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修路
作者:鍾山布衣      更新:2020-12-25 10:56      字數:3165
  出於安全性考慮,謝岩在提煉“石漆“時是自己獨立完成,並沒有找學生們幫忙,但是在最後整理實驗記錄時,卻是讓石子幫的忙,所以,能夠回答皇帝問題的人,隻能是他。

  “啟稟、啟稟陛下”石子緊張的咽了一口吐沫,跟著說道:“‘石漆’與‘石炭’、‘鐵礦石’同為一種物品,乃上天賜予我華夏大地的寶貴之物。‘鐵礦石’經過煉製,可以得到生鐵,經過再次熔化後煉製,可得精鐵;‘石漆’亦是如此,第一次煉出來的為‘汽油’,此物危險性高,用處雖大,但是需要有專人保管和使用,不適合百姓之用,第二次煉出來是‘煤油’,此物較容易保管,適合百姓使用,至於‘瀝青’,乃是最後剩下的‘石漆’渣子,用其修路,非常合用,因此,看似無用的‘石漆’,其實渾身是寶,用處極大。”

  如果說,謝岩在“殿前演示”當中是分段表述,那麽石子當殿說出的這一番話,則是完整地敘述了有關“石漆”的用處,讓原先有些聽不清的大臣們,全部聽得清楚明白了。

  “關於‘石漆’之貴賤,那需要經過仔細計算之後才能有個準確答案,學生所知有限,無法算出。”

  石子話音剛落,皇帝還未及開口,謝岩忽然起身道:“陛下,學子不知道的事,臣知曉,請容臣向其告知。”

  “準了。”李治當即回道。

  “多謝陛下。”謝岩隨即對石子道:“按照馮縣男的設想,以一貫錢每桶的價格在‘玉門關’收購‘突厥人’運來的‘石漆’,再從‘玉門關’運到‘衛崗鄉’同樣需要每桶一貫,一支五十匹駱駝組成的隊伍,可以運送兩百桶,也就是兩千斤,考慮到並不是支付現錢,都是以物資進行交換,所以,實際耗費的錢財,大約隻有四成,也就是八百文每桶,而煉製過程中每桶需要花費一百文,那麽請告訴陛下,‘石漆’得到的三樣物品,該如何進行定價販售。”

  石子僅僅想了片刻,即向皇帝行禮道:“啟稟陛下,‘汽油’產量低,隻占一成,可按百文每斤販售;‘煤油’產量高出‘汽油’一倍,且主要為百姓使用,當按照四十文每斤販售;至於‘瀝青’,可以參照‘水泥’的價格,按每斤十文錢販售。”

  李治壓根兒自己就沒算過來,隻不過聽說如此低廉的價格,倒是很滿意,剛想開口認可,卻不料謝岩忽然又說道:“陛下,石子的所說的販售定價並不合理,請陛下允許臣問另外一位王禧學子。”

  李治和大殿裏的所有大臣們都愣住了,誰都知道,“皇家衛崗學堂”由謝岩一手主持操辦,如今當眾否決了石子的回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學堂的否定,而且是當著皇帝和所有大臣們的麵,若是傳出去,學堂的聲譽會受到極大影響。

  可是李治卻從謝岩平靜的麵龐上看不出絲毫不妥之處,盡管心裏十分不願意,那也得開金口說道:“謝卿家但問無妨。”

  “臣謝過陛下。”謝岩恭聲應了一句,繼而望向王禧問道:“汝以為當如何?”

  在謝岩前麵對石子說的時候,王禧也在心裏默默的計算過,每桶“石漆”的成本約九百文,可煉製三成“汽油、煤油”,餘下七成是“瀝青”,也就是說,每斤“石漆”成本九十文,按照產量多寡定價最合理。

  可石子適才的定價,已充分考慮到了這些因素,結果卻被認為“不合理”,那麽,究竟哪裏不對呢?

  大殿之內很安靜,所有人要麽看向王禧等待答案,要麽自己在心裏計算著,應該如何定價更合適……

  當著皇帝的麵,不可能有很長時間進行思考,王禧想上片刻,自認為無法回答得了,隻好暗自歎息一聲,跟著向李治行禮道:“啟稟陛下,學生無能,實在想不出哪裏不對,石子的定價與學生所思相差無幾。”

  “不知謝卿家有何話說?”李治沒有表態,卻把事情推給謝岩。

  “回陛下話,若單單從計算上而言,學子所說並沒有錯,然其忽略了三件事,或者說是三個條件,其一是‘商稅’,其二是‘汽油、煤油’的儲存,其三是後續研究‘石漆’的花費,所以,臣以為,‘汽油’每斤至少百五十文;‘煤油’五十文;‘瀝青’十五文,方才更加合理。”

  謝岩此言一出,不少大臣都微微點首以示讚同,很顯然,他們也意識到謝岩所說的“不合理”之處,到底是在哪裏了。

  李治同樣微一頷首,跟著道:“謝卿家思慮周到,所言甚是。”

  “多謝陛下誇讚。”謝岩緊跟著又道:“用於民生的‘煤油’與‘瀝青’,定價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那麽馮縣男的設想,基本上就能行得通,不知臣所言可對否?”

  “大致無誤。”李治道。

  “若馮縣男之構想能完全實現的話,我朝當可將‘西域’正式納入版圖,‘突厥’也將不可能再成為我朝之大患,為此,臣奏請陛下,興修‘長安’至‘玉門關’大道。”

  謝岩冷不丁的將話題從“石漆”轉到了“修路”,令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然僅僅片刻後,立刻有一位謝岩不認識的老臣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向李治行禮道:“陛下,此事萬不可行。”

  “杜卿家有話直言無妨。”

  謝岩盡管不認識,卻也猜出此人即是“黃門侍郎”杜正倫,隻聽他說道:“如此千裏大道,太過耗費國力,且隻為運送‘石漆’,毫無必要可言。”

  “杜侍郎所言甚是!”話聲中,韓瑗亦走到大殿當中道:“如今通向西域的官道並無太多破損之地,完全可由地方自行修繕,並不需要完全重建,謝縣子所提之議,臣絲毫不覺有何用處。”

  杜正倫和韓瑗的論調,那是一點也不新鮮,李治都聽過多少回了,而且也根本不想再聽,所以幹脆理都不理,直接對謝岩道:“謝卿家,既然汝提出此議,不如詳細說下當如何操辦,以解眾卿之惑。”

  “啟稟陛下,興修大道,實為利國利民之舉,臣不知毫無必要之說,從何而來?”

  “一派胡言!”杜正倫打斷謝岩繼續說下去的意思。

  “杜侍郎——”既然別人不客氣,謝岩自然也沒理由客氣下去,當場也打斷杜正倫想說的話,繼而說道:“吾當請問杜侍郎,興修大道,怎會耗費國力?”

  “連綿千裏的大道重新修繕一番,所耗錢財無數,需要人力以十萬計,若此不為耗費國力之事,老夫實在想不出,還有何事可算是!”杜正倫怒目以對謝岩,正色說道。

  謝岩道:“杜侍郎此言錯矣,且大錯特錯!”說著,看也不看杜正倫,而是立刻向李治行禮道:“陛下,興修大道所用之錢財,完全可以通過‘錢號’、戶部、地方官府三方解決,所需人力,可招募無地或無業之民解決,臣不知如此行事,錯在何處。”

  “謝縣子,汝可知此事需要多少錢財?”韓瑗突然發問道。

  “吾沒有算過,無法知曉,不過‘衛崗鄉施工隊’曾有測算過,一個百人隊修一裏路,用時約二十日,所有工料耗費大約兩千貫,也就是說,千裏大道,耗費約兩百萬貫,再考慮到物料運送的耗費,總共花費不可能超過三百萬貫。”謝岩並沒有打算給韓瑗繼續提問的機會,而是又向李治道:“若此條大道交由‘衛崗鄉施工隊’,相信不出三年即可完工,且動用民力絕不超過三萬。”

  “三百萬貫、三萬民力、三年時間”這些數字聽在李治耳中,那絕對是莫大的驚喜,根據“工部”的測算,少說需要五百萬貫、五年時間,使用民夫更達到十萬人,那完全稱得上是一個浩大工程,如今,似乎聽起來,似乎一切都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韓瑗不用想也知道,皇帝肯定是動了心,此時此刻,唯有設法“堵”上謝岩的口,才能打消皇帝的想法,故立刻言道:“謝縣子,此乃君前,當無戲言!”

  “多謝韓公提醒,君前無戲言的道理,謝某還是知道的。”謝岩客氣地回複了韓瑗,而後向李治躬身道:“臣可以向陛下保證,臣所言句句為真。”

  “甚好!”李治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看向群臣,問道:“不知眾卿家還有何說?”

  此刻,大臣們都知道皇帝心意已決,若此時再提出什麽異議,那可就是純屬給自己找不自在了,所以,誰也沒有開口,甚至連表示讚成的也沒有,畢竟謝岩做了保證,再說什麽難免有拾人牙慧之嫌。

  李治等了片刻,見無人開口,便直接道:“既然眾卿無異議,朕決定修建‘長安’至‘玉門關’之大道,此事既定,不容更改。”

  “陛下聖明!”無論內心讚成與否,群臣一齊起身,向皇帝表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