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華族風雲(中)
作者:暮色光輝      更新:2020-12-26 01:48      字數:3985
  鄭鴻博看著編年表,突然領悟朱亮所說不太好的含義,問道:“先生您說的不太好局麵,是不是從資源戰爭就開始了?”

  “這是很重要的原因,正是資源戰爭的改變,使得本來順風順水的暮閥,陷入了巨大的危機。本來可以輕易買到的資源,變成了稀缺。對於華族東南來說,非常致命。”朱亮答道。

  東南華族大陸嚴重缺乏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而這些資源卻都分布在華族大陸北方。

  而大海被和族人與甘達地人牢牢把控,路上運輸又被帖木兒人斷絕。

  在那個資源王道的時代,北方人依靠資源組成了北方同盟,本來很多長江以北門閥家族投靠了暮閥,而後又紛紛倒戈。

  好在楊家非常堅決的支持,為暮閥頑強守在了江淮。

  至二十四世紀中葉,因為缺乏能源來支撐機械化部隊,所以步兵為主的暮閥軍隊就難再跨越淮河流域,進入平原與北方軍作戰。

  盤踞青塘的華族門閥萬俟家族在二十四世紀初踏上了海拔四千米亂流屏障所籠罩的高原,一掃被妖僧古惑妄圖投靠異族的華族吐蕃諸部落,將高原重新納入華族版圖。

  但此舉也遭到了甘達地的報複。雖然萬俟家族英勇善戰,但要以一個家族去對抗一個世界級財閥,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這時候他們隻能向蜀中的唐家門閥求援。

  唐家主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一旦高原被異族奪取,那就要麵對居高臨下的異族敵人,蜀中也就變得不再安全。

  再說當時的唐門是一群民族主義者,對於異族入侵華族版圖是非常憤慨的,所以毅然決定出兵支援。

  唐門雖然富庶,但打仗卻不行,能稱霸能蜀中也依仗其地理位置的獨特。富甲一方的唐門在新紀元初就很輕鬆的就收攏了當地民心。

  群山環繞的蜀中安全的猶如一個保險箱,但也卻如進了一個死胡同,一個多世紀以來幾乎沒有經曆過戰爭,唐門軍隊隻高原反應與亂流屏障區的幹擾都吃不消,更別談打仗了。

  所以兩家聯手依然不是甘達地的對手,此時他們隻好向華族北方同盟與華族東南聯邦求援。

  然而北方聯盟以路途遙遠和資源不足為理由拒絕了出兵。

  但東南聯邦在這種曆史選擇麵前卻堅決的號召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也不顧北方同盟是否同意停戰,悍然出兵西進。

  北方同盟內部對於是否趁虛出兵南下的態度並不一致,以張、李、謝、陳四大家族堅決以民族大義為理由反對出兵,所以最終也阻止了北方同盟犯下曆史性錯誤。

  東南聯邦軍隊進入了亂流屏障區,在很多現代設備無法使用的情況下,幾乎靠著原始機械力以及肉搏戰術,將甘達地人打下了高原。

  聯軍一路追殺侵略者,直入克什米爾,慘敗的甘軍從此再不敢北上覬覦華族土地。

  此戰之後,萬俟家與唐門也認識到了暮閥的強大。決定各自改組企業後加入暮閥。

  二十年後,一個喜憂參半的消息傳來。

  好消息是德西爾勘探學家在高原探明了油氣資源點。

  壞消息是萬俟家族企業知道這個消息後受到了北方同盟的蠱惑,打算拉上唐門組成新的聯盟。

  暮閥自然是不能允許這種新三足鼎立的情況出現,必須以雷霆手段撲滅這次叛亂。

  為了避開所有一路上的耳目,白氏企業派出了兩千精銳,踏上了德西爾開發的黑科技,熊貓Ⅲ戰鬥運輸機。

  飛機突破了海拔三千米高度的飛行高度限製直衝進第一道亂流屏障區,突入高原,五十多架飛機因亂流區的磁爆破壞,僅有兩架迫降在了拉薩府。

  幸存的八十多名白族女特種戰士,完成了對萬俟族長的抓捕。之後又得到了當地反獨派以及萬俟族內反獨勢力的支持,平息了這場叛亂,也震懾了本來蠢蠢欲動的唐門。

  這是暮閥曆史上唯一的平叛行動:“五月天”,也是新紀元曆史上唯一的空襲行動。

  看到這樣的損失,之後再也沒有任何勢力敢覬覦已經不屬於人類的天空了。

  德西爾科學家從一架強行衝破亂流層,撞毀在屏障墜落的飛機殘骸裏發現了異常能量波動。

  類似於質子,質量比質子更輕。在當時原子物理上限被世界規則鎖死的情況下,任何科學技術都無法解釋這一現象。

  一直到北美摩根科學家發現了行星絕對屏障理論後,才有了進一步研究。

  平叛戰爭之後,暮閥放了萬俟家族一條生路,隻處決了首惡。並繼續由萬俟旁家子繼承其門閥企業,萬俟一族繼續持有財閥股份。

  隻是以產業置換的形式將萬俟家遷入了內地,青塘與高原由財閥直轄。

  雖然有了高原的能源,但巨大的開采與運輸費用也令人發狂。

  直至二十五世紀,和族南雲財閥擊敗甘達地財閥成了海上霸主。

  暮閥與南閥簽訂了能源運輸協議,雖然南閥從中獲取了高昂的利潤,但也解了暮閥燃眉之急。

  海運與大陸,這種在利益驅動下的華和友好維持到了現在。

  西元二十五世紀末,在德西爾企業牽頭之下,暮閥重建了江南製造軍工,成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軍工企業,在步兵裝備技術方麵取得了長足進步。

  但資源戰爭時期,最終比拚的還是資源,即使有了高原能源與和族海運,資源對暮閥還是很不利。

  西元二十六世紀中葉,北方也進行了財閥化改革,整合資源後的軍隊也更加強大。

  北軍一舉打過了淮河,至二十六世紀八十年代雙方的戰線已經推進至長江。

  當全球主流觀點都認為暮閥大勢已去時,新能源的誕生卻改變了一切。

  早在西元2482年,阿爾伯特.李解開了覆蓋行星的絕對屏障為次原子,德西爾企業已經明白,他們保存在實驗室裏的能量源是質子向次原子衰變末期產物。

  因為已經無法進行試驗,隻能以第一季文明得出的質子半衰期時間為十的三十五次方年。

  而這顆質子的衰變至末期不會超過一年,也可能是一天,但落入地表後就停止了衰變,重新進入了恒定期。

  暮閥經過近百年的研究,終於在西元2570年,發現了第三道行星屏障理論。

  即質子屏障理論,絕對屏障中的次原子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太陽氫原子聚變通過光能使小行星上進入衰變期的不穩定質子衰竭,形成次原子。

  當年沈珍又提出了進入衰變期的質子,太陽輻射通過光能透過質子層與次原子層後,發生了增幅,又被亂流層屏蔽了增幅的能量。

  沈珍認為,如果能夠從地球上的行星碎片中提取類似的衰變期質子,就能夠把太陽輻射能量重新匯集增強。

  通過對這種假說研究,西元2590年,沈珍與她的團隊發明了第一台太陽反應爐動力發生器,成功解決了暮閥能源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全球資源問題。

  並以這項技術的對外公布,成功換取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近二十年的停戰。

  其中也包括了華族北方同盟,他們在全球各大勢力的壓力下也被迫接受了停戰,暮閥得到了關鍵的二十年喘息時間。

  這二十年全世界開始了一場能源革命,新能源逐漸取代傳統資源。對於發明者暮閥來說,其保留的技術參數使其在新能源運用上保持領先。

  二十年停戰結束後,華族南北爭霸戰爭再起,暮閥江南製造軍工的第一代新能源主戰坦克MT-47投入戰場,戰爭形勢驟然發生變化。

  MT-47在江淮平原上肆意碾壓著仍舊以石油為能源的北盟內燃機型坦克。其高速機動力超過了內燃機坦克的兩倍。

  又基礎於充足的能源儲備,MT-47裝備了超高能耗的反坦克電磁炮,北方同盟的坦克成了活靶子。

  至西元2620年,戰線重新推至淮河,北方同盟采取了新能源壁壘策略,即以新能源技術結合防護力場,在陣地前展開。

  耗費巨大財力物力建立起了一條兩千多公裏長的防線,號稱新萬裏長城防線,終於勉強阻擋住了暮閥軍的北進。

  這一僵持又過了十五年,隨著摩根財閥將AL-01戰爭裝甲步兵的圖紙交給了暮輝財閥OEM生產。

  次年暮輝財閥在此基礎上改進成了更適合華族地區作戰用的MS-01戰爭裝甲步兵。

  西元2639年暮輝財閥再度北伐,以MS-01為先導,以反力場武器一舉突破了新萬裏長城防線。

  北方同盟全線後撤,暮閥於西元2640年攻克齊魯兩地占領山東半島。

  其後北方同盟內部異變,東北軍閥張熙霖在暮閥多方的工作下宣布易幟,改組其門第企業正是加入了暮閥。

  不久之後李、謝、陳三家相繼效仿。

  西元2645年,暮閥攻克烏魯木齊,收付了新疆全境,標誌著華族大陸再次統一。

  在所有企業與家族一致擁護下鄭家正式成為華族暮輝財閥領袖。

  但由於暮閥是由各門閥企業聯合而組成,而華族門閥又以儒學為尊,所以暮閥憲綱中加入了儒學思想文化,以儒商的準則來運行財閥。

  鄭鴻博聽到這裏說道:“我明白了,現在暮閥危機就是半門閥半財閥構成的製度。

  我們為了大局的和平統一,並沒有徹底消滅北方四閥與西南兩閥內部的野心家。所以這些年閥內的協議比中樞卿協議都難通過。”

  朱亮對年少的鄭鴻博能看透這點非常滿意,他很不同於那些迂腐的鄭家人,能對自己一語道破那些門閥威脅。點頭回道:“這點說的不錯,他們不同我們東南六閥經過了鐵與血的戰爭考驗才建立起的同盟。

  加入我們大多是迫於當時形勢,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有異心的人自然也就多了點,不過這也不是全部。”

  “那就請先生教我。”鄭鴻博抬手以華禮向朱亮請教。

  朱亮決定順著鄭鴻博的思路幫他深挖下去,但還是斟酌了下用詞,最後終於對弟子直言道:“還有一個原因是同暮閥本身的思維方式有關。

  “或者說透徹一點,就是與鄭家傳承的儒學思想有關。暮輝得到旗下諸門閥的支持,也是因為鄭家門風的仁慈與仁愛有關。

  “俗語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成為掌舵人的鄭家也因這個缺陷而被各門閥利用。

  “這點又在你父親身上玲離盡致的體現出來,所以當年他才想通過自己去聯姻的手段,讓位於相對性格堅毅一些的你叔叔鄭常達,隻可惜沒能實現。

  “令尊是個好人,但好人卻不一定是個好閥主。在大是大非麵前果決才是一個財閥世界閥主的英明體現。

  “這兩年發生的一係列事件,無論對外還是對內,令尊都作出了長遠錯誤的決定,這些決定或許都會在現在和將來體現出來。

  就如前年的十二家族會議,會有一些門閥小輩敢挑起事端。”

  鄭鴻博聽後,沉默了很久很久,但最後還是點了點頭,同意了朱亮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