  潘德夫雖然殺了很多人,但野心家卻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如果不是薩西科.阿列克斯,也會有其它野心家取而代之。到時候民族成分複雜的馬其頓就會被瓜分,而陷入內戰或分裂。

  潘德夫的兒子,薩西科.阿列克斯從一開始就背負了弑父者名號。

  他為了平衡各方,勵精圖治的改革,甚至主動廢除自己的王號。

  十年後,馬其頓從軍事王國,蛻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財閥。

  薩西科非常注重與各被占領土緩和關係,與各民族和諧共處。

  財閥化改革後,全部領民都采用了財閥世界通用的無稅收法則。

  對於貝爾格萊德居民,馬其頓財閥采用了更高福利的雇傭政策。

  經過幾代繼任者們的努力,終於逐漸緩和了同塞族的關係。

  跪一次貝爾格萊德大屠殺紀念碑成為了每任馬其頓財閥閥主的繼任日常。

  隨著財閥深化改革,馬其頓徹底擺脫了軍閥王國的舊思想,使得資源利用更加高效。

  但資源戰爭爆發後,馬其頓再也沒辦法以正常貿易換取石油。

  財閥繼任者悲劇的意識到,他們腳下的東歐如此貧瘠,幾乎不產石油。

  而他們周邊對手,無論是西邊海倫芬,或北歐拉特,又或東麵的列夫塔克,還是南方的阿斯塔法,都不缺油氣資源。

  戰爭進入了機械化時代,東歐的貧油使馬其頓與海倫芬戰爭相當不利。

  特別在奧地利戰場,戰線被海倫芬的機械化大軍推進至薩爾茨堡。

  在向拉特和列夫塔克求援無果後,馬其頓隻能將求助於昔日的敵人,富得流油的中東財閥阿斯塔法。

  結束分裂戰爭後的阿斯塔法條件很簡單也很苛刻,原則上同意了石油貿易。

  但阿斯塔法想要在小亞細亞到君士坦丁城之間,修一條輸油管道。

  這就是讓馬其頓割讓奧斯曼的全部土地,也包括馬其頓財閥首府君士坦丁。

  阿斯塔法急於需要這些土地來補充被薩拉丁分裂出去的領土,以維持其財閥規模。

  經過了一凡掙紮後,馬其頓最後還是同意了阿斯塔法財閥的提議。

  西元2482年,石油隨著新建的輸油管道通到了東歐,君士坦丁再一次更名成伊斯坦布爾。

  馬其頓也因為黑色血液的流入,財閥有了新的活力,軍隊的戰鬥力也隨之提高。

  其後馬其頓從薩爾茨堡開始反擊,兩軍在奧地利中西部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西元2515年春,馬其頓在奧地利發起新的一輪進攻。海倫芬主力南下,擊退馬其頓軍,一度包圍了薩爾茨堡。

  但當年冬天,馬其頓名將科柳斯,趁海倫芬主力南下,發起了雷神行動。

  馬其頓軍隊突襲了德意誌北部,一舉攻入日德蘭半島,西蘭島,占領了哥本哈根。

  其後利用日德蘭半島與西蘭島封鎖了波羅的海,成功消滅了海倫芬波羅的海艦隊。

  海倫芬自然也不甘心這樣的算計,立刻從南部調軍投入了反擊。

  在海倫芬的反擊下,馬其頓很快又丟失了德意誌北部的領土,東線海倫芬軍攻過易北河,戰線僵持在東柏林。

  而北線海倫芬軍又相繼攻克了呂貝克與基爾,馬其頓軍全線退守日德蘭半島與西蘭島。

  丹麥地區就成了馬其頓在西歐的一塊飛地,由名將科柳斯親自鎮守。

  由於海倫芬波羅的海艦隊覆滅,其最強大的北海艦隊又被擋在了波羅的海之外。

  馬其頓在保障其在波羅的海南的製海權情況下,從東普魯士至日德蘭的海運物資不絕。

  海倫芬財閥再也沒有辦法攻克日德蘭半島,更無法攻克西蘭半島的哥本哈根。

  在接下來的數年裏,海倫芬陷入了戰略劣勢。

  一方麵要應對南北兩線戰局,一方麵要麵對馬其頓偷襲西歐。

  西元2524年,海倫芬主力軍從南線奧地利發起進攻,一路攻破薩爾茨堡。

  馬其頓財閥害怕南線的戰事糜爛導致維也納也丟失,隻能調年邁的科柳斯奔赴南線戰場。

  不曾想拉特財閥此時趁虛而入,先在海上突襲了馬其頓波羅的海艦隊,暫時切斷了丹麥的補給。

  拉特財閥軍又在海倫芬北海艦隊的協助下入侵了西蘭島,攻克了哥本哈根。

  馬其頓駐日德蘭半島守軍,在補給斷絕且外援無望,就向拉特財閥投降。

  至此拉特財閥軍進駐日德蘭,踏上了西歐大陸領土。這也和當初與海倫芬約定的不同。

  拉特財閥軍沒有停下腳步,又繼續向海倫芬發起了進攻。

  相繼攻克了基爾、呂貝克、漢堡等地,易北河以西德意誌地區都在拉特軍的攻擊範圍之內。

  引狼入室的海倫芬,眼看拉特財閥即將在歐洲大陸立足,西歐即將糜爛。

  海倫芬財閥向馬其頓提出停戰,希望能夠去北線對付拉特的入侵。

  馬其頓本來想拒絕,坐等海倫芬糜爛,不想主帥科柳斯突然病逝。

  自知在戰場上一時很難討到便宜的馬其頓,幹脆把心也用在與海倫芬的談判桌上。

  海倫芬為了停戰,歸還了薩爾茨堡,割讓了因斯布魯克以西的奧地利。

  海倫芬見馬其頓不為所動,幹脆又將易北河以西的北德平原統統讓給了馬其頓,外加落入拉特的呂貝克也一並割讓。

  馬其頓得到了足夠的實利,就與海倫芬停戰。然後兩軍各自從克虜伯所轄區的東西兩側北上。

  馬其頓軍北上之後,迅速控製了易北河以西的北德意誌平原,不久之後又攻克了拉特占據的呂貝克。

  海倫芬也把拉特財閥趕回了日德蘭半島,收複了基爾港。

  馬其頓、海倫芬與拉特在丹麥地區上演了歐洲三閥演義,其後大戰百年不休。

  西元2610年,在暮閥倡導的資源停戰結束後,三方又打了八年時間。

  後來拉特以波羅的海的自由通行權為代價,使得馬其頓交出了呂貝克港,馬其頓與拉特締結同盟。

  不久之後,海倫芬與拉特也簽訂了停戰協議,退守基爾港。

  丹麥的三閥戰爭曆時一百多年,終於停火。

  從結果上看:拉特成為了勝利者,而馬其頓成為最大受益方,引狼入室的海倫芬,賠了夫人又折兵。

  後來拉特與列夫塔克對峙。都騰出來的馬其頓與海倫芬再度開戰。

  南線戰爭再度爆發,馬其頓與海倫芬在因斯布魯克與薩爾茨堡之間打打停停。

  爭霸戰爭後期,各方為了自身利益開始抱團。海倫芬與薩拉丁結盟,締結薩芬同盟。

  馬其頓、拉特與阿斯塔法結盟,締結阿拉馬同盟,直至聯邦政府成立。

  聯邦政府成立後才將薩爾茨堡與因斯布魯克之間的區域定為非軍事區,而以實際停火線分割為雙方的實控區。

  西元2934年,在列夫塔克財閥的推動下,拉特財閥反人類罪行被確認,拉特滅閥決議被通過。

  馬其頓財閥與阿斯塔法財閥立即與拉特劃清界限,阿拉馬同盟解散,後來成立了拉馬同盟。

  拉特財閥覆滅後,馬其頓財閥從而分得了瑞典與挪威南部地區。這也重新激起了馬其頓稱霸歐洲的野心。

  “隻可惜,薩芬叛亂之後,馬其頓本有機會一統歐洲大陸的,但被摩根插上一腳擾亂了局麵。”隨著這聲歎息,朱亮也說完了馬其頓的閥史。

  鄭鴻博看著地圖上的馬其頓不解道:“先生,我覺得現在馬其頓的狀況也不差啊,起碼它是唯一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財閥。”

  朱亮搖了搖頭道:“可曆史上地跨三大洲的帝國,除了羅馬都不長壽,羅馬後來也發現疆域太大難以控製,一分東西。”

  鴻博還是沉浸於地圖:“這又為何呢?按道理來說,這樣對控製地中海非常有利,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人以‘我們的海’自稱。”

  朱亮幹脆在地圖上畫了三個圈,說:“三種不同文化雜交在了一起,很難結出甜美的果實。小亞細亞、巴爾幹、迦太基也各個都是火藥桶。”

  鄭鴻博看了這幾個圈後又問道:“除了這些文化與曆史上的問題,現實中馬其頓財閥在戰略上又會如何?”

  朱亮以當下歐洲局勢回道:“在歐洲大陸,他們要麵對的是摩根財閥,而且從克虜伯協議裏看出,布拉格已經徹底倒向了摩根一方。一旦歐戰爆發,馬其頓依舊需要南北麵兩線作戰,至時隻會顧此失彼。

  北歐大半已經落入列夫塔克財閥的手裏,馬其頓不可能憑借僅存的土地與之對抗。一旦開戰,馬其頓也隻能放棄北歐。

  小亞細亞與北非地區,在文化上更接近於阿斯塔法,這樣的分配也是別有用心,阿馬同盟或許將來會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