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廟堂(三)
作者:鍾山布衣      更新:2020-12-25 10:55      字數:3287
  “對於‘商稅’,謝卿家於文書中寫的很是詳細,無需多說,朕想知道的是,卿家大幅度提高稅率,就不擔心商賈們離開嗎?”李治問道。

  謝岩道:“回陛下話,臣很擔心,但是商賈們更加擔心的是,他們擁有的錢財,能否得到朝廷的認可。”

  李治仔細回味了一下謝岩的話,不解地問道:“朝廷認可?是為何意啊?”

  謝岩道:“商賈不直接從事生產,僅僅依靠將一些東西販運到其他地方,從而獲利,從表麵來看,似乎有不勞而獲之嫌,然事實上卻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付出很多,獲利雖厚,卻也風險極大,稍有不慎就會血本無歸,然這些都還在他們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真正令商賈擔心的卻是,他們的獲利當中,交給朝廷的極少,那麽以之相對應的是,朝廷並不承認和保護他們的財產,換句話說就是,任何一處官府,隻要願意,隨意弄個罪名就可以剝奪他們的全部家產,為此,商賈們不得不依附於他人,以尋求保護,故,隻要朝廷認可他們合法的獲利,大幅度提高稅率,並非商賈們不可接受之事。”

  對於商賈行“投獻”之舉,李治多少還是知道些的,隻不過他弄不清楚“稅賦”本身的含義和作用。

  古代的稅,有正稅、雜稅之分,所謂正稅,即農業稅,也就是田賦。(順便說一句,“稅”字本義是征收穀物,是禾字旁,“賦”字本義是征收貨幣,所以是貝字旁)。

  一般而言,正稅在各個朝代都不太重,因為傳說中的聖君明主都是要輕徭薄賦的,有這樣的道德榜樣在前,既是再混蛋的皇帝也不願意落一個橫征暴斂的名聲,所以門麵功夫他們還是要裝的,那麽,給皇帝“撈錢”的重任就落在了“雜稅”之上,加上還有地方官府和某些官員的發明的“捐”,於是乎,“苛捐雜稅”就誕生了。

  “商稅”屬於“雜稅”一種,本質上也是給朝廷增加收入的手段,但是,由於古代商人沒有地位,加上缺少有效的統計方法和手段,所以基本上就是朝廷定一個大概的稅率,具體怎麽收,幾乎全由地方官府說了算,由此出現了“投獻”之風,商賈依附在權貴門下,以此獲得保護,同時少交“商稅”。

  至於說“稅賦”的實質意義,那也是後世才有一個明確說法,而且還是各國各樣,說法不同,在此就用不著多談了,總之一句話,皇帝李治他不懂!

  不過,聽完謝岩一番話後,李治多多少少還是從中間聽出些內容,最起碼他想通了一件事,那便是與其讓商人們“投獻”,不如讓他們當成“商稅”交給朝廷,朝廷有了錢,那不就等於自己有錢了嘛,至於說認可商賈們的財產,聽起來好像也沒什麽毛病。

  “謝卿家認為,當如何承認商賈合法獲利呢?”李治問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

  好在謝岩早有準備,道:“若陛下應允鄉裏試行,臣將發布政令,告知商賈‘無聖旨、不抄家’。”

  古人的財產,除了田地、房屋就隻有家裏的錢財了,所以,“抄家”一直都是古代地方官府和某些官員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哪怕是皇帝下聖旨“抄家”,同樣有人從中牟利,謝岩提出的簡單方法,就是在保留皇權的同時,遏製地方官府的權力,當然,隻是在“衛崗鄉”試行。

  “原來如此。”李治輕輕念了一句,然後道:“卿家緣何執意要推行‘新商稅’?‘衛崗鄉’雖小,卻也是大唐國土,據朕所知,那裏稱得上百業俱興,堪稱我朝治理典範。”話中之意非常明確,既然什麽都很好了,何必還要折騰呢?

  謝岩道:“啟稟陛下,鄉裏雖不錯,卻仍有三大隱憂,其一是人口問題,關中和‘洛陽’附近州縣的無地農人,來鄉裏的日漸增多,他們的吃、用、住等方麵不得不考慮,唯一解決之道是將他們納入作坊當中做工,如此他們可以獲得酬勞,一來養活自己,二來可以資助家裏;其二,作坊的產量問題,以冶鐵作坊而言,近七成的產量提供給了朝廷,導致新式農具和民生上的使用非常少,結果是新式農具不僅昂貴,且很是稀少,製約了農人提高田地產出的可能性,所以擴大作坊勢在必行,否則,再好的東西,沒人用啊;其三,‘皇家學堂’畢業的學生問題,他們需要有合適的地方和機會驗證和施展所學,一個不斷進取和變化中的‘衛崗鄉’,理當是最好之地,微臣相信,經過實際練習過的學生,他日更有可能成為陛下的好臣子。”

  李治登基已經六年了,當然聽得出來謝岩話外意思,那些滿口“聖賢之言”的進士們,真要讓他們治理一個地方,根本也是做不好的,相比較而言,學堂的學生們,經過實際驗證過的學生們,極有可能更適合。隻是朝廷的“人事問題”太過敏感,暫時還不想去觸碰罷了。

  李治心裏承認謝岩說得很有道理,嘴上卻道:“卿家以為,朝中重臣能有幾位讚同呢?”

  “臣不知,亦不敢妄自揣測,然臣以為,若不能未雨綢繆,等鄉裏隱憂明顯時,臣或許還是會再次上書陛下。”謝岩很認真地說道。

  李治默然了,他完全明白謝岩的意思,那就是與其等到麻煩到來的時候,不如提前設法解決它。

  “卿家意思,朕已明了,此事還需朝堂商議。”李治淡淡地道。

  謝岩道:“臣明白,臣謝過陛下。”

  李治微微頷首,又道:“朕定於五日後朝議此事,卿家屆時勿要缺席。”

  “微臣謹遵聖意。”

  “退下吧。”李治以一句話,結束了君臣奏對。

  望著謝岩離去的背影,李治忽然問道:“媚娘如何看?”

  皇帝的一問很是突兀,武媚有些弄不清楚,可又不能不回答,稍加思考後道:“陛下,妾身以為謝縣子所為並無私利。”

  武媚的回答極為巧妙,避開了對人和事,僅僅道出一個符合皇帝心意的事實。

  果然,李治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武媚的說法,接著又道:“大唐不缺公正無私的官員,缺的是知道問題,並且能夠解決問題的官員。”

  武媚聽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那是對謝岩的一份讚賞,她也頭一次明白——什麽樣的官員才是真正的好官。

  次日朝會上,有官員提出了“商稅”一事,皇帝直接發話道:“朕意已決,五日後朝會商議此事。”

  皇帝金口一開,當然是群臣緘默,每個人都在心裏盤算著自己的想法……

  “警官,你見過武則天了?”當馮寶聽說昨晚謝岩被帝、後一同召見,趕緊湊上前低聲問道。

  “是啊,怎麽了?”謝岩反問。

  馮寶急忙道:“快說說看,長啥樣?”

  謝岩想了一下,道:“很漂亮,身著皇後儀服,顯得十分貴氣,至於說是什麽樣,我還真不好形容,畢竟我也不能總盯著皇後看不是?”

  “也是啊!”馮寶顯得很是遺憾地回到自己座位上,而後說道:“陛下說五日後決定,你看咱們要不要活動活動?”

  “我看沒必要。”謝岩接著道:“眼下的情形是明擺著的,陛下真是有心應允的話,朝中不會缺乏響應之人。”說到此處,謝岩忽然想起一事,又道:“不過我覺得有一個地方你應該跑一趟。”

  “什麽地方?”馮寶問道。

  “‘周國公’府,拜見代國夫人楊氏。”

  “什麽?去見皇後她媽?”馮寶脫口而出,且聲音有些大,好在他及時醒悟,低下聲問道:“去見她老人家做什麽?”

  謝岩道:“認個門,聊聊家常總是應該吧,上回皇後開了口,一次不去,總歸不合適吧,你說呢?”

  馮寶有些無語了,不過他也知道,謝岩說的是實情,更何況,目前武媚還沒有接觸國家大事,此時通過其母楊氏建立關係,遠比以後容易的多。

  “那、那不能空手去吧。”馮寶半晌問出一句。

  謝岩道:“空手當然不行,我看送些香水,搭上一些其它禮物,應該可以了。”

  “好吧,那你找人準備一下禮物,我明兒去一趟便是。”馮寶頗為無奈地說道。

  正說話間,老張頭匆匆走進屋裏,行禮後道:“校尉,門外有人來送帖子,自稱是‘中書侍郎’府裏的人。”說著,將一封拜帖遞給謝岩。

  謝岩打開匆匆看了一眼,將拜帖又遞給馮寶,並道:“帖子是給你的。”

  馮寶接過大致看了看,再抬首道:“老張頭,你去告訴來人,就說我於後日午時,在‘大寶商號’恭候李侍郎大駕光臨。”

  等老張頭出去後,謝岩問道:“李義府如今貴為宰相,你約他去商號,不好吧?”

  “有什麽不好?我敢打賭,他這一次一定是有求於我,要不然他才不會派人登門呢。”馮寶很是自信地說道。

  謝岩無奈地搖了搖頭,歎息一聲道:“你啊,就是不耐煩這些應酬。”

  馮寶“哈哈”一笑道:“你做官你應酬,可別算上我,我還想逍遙自在的過日子呢。”

  “行,都依你。”謝岩除了如此說法,還能說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