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家事(三)
作者:鍾山布衣      更新:2020-12-25 10:55      字數:3686
  很可惜,謝岩沒有碰到武媚,他剛走一會兒,武媚帶著一群宮女、宦官走進“兩儀殿”。

  “媚娘因何而來?”李治看見武媚很是意外,先開口問道。

  武媚先向李治行了一禮,而後道:“妾身想起一事,特來稟告陛下。”

  李治道:“媚娘且說無妨。”

  “陛下,妾身想起,‘英公’李司空同是先帝留下之顧命大臣。”武媚非常聰明,她僅僅提出了“李績”的名字,其他什麽都沒有說,唯恐言多有失,引起皇帝猜忌。

  李治聞言果然沒有多想,而是微微笑道:“媚娘所言極是,李司空是國之柱石,遇事垂詢亦是應有之意。”

  這一對夫妻,誰也沒有說出自己是受了別人提示,不約而同的將“想起李績”此事歸於自己頭上,或許從這一刻起,他們之間的政治盟友已經多過了夫妻情分。

  “那陛下預備何時相詢呢?”武媚問出她最關心的話。

  李治道:“李司空近日有恙,朕以為還是待其康複後比較好。”

  “陛下,李司空有大功於國,身體有恙理應倍加關心才是,況且、況且不知病情如何,妾身以為,登門探望元勳更加彰顯陛下恩德。”

  李治聽出來了,武媚是建議自己親自去一趟,一來探望國家功臣,二來也好順便問一下李績的想法,可謂一舉兩得。

  “媚娘言之有理,朕允之。”李治說完,轉首看向王伏勝,道:“去安排一下,朕晚膳後前去。”

  李治極其難得的行動果決,那倒也不全是為了武媚,而是在他心裏,通過“廢立皇後”一事拿回屬於自己的皇權才是頭等大事,容不得他不積極。

  夜幕很快降臨,當皇帝的鑾駕出現在“英國公”府門前時,府中上上下下全都蒙了,好在皇帝是輕車簡行,倒也不需要太多繁褥禮節。

  李治很是意外,居然是在書房見到了李績,盡管他猜到李績多數隻是“稱病”,可裝模作樣那也是應該的呀。

  “老臣拜見陛下。”李績似乎毫不在意,正常行禮言道。

  “英公不必多禮,且請坐下敘話。”君臣二人分別落座後,李治又道:“朕聽聞英公有恙,特來探望。”下麵的話他沒有說,而是等李績說了。

  “老臣多謝陛下關心,老臣康健,並未有恙。”李績說著,歎息一聲道:“朝中紛紛擾擾,老臣不知該如何是好,唯有稱病,還請陛下恕罪。”

  李治聽的心裏咯噔一下,心說:“朕就是找你來拿主意的,你哪能不知道如何呢?”可是既然來了,怎麽著都得問下去,於是道:“朝中紛擾,不外是朕欲立武昭儀為皇後,然褚卿家固執己見,堅決反對,令朕甚是忿惱,顧命大臣反對之事,朕就不可以行之否?”

  李績是何許人也!他早就研判過皇帝與長孫無忌、褚遂良之雙方實力對比,以及彼此的意圖,並結合自身實際需要,心裏非常清楚應當站在哪一邊說話,況且,皇帝表麵上是問“廢立皇後”事情,可重點是最後一句,即如何對待顧命大臣的建議,那可是事關皇權,可比立一個皇後重要太多了。

  李績微微抬首,望向皇帝,淡淡地道:“陛下,家事何須問外人;顧命大臣也是‘臣’。”

  李治幾乎不用思考,也聽懂了李績的話意,說穿了就是一句話——自己是皇帝,換個皇後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征得任何人同意,哪怕是顧命大臣,終歸也是“臣”,而君臣之間,君永遠淩駕於臣之上。

  李治終於笑了,這一刻他終於明白,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時代終於來了,他再也不用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先朝留下的顧命大臣以及名臣勇將們,從現在起隻能是自己的助力,而不可能是羈絆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績的表態,不隻是他一個人,而是整個大唐軍方的態度,也可以理解成,在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文官群體逼迫下,軍方群體做出的一個集體選擇。

  得到軍隊支持的皇帝李治,馬上展現出了一個帝王應有的氣魄,他離開“英國公府”回到“太極宮”之後,連夜下詔,以“要挾君上”的名義,將褚遂良貶出“長安”,改任“潭州都督”一職,並嚴命其接旨即刻啟程,不能遷延,至此,長孫無忌失去了最為得力的一個政治盟友。

  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理了褚遂良,速度之快連長孫無忌都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與此同時,幾乎從不上朝的謝岩,突然出現在朝堂之上,並且當殿上奏:“後宮之事,乃陛下家事,與國策、朝政無關,理當由陛下乾綱獨斷、聖心獨裁,吾等外人,自不可說三道四。”

  緊跟著,許敬宗、劉仁景、李義府、崔義玄(睦州平叛後升任禦史大夫)等一眾文臣武將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

  李治目睹朝堂之上的一幕,心裏那是高興之極啊,作為一代帝王,他是真正意義的品嚐到了權力的滋味,他再也不用一個人麵對那幫動不動說這不行那不可以的宰相們了。

  而長孫無忌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外甥,那是翅膀硬了,自己再想如過去一般把持朝政,恐是不可能了,在他的心裏,平生第一次萌發出了退意。

  謝岩終於可以安心的離開了,盡管他不是“廢王立武”整個事件的發起者,但毫無疑問,他是重要的推動者,尤其是最後當廷上奏,且附和者眾,隱隱約約之間,已經有了一定的勢力。

  謝岩他們一行,回到“衛崗鄉”沒幾日,從朝廷邸報上獲知,王皇後、蕭淑妃被正式廢為庶人。不用想也知道,接下來定是武媚被冊封為皇後。

  在封建王朝,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成為皇後是最高的夢想,起碼此時的武媚,根本不可能去奢望那九五至尊的帝位,因此,對於謝岩和馮寶來說,除了要賀表之外,還需要準備賀禮,以盡人臣本分。

  然而選擇什麽樣的賀禮,兩個人出現了分歧,謝岩提出,專門改裝一輛大馬車,鑲金嵌銀,把它弄得極為奢華即可;可是馮寶覺得,武媚當皇後的日子不會太遠,改裝馬車費時太長,不一定來得及,所以提出,製作一具單筒望遠鏡,反正在大唐此物沒有,正好應了“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爭執了一個下午,最後謝岩還是讓步了,畢竟他也記不清武媚是何時成為皇後的,相比較而言,做單筒望遠鏡還是簡單許多。

  既然決定了,餘下就是找原材料了,在無色玻璃沒有弄出來之前,唯一的法子就是用天然無色水晶進行處理。天然無色水晶在大唐那可是稀罕物,價值很高,但好在市麵上多少還是有一些的。

  謝岩和馮寶分頭行動,一個去拜訪各大商號,通過商賈的力量搜集整個“洛陽”能夠買到的無色水晶,另一個則帶人去請工匠,凡是“洛陽”城裏懂得珠寶方麵製作的全部請到鄉裏來。

  或許是動靜有點大,“留守府”和“洛陽府”都差人來詢問為何?謝岩也不隱瞞,說這是給新皇後準備賀禮,直接把官員們給堵了回去。

  雖說是整個“洛陽”地區,幾天下來,能夠搜羅到的天然無色水晶,也隻有十一塊,而且都是小塊頭;工匠的人數倒是不少,但是具有打磨拋光等高超手藝的也隻有四個人。

  最普通的單筒望遠鏡核心部件就兩樣,一小塊凹透鏡和稍微大些的凸透鏡,謝岩花了整整兩個時辰才讓四名工匠聽懂自己到底要做什麽。

  正式開工後,謝岩和馮寶原以為最大的難題是切割水晶,結果發現,古人的智慧那也是超群的,先從天然沙子裏淘出來細黑砂,再用韌性強的竹子製成“弓子”,即類似“弓”一樣的東西,用幾根細鐵絲擰成麻花狀,分別固定在竹子兩端,最後形成“鋸弓”,用它在水晶上“鋸”的時候,加上細黑砂和水,一點一點地在水晶表麵“磨”出縫隙,最終完成整個切割過程。

  謝岩和馮寶看完全部過程以後,除了讚歎工匠們高超的手藝之外,同時決定聘請他們,並成立一個專門的作坊,為日後玻璃生產出來後提前準備。

  聽說鄉裏又有了新作坊,黃守義和洛克然兩個人又坐不住了,不約而同地分別去打聽詳細情況。隻不過他們什麽消息也沒有得到,原因倒也簡單,謝岩他們決定搞一個“新品展示會”,向所有人介紹和展示新作坊的新產品。

  對於謝岩他們時不時的新華樣,黃守義和洛克然早就見怪不怪了,所以也沒多問,反正幾日後一切謎底都將揭開,有好處也不會少了自己那一份的。

  實際上,最初提出這個構想的人,並不是謝岩和馮寶,而是許爰。

  馮寶帶人去購買水晶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一塊較大的天然紫色水晶,便買了下來,放在書房當個裝飾品,然而當他看見工匠們切割、打磨,再一點點精細研磨製作鏡片的時候,他忽然想起,用有色水晶那不是可以製作“眼鏡”嘛,顏色深的可以當“墨鏡”,淺色的可以當女子裝飾眼鏡,後世的姑娘們不都喜歡嘛。

  於是他便將自己的“紫色水晶”貢獻出來,請工匠同時做一副“眼鏡”,他那個更簡單,隻要磨平拋光,尺寸對就可以,加工難度比凹鏡、凸鏡低太多了,所以,最先弄出來的反而是兩塊紫色鏡片,馮寶又找工匠去製作鏡架,他倒是沒提什麽要求,結果工匠們用象牙按照馮寶給的圖紙做了一副極為“高檔奢華”的眼鏡出來,弄的馮寶是哭笑不得。

  紫色眼鏡並不適合男子佩戴,馮寶便去請黃雅雯來試試,可來的時候,許爰和黃一清以及張猛都來了,當黃雅雯戴上那大唐第一副眼鏡的時候,她眼中的整個世界都呈現淡淡地紫色,尤其看向屋外陽光燦爛的天空,更是美麗異常!

  許爰試過以後,同樣讚歎不已,還提出,如此好東西理應讓更多的人知道,尤其是鄉裏,許多作坊實際都有一些新東西出現,可是知道的人不多,有些甚至連馮寶自己可能也未必知道。

  聽到許爰如此一說,馮寶意識到,或許真的應該辦一個專門的聚會,向世人展現“衛崗鄉”的成就了。

  謝岩聽了馮寶的建議後,非常讚同,立刻決定,於十月初九舉行“衛崗鄉新品展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