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朝堂爭論(四)
作者:鍾山布衣      更新:2020-12-25 10:55      字數:3331
  長孫無忌根本就沒來上朝,李績通常也不會在類似問題上發話,剩下來的就隻有“中書令”來濟與“侍中”韓瑗兩個人了。

  不論皇帝是不是征詢,該說話的時候,總歸還是要說的。

  “陛下,臣以為此事仍需謹慎,不可操之過急。”

  “韓卿家所言何意啊?”李治問。

  “陛下,‘衛崗鄉’雖小,卻也是大唐國土,怎能任由地方官府肆意參與稅製改動,故臣認為,即便需要有所改動,也應由‘戶部’拿出章程才是。”

  謝岩聽出來了,韓瑗的意思在於“程序”不對,即哪怕是真的有必要對稅率稅製進行改變,也應該是由“戶部”主導,而不應該交給地方官府。

  謝岩很清楚,自己提出來的“新商稅”一事,最大的破綻就在於此,那便是地方官府向朝廷索要權力,不僅不符合朝廷典章製度,且算是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

  然而,“衛崗鄉”發展的太快了,快到謝岩為了繼續發展下去,不得不向朝廷索要一些權力,否則,鄉裏的問題聚集多了以後,更加難辦。

  “韓侍中所言極是。”謝岩接著道:“按理來說,的確當由‘戶部’主導,隻不過吾想請問,‘戶部’需要多久可以拿出章程呈報三省?又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最終批複?是一年,或者兩年?”

  “這……”韓瑗一時間還真回答不了。

  “陛下”謝岩接著對李治道:“鄉裏變化日新月異,令人目不暇接,若是拖得太久,一些小問題難免變成大問題。”後麵的話不用多說,相信誰也都能明白其言下之意。

  “陛下,臣有話說。”來濟出班道。

  “來卿家且說無妨。”李治道。

  “謝陛下”來濟接著道:“按照謝縣子之提議,先將需要交稅的名目分類,再實行不同的稅率,其中有一個項,老夫記得似乎是一般販售稅率為售價一成,老夫請問謝縣子,若百姓售賣一斤菜十文錢,需交稅一文,可是如此?”

  “不錯,的確如此。”謝岩回答道。

  “百姓種植一斤菜何其辛勞,售出還需繳納一成商稅,謝縣子難道不認為太過分了嗎?”來濟以帶有質問的語氣問道。

  “過分,又不過分。”謝岩以一種自相矛盾的說法,驚到了所有人,好在他沒有等別人發問,自己解釋道:“過分,僅僅因為從表麵來看,百姓的一成稅高了。可是,百姓繳納了這一成稅後,可以將自己的子女送進學堂,每年僅需四貫錢就可以支付包括吃住在內的所有費用,還有,百姓居住在鄉裏,有巡邏隊保護他們的安全,有人替他們打掃居住周圍的環境,而這些都是免費的,請問來中書,這一成稅真的很多嗎?”

  來濟哪裏能夠弄清楚源於後世“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論,所以他決定避開這個話題,換了一個話題問道:“百姓皆當地人,甚少離鄉,然貴鄉之內,商賈多是外來,謝縣子就不怕他們為了避開稅收,退出嗎?”

  “怕!”謝岩很認真地道:“但是吾以為,真正的商賈是能夠留下來的,想要離開的商賈,謝某也不會攔著。”

  “若是離開的商賈多了,他們雇請的百姓怎麽辦?謝縣子可不要忘了,貴鄉有多達數萬的百姓仰仗他們過活,倘若因此生出事端,亦或激起民變,不知縣子如何向陛下交待?”來濟雖然說的是實情,但是聽在所有人的耳中,不免都有威脅之意。

  “假設真的發生來中書所說的情形,陛下自有聖裁,還輪不到來中書。”謝岩不假辭色地回了來濟一句,而後對李治行禮道:“陛下,在臣看來,天下商賈大體可分兩種,其一是自己名下有作坊,或者參與作坊,然後將作坊的產品販售四方獲利;其二,是什麽也不生產,純粹是將一個地方的貨物販售到另外一個地方,以此獲利。相比較而言,第一類商賈,才是大唐需要的商賈,他們不僅雇請眾多百姓,解決土地分配不足導致無地農人增多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他們那是依靠自己的勞作而獲利,而第二種商賈,完全是依靠‘投機’而獲利,譬如大災之年,有糧商囤積居奇,抬高售價以獲暴利,此等商賈,我‘衛崗鄉’本就不歡迎,他們要走便走,臣絕不阻攔,臣也想看一看,鄉裏究竟有多少這樣的商賈。”

  “謝卿家言之有理,朕相信,商賈之中也分好壞,的確不可以一視同仁,隻不過,來中書所言並非全無道理。”李治多多少少還是有那麽一絲擔心。

  “陛下,若因實施‘新商稅’導致出現來中書口中的‘民變’,臣願一力承擔。”

  “謝縣子,汝怕是承擔不了吧?”來濟冷冷地道,他也是看出來了,皇帝多少還是有些猶豫的。

  “是嗎?依來中書之間,謝某應當怎樣才算是承擔呢?”謝岩也沒有什麽好臉色給來濟,針鋒相對地問道。

  “陛下,臣有本奏。”

  當謝岩聽到這個聲音在大殿響起的時候,他嘴角浮起一絲笑意,因為崔義玄終於站出來了。

  數日前,謝岩與崔義玄麵談時,雖有心讓對方在今日上本彈劾來濟,可最終沒有提出此要求,而崔義玄也沒有流露出任何明確意思,所以,謝岩完全是按照崔義玄不會有表示的情況來準備今天的朝議。現在,崔義玄突然站出來說話,怎能不令謝岩喜出望外。

  “崔卿家,此刻乃是商議‘新商稅’一事,若是其他事,不妨過後上書不遲。”李治非常奇怪,素來在朝堂上跟隱形人一樣的崔義玄,怎麽會選擇此時上書的。

  “陛下,臣無法確定此事是否與‘新商稅’有關,臣本不打算勞煩陛下,但是……”崔義玄說著停頓了片刻,繼而接著說道:“臣知道一些事,故懷疑來中書之所以極力反對實施‘新商稅’乃是別有用心。”

  “崔義玄,汝莫要血口噴人,老夫行事光明磊落,從無半點私心,汝若是不把話說清楚,老夫絕不善罷甘休。”來濟做夢也沒有想到,崔義玄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說出這麽一番話來。

  一時間,大殿之上,群臣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什麽……

  李治雖然很不喜歡來濟,但若是說他存有私心,那還是不大相信的,可崔義玄當眾說出來,如果不讓他繼續說下去似乎有包庇之嫌,隻好開金口說道:“崔卿家但請直說,然朕提醒卿家,所說若無實據,後果自負。”

  “謝陛下”崔義玄先是行禮,而後道:“眾所周知,‘衛崗鄉’出產的新農具以及耬車,那都是用最好的‘硼鐵’打造,十分經久耐用,所以售價不菲,即便如此,依然供不應求。然就在日前,有人告訴微臣,‘長安’以及整個關中的新農具,要比‘洛陽’地區售價高出五成,老夫初始並不相信,派人前往‘長安’附近州縣打聽,結果發現果然如此,且還需要預定,否則根本買不到。微臣當時非常奇怪,若是預定,新農具從何而來?據臣所知,謝縣子為了防止有人囤積居奇,是麵向鄉裏近三十家鐵匠鋪供應鐵錠,除非有了改動。”

  “謝卿家!”李治僅僅喚了一聲,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在詢問。

  “啟稟陛下,崔大夫所說分毫不差。”謝岩恭聲答道。

  李治點了點頭,道:“崔卿家,繼續說。”

  崔義玄道:“陛下,若是花高價可以預定,則必定是有人在暗中收購‘衛崗鄉’出產的新農具,微臣想通了此關節後,立刻派人去‘潼關’查閱最近三個月的通關記錄,結果發現,有一家‘常豐商號’,幾乎每三天都運送貨物過關,且所運貨物,無一例外全部都是新式農具。”說著,他從袖中取出幾張紙,又道:“陛下,此為臣下屬抄錄的通關文書,請陛下禦覽。”

  “呈上來。”

  李治話音剛落,王伏勝立刻走到崔義玄麵前,將那幾張紙取走,再躬身遞到皇帝麵前。

  李治大致翻閱一下,抬首言道:“此事不假,然與來卿家何幹?”

  崔義玄道:“是否與來中書有關,臣不知道,臣隻知道,‘常豐商號’掌櫃姓來,出自‘南陽來氏’。”

  “一派胡言!”來濟惱怒地嗬斥道:“崔義玄,汝無憑無據,豈可栽贓陷害老夫?”

  崔義玄道:“老夫能如此說,自然有實證。”

  “在哪裏?拿出來!”來濟氣急敗壞地大聲道。

  崔義玄道:“‘常豐商號’是對外用的名字,真正的東家其實就是位於‘東市’的‘昌盛號’,隻要派人過去一問便知。”

  這句話一說出來,整個大殿裏安靜極了,甚至連來濟都愣住了。

  “昌盛號”是“南陽來氏”的產業,自前隋起就立足於“東市”,可謂“長安”數得著的大商號,這件事情,連李治都知道,更不用說其他朝臣了。

  謝岩更是無比奇怪,崔義玄怎知道這麽清楚?“潼關”的過關文書副本是自己給崔義玄的,可是“常豐商號”怎麽突然就成了“昌盛號”,那又是怎麽回事呢?他不得不佩服崔義玄,居然在短短幾天內,查出如此多事情來,可謂神通廣大!

  其實是謝岩忘了,“清河崔氏”乃是大唐一等一的名門望族,潛力驚人,真要想弄清楚一些事情,那是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