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聚首(一)
作者:鍾山布衣      更新:2022-04-06 13:31      字數:3129
  謝岩離開陳胡子家的時候,心情是頗為惆悵。他知道,世人逐利,為天性也!即便千年之後,也未曾改變。

  結果和謝岩預計的差不多,老林頭最終將家產一分為二,養子和親生女兒各一半。

  或許是了結了這樁心願,不出月餘,老林頭走完了人生最後一段旅程,撒手人寰。

  葬禮那天,謝岩親自去了。

  聞訊而來的“武平堡”老兵們,幾乎都到了,為昔日袍澤,送最後一程……

  時光流逝很快,轉眼進入十月。

  王禧從“長安”回來了。他為參加兄長王祿婚禮而去。

  由於身份緣故,謝岩未親自前往,而是委托王禧連同馮寶的那一份禮物一起送了過去。

  今王禧歸來,除了找謝岩述說婚禮情形外,還帶來了兩個消息。

  其一,“赴波斯軍官使節團”一行,已抵達“長安”地界,預計不日赴“洛陽”麵聖;其二,“長安士林”正流傳一件“大事”,“太原王氏”於“絳州龍門”分支出了一位絕世之才,六歲可寫文章,九歲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今十歲,已飽覽《六經》,堪稱“神童”。

  “莫非王勃乎?”謝岩脫口而出。

  “縣子亦知此人?”王禧非常疑惑地看著謝岩,畢竟那王勃聲名鵲起,也就最近的事。

  謝岩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道:“略有耳聞。”不過心裏卻道:“王勃大名,光耀千古,怎能不知。”

  王禧倒也沒多想,僅僅感慨一下,稱:“王勃少年英才,他日成就不可限量雲雲……”

  正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一直以來,謝岩都苦於難以發現並且找到心目中的“天才”!他心裏非常清楚,在科學的道路上,極少數“天才”的作用,那是不可替代。

  高智商、專注、以及勤奮,是搞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要素。

  在謝岩想來,王勃的智商,毫無疑問高於絕大多數人,而其眼下十歲,能寫書,能指出天下聞名的儒學大家顏師古所注《漢書》之瑕疵,更通讀《六經》,可謂在學習上,極為刻苦和勤奮,可見,他是極為少有的真正“天才”。

  謝岩知道,縱觀王勃一生,年僅二十餘死於海上台風,自己如果能夠拉他一把,不僅可以挽救其生命,說不定,日後其流芳千古,所依靠者並非文采,而是科學。

  再想想馮寶,似乎也是如此路數,找了一個曆史上極為有名的人物作為弟子,雖然目前還不知道他的真正打算是什麽,但是謝岩可以確定,絕對不可能圖一個名聲而已。

  “若王勃是自己的弟子?”謝岩心中如是想著,感覺那畫麵不要太美了,於是,不自覺流露出一絲笑意。

  “縣子?謝縣子?”王禧見謝岩許久不說話,且表情有些古怪,忍不住喚道。

  “咳咳”謝岩清咳兩聲,從暢想中醒過來,接著道:“王禧,吾有一事相托,還請莫要推辭。”

  “謝縣子言重了,請明示,吾無不允。”

  “先謝了。”謝岩略一欠身,跟著道:“吾欲請王勃來鄉裏一行,勞煩你走一趟。”

  “謝縣子,吾跑一趟並無不可,隻是,那王氏乃名門望族,恐——未必應允。”王禧道出自己憂慮。

  “不錯,確有此可能,故而請汝前去,堂堂‘進士’,想來見到其人不難。”謝岩說到這裏,想了一下,又道:“數日內,吾當準備一些物件,相信可助一臂之力。”

  “縣子既有成算,吾走一遭又有何妨?”

  “善!”

  隨後,謝岩將話題轉至“軍官使節團”。

  根據王禧得知的消息,謝岩大致判斷出,他們一行人,將在十五天後路過“衛崗鄉”。這是一件大事!於公於私,都必須得認真對待。

  五日後,謝岩親自將一封書信及幾樣物件交給王禧,並認真叮囑一番,最後親送至官道。

  回到官衙,謝岩尚未及坐下喝口水,吳成匆匆來報:“校尉,宮裏王公公來了。”

  說話間,王伏勝緩步走進謝岩“公事房”。

  謝岩起身相迎,並讓吳成準備茶水。

  稍後,待吳成退下,謝岩方才道:“公公可是難得閑暇,午膳得好好喝上兩杯。”

  “縣子有心了。”王伏勝這句話還真不是客套,他在宮裏,日夜陪伴皇帝左右,根本沒有機會喝酒,謝岩也是知其境況而說。

  “公公所來為何?”謝岩與王伏勝很熟,自然用不著兜圈子。

  “‘軍官使節團’不日即到,料縣子知曉矣。”

  “確已知曉。”

  “去萬裏,經十載,勞苦功高!然朝廷自有規製,不可逾越。縣子昔年力主此事,遴選使節,可謂參與者,陛下之意,縣子以私誼相迎,孰為善也。”

  謝岩聽懂了。皇帝的意思其實很明確,是讓自己用私人名義,隆重迎接“軍官使節團”歸來,以此來規避“禮製”。

  這事,還真不能說李治做的不妥。

  大唐經常都有使節派出,雖說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語,但本質上卻是一樣。作為皇帝,不可以厚此薄彼。遙想當年,王玄策出使天竺,一人滅一國,可稱功高蓋世,回來後,不也是常規迎接嘛。由此可見,時下的大唐王朝,自上而下,還是普遍有一種“願意遵守規則”的風氣。

  謝岩對此非常讚同並認可,所以毫不猶豫地應允,甚至於他還想到——自己的官職、爵位並不算很高,到時候得從朝廷裏拉來幾位重臣站台,也好彰顯“隆重”。

  然而,王伏勝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謝岩大吃一驚。

  “太子殿下久聞學堂之名,數日後,將至鄉裏。陛下之意,適逢其會,瞧瞧亦無妨。”

  別看王伏勝說得那叫一個風輕雲淡,聽者謝岩卻是心裏波濤跌宕。

  “皇太子”李弘,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軍官使節團”抵達前來,而且,從王伏勝轉述皇帝話中來看,分明是有意讓“皇太子”參與,那麽,這中間的意味,可就大了去了。

  謝岩不得不承認,大唐皇帝李治是睿智的,在不打破朝廷法度情況下,以“皇太子”私人受邀請的方式出現在“迎接軍官使節團”的場麵上,既給足了麵子,又在某種程度上表達對“功臣”之心意,如此做法,確係“收買人心”之高招。

  無論謝岩意外也好,震驚也罷,王伏勝均視而不見,端著茶杯,慢慢品茗……

  過了一會兒,王伏勝放下茶杯,抬首看向謝岩,道:“日前,陛下召重臣議事,商討‘平遼’前後事,陛下主意已定,命大將軍蘇公任‘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大將軍契苾何力任‘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任雅相遷任‘浿江道行軍大總管’,率大軍合計二十餘萬,征討‘遼東’,上述任職,朝中並無異議,唯‘神丘道行軍大總管’一職,尚無人選,縣子可知,何故?”

  朝廷裏發生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謝岩是通過鄉裏設在“洛陽”的“進奏院”獲得,當然,比較重要的,一般由高遠和劉仁景命人傳過來。

  故謝岩知曉,皇帝陛下李治,“征討遼東”設四大行軍總管,其中,“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專職負責海上運送兵力、糧食和各種補給,此外,擔負統率“熊津口”和“鴨綠水”兩處“野戰工事”之屯兵、屯糧,為來年配合大軍做準備。

  謝岩一直以為,此項任命落於馮寶身上最適合,畢竟他是“水師都督”,不僅名正言順,且擁有西域征戰之實際經驗。

  可現如今,王伏勝這一問,無疑代表了皇帝的意思,即——馮寶並非最合適人選。

  “難道說……”謝岩猛然想到一種可能,脫口言道:“莫不是陛下有意……”

  雖然謝岩沒有把話說完整,但是王伏勝依然明白他的意思,頷首應道:“善!然陛下昔日金口玉言,故,望縣子主動請纓。”

  這下,謝岩算是徹底明白了王伏勝來的含義。想當初,皇帝陛下李治,在“衛崗鄉”,曾開金口,稱:“謝卿家才智,用於政務……”此話等同於宣告謝岩軍旅生涯結束。但現在看起來,似乎並非如此,皇帝有意起用,卻礙於自己有言在先,所以讓王伏勝跑這一趟。

  謝岩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問:“何故?馮縣男豈非更佳?”

  “此乃國戰,畢其功於一役,不容有失。”王伏勝接著道:“陛下之意,調撥三千‘羽林左衛’加水師全員,為‘神丘道’總兵力。縣子領‘大總管’,馮縣男領‘副總管兼軍丞’,且一應軍需自籌。”

  “什麽?自籌軍需?”謝岩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瞪大眼睛盯著王伏勝,問:“如此巨量軍需,從何而來?”

  王伏勝嘿嘿一笑道:“陛下願抵押學堂給‘錢號’,貸款三百萬貫,其中撥付‘神丘道’用兵八十萬貫。至於償還嘛,馮縣男多出海幾趟,不什麽都有了嗎?”

  謝岩聽得頓感血壓升高,心說:“馮寶出海,能掙到這麽多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