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廟堂(一)
作者:鍾山布衣      更新:2020-12-25 10:55      字數:3273
  過去小半個時辰後,李治依然沒有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思路,他決定暫時不多想,金口一開道:“王伏勝,來人還說了什麽嗎?”

  王伏勝趕緊道:“回陛下,來者還說謝縣子將不日前來‘長安’覲見。”

  李治微微點了點頭,道:“明日朝後,將謝卿家文書送往‘政事堂’,王伏勝親自去,待諸位卿家閱看完畢後帶回,記住,汝不可離開文書半步。”

  “奴婢遵旨。”王伏勝應道,同時心裏想:“究竟是什麽樣的文書,令陛下如此重視呢?”

  武媚同樣極其好奇,隻不過礙於宮中規矩,不便直接詢問,心思急轉之下,開口問道:“陛下,可是那謝縣子又弄出了什麽新的花樣來?”這一問,既避開了直接詢問政務上的事,卻又表明了自己的好奇心,絲毫不犯忌諱。

  性子本就隨和的李治,壓根沒有多想,微微歎息道:“豈止是新花樣!謝卿家又給朕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可偏偏朕還覺得,甚是有理,難以決斷啊。”

  “那謝縣子出了何等難題,讓陛下如此費心呢?”武媚又問道。

  李治欲言又止,隨手指了一下那三份文書,道:“媚娘當可自看,朕也不知當如何說起。”

  有了皇帝的明確旨意,武媚自然再無顧忌,信手拿起文書翻閱起來……

  李治知道武媚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完,便起身走向書案,提筆練字,權當是活動活動了。

  晚膳之後,皇帝、皇後移駕寢宮,閑下時,不免說起謝岩之呈送文書。

  李治倒沒有“問政”的意思,僅僅是當個閑話來說,武媚此時對於政務也是毫無經驗可言,不可能亂說,但是,她卻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道:“陛下,政事妾身不敢妄議,不過妾身日前聽母親說起一件事,倒是和‘衛崗鄉’有關。”

  “媚娘但說無妨。”李治頗有興趣地道。

  “據母親說,‘宋國公’蕭家旁支裏有一戶,原本已有衰敗之象,其家負債累累,若非靠家族救濟,恐早已淪為平民,然就在今年年初,其家中一子從‘皇家學堂’畢業返回,憑借一己之力,獨挽狂瀾,救家中於水火之中,更加令人稱道的是,他並沒有借助謝、馮二位的力量,完全是依靠自己,可謂少年有誌。”

  “哦,此子憑何做到?”李治饒有興趣問道。

  武媚道:“聽聞此子辦了兩件事情,一是自己製作出什麽‘降落傘’,在‘秦嶺’裏尋得一個合適地方,每十天帶一批人過去跳傘,每人收一貫錢,盡管收費不低,但非常受人追捧,尤其是十六衛軍中,軍官們樂此不疲,甚至需要排隊才行。”

  “此事朕有所耳聞,據說在‘睦州’時,軍中即非常喜愛此事,卻因有一定危險,被謝卿家叫停,想不到此子居然能夠用此方法獲利,倒也不錯,算得上是一個好主意。”李治早就聽過“跳傘”一事,知道雖有危險,但隻要嚴格操作,危險性並不大。

  “陛下,主意雖好,可終歸是有不小的危險,此子僅僅操弄兩個月就把‘降落傘’送給了‘羽林左衛’,而後用掙到的錢財購置最好的農具和耕牛,再將這些東西發給租種其家田地的農戶,後又從‘衛崗鄉育種中心’請了一個老農來傳授什麽種地技巧,妾身就不懂了,種地還有什麽技巧不成?可是啊,前不久收獲的時候,聽說其家地裏的收成比往年高出三成,大大緩解了家裏壓力,此事知者甚眾,一時成為美談。”

  “謝卿家曾有提過,學堂教授聖賢文章,然學得精深者不會多,故學堂更注重學生的實用之能,朕初時頗不以為然,如今看來,似乎是朕想少了一些,蕭家之子能夠將學堂所學用來拯救其家,當得起‘學以致用’四個字。‘衛崗鄉’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所在?”李治不無感慨地說了一番話。

  皇帝和皇後之間關於“衛崗鄉”的感慨,也僅限於他們夫妻間,根本傳不到外界,但是到了次日,那就完全不同了。

  朝會結束之後,大唐的宰相們和往常一樣,聚集到“政事堂”中。

  現如今,大唐實職宰相當中,走了一個褚遂良,卻又多了一個以“中書侍郎”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頭銜的李義府,人數不變,還是五個人,其餘四個分別是長孫無忌、李績、來濟、韓瑗。可是,隨著李績開始過問政務,加上李義府擁有的實際宰相權力,長孫無忌一派把持大唐朝政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很多事情,再也由不得他們恣意而為了。

  正當他們為一個人事任命發生爭論的時候,王伏勝帶著一名小宦官走了進來。

  簡單的行禮後,王伏勝道:“奉陛下口諭,將‘新安縣子’謝岩所呈文書交諸公閱看,且陛下還說了,請諸公即時閱看,文書咱家還需帶回。”

  王伏勝說完即垂手站立一邊,而小宦官則將文書率先呈給長孫無忌。

  能夠成為宰相的,可以稱得上是“人傑”,久經風浪的他們,閱看謝岩文書的時候,哪怕心裏再有多大驚濤駭浪,但從表麵上,那也是看不出來的。

  隻不過,人有些時候無論掩飾的多好,往往會在一個眼神或者一個不經意之間的小動作上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宮中活了大半輩子的王伏勝,那是察言觀色的高手,他依然能從那些表麵平靜無波的宰相們身上,瞧出一絲不同的異樣。

  回到皇帝麵前,王伏勝躬身稟道:“陛下,長孫太尉和李司空僅僅皺了一下眉頭,李侍郎卻麵現喜色,來中書和韓侍中則有些慍怒之意。”

  李治輕輕點了點頭,什麽表示也沒有,或許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吧。

  李義府所以麵露喜色,那是因為他從規劃當中看出了掙錢的機會,至於什麽“商稅”的事,那是皇帝考慮的問題,他壓根沒去多想。

  可是一想到自己財力有限,李義府覺得自己應該找一個合作者,那麽,究竟找誰才合適呢?回家途中,他把熟識的人想了一個遍,發現幾乎都和自己一樣,很難拿出大筆錢財,直到走進自家府邸,進了書房,他都一直在想著這件事情。

  書案之上,最為顯眼的地方,平放著幾頁比尋常書籍要大些的紙張,那是“長安周刊”,是李義府每期必讀之物。

  暫時放下思考,李義府拿起周刊翻閱起來……周刊第一篇文章是許敬宗的署名文章,那是文采斐然,花團錦簇,盛讚皇帝的“馬屁”文章,內容卻不值得細看。

  李義府剛想去看後麵的內容時,忽然心中一動,腦海裏閃現出“許敬宗”三個字來。

  “對啊!怎就沒想到他呢?”李義府瞬間展開眉頭,當時便有了計較。

  在李義府看來,與許敬宗所能合作,那是好處多多,首先許家比較富裕,且許敬宗本人愛財;其次,他們倆都是依靠“廢王立武”一事上的位,算得上是利益攸關,所以,在合作一事上,起碼有的談。

  李義府當即決定,派人去許府遞送請柬,稱“無意中得一古物,請許尚書過府品鑒。”

  許敬宗那是何等人物,他對請柬上的內容,那是一個字也不信,然而,有關皇帝派王伏勝去“政事堂”的事,他已經得到了消息,隻不過內容卻是一無所知,他思慮再三後,派人對送請柬之人道:“回複你家侍郎,老夫明日午時當登門拜訪。”

  縱然李義府坐上了宰相的位置,但是對許敬宗那也是絲毫不敢怠慢的!次日午時,許敬宗剛剛走出轎子,即看到一襲便裝的李義府笑意盈盈的站在府門之外。

  “哎呀——老夫怎敢有勞李中書大駕出迎,簡直不勝惶恐啊。”許敬宗特意略去“中書侍郎”的後麵兩個字,不僅抬高了李義府的身價,更直接點明了他的政治目標——中書令。

  李義府那也是官場人精,迎上前道:“許尚書操勞數十載,為吾等晚輩楷模,今日駕臨,李某歡喜之至。”

  “好說、好說。”許敬宗亦笑而言道。

  府門前的客套,那自然是彼此吹捧,相互恭維,可以說和演戲也差不了多少。

  直到走進書房,雙雙落座於案幾之後,待下人們上好茶點退出之後,許敬宗這才道:“不知李中書請老夫鑒賞何物啊?”

  李義府回道:“實不相瞞,品鑒一說不過借口爾,李某請許尚書過府,實為有一事相詢。”

  許敬宗不動聲色的點了一下頭,而後捋了捋胡須,不急不忙地說道:“老夫聽聞,陛下昨日將‘衛崗鄉’之文書傳閱‘政事堂’,可與此有關?”

  “然也!”李義府本就沒打算隱瞞,隨即將謝岩的三封文書裏麵的內容大致說了一下……

  還沒等許敬宗來得及消化那些內容,李義府接著又道:“請許尚書來,李某是想問一句,不知大作坊區,許尚書可有意參與一份啊?”

  許敬宗很是意外地看了一眼李義府,他怎麽也沒有想到,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文書裏,身為“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李義府,居然僅僅關心“撈錢”這一件事,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心中不免升起些許鄙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