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衛崗鄉普查
作者:鍾山布衣      更新:2020-12-25 10:55      字數:3703
  “皇家學堂”的改變用時不長,等到學堂正式開課之時,也就宣告結束了。

  謝岩下一階段的重點目標是——搞一次普查,也就是弄清楚,通過四年的努力,“衛崗鄉”到底有怎樣的家底?特別是自己弄出來惠及民生的東西,對鄉裏以及周邊地區的促進作用究竟有多大?

  謝岩把這項重任交給了黃一清,以及他負責的算學班,並且下達正式文書給鄉裏各官員以及各大作坊、商號等,還通過“衛崗日報”告訴全體鄉民,務必配合,不得阻撓。至此,“衛崗鄉”的全麵普查正式展開……

  大唐人並不懂得普查的意義所在,他們總覺得,自家有多少田,一年收入多少,那都是自己的事情,官府憑什麽來過問呢?

  所以,在普查剛開始的時候,除了官方衙門,在民間遭遇到了明裏暗裏的各種抵製,甚至能量大一點的家夥,把事情都捅到了朝堂之上,隻不過,皇帝和宰相們也都很想知道,“衛崗鄉”現在究竟是個什麽樣,故而沒人理會,等於是變相支持了謝岩的做法。

  對於黃一清遇到的困難,謝岩也沒有給予明確答複,隻是說了一句:“先易後難。”

  黃一清想來想去,決定從熟人那裏開始,而熟人之中,最好下手的,當然是他的準妹婿張猛了。

  在平定“睦州”叛亂中,張猛立下赫赫軍功,戰後封賞中,得了一個從六品上的“振威校尉”官職,雖然是武散官,可好歹也算是進了大唐的官員體係,是正式官員了。如此一來,黃守義自然也得兌現承諾,同意了女兒和張猛的婚事,在經過一係列複雜程序後,婚期定在了八月,所以,眼下他隻是黃一清的準妹婿而已。

  既然是準妹婿,張猛對黃一清的要求自然是盡量滿足,況且“冶鐵作坊”是學堂名下產業,也不是他張猛個人所有的。

  花了一天時間,黃一清帶著學生們弄記下了整個“冶鐵作坊”的產量、銷售額、交稅額以及雇請匠人數量等具體情況,如果在後世,這些實際都是公開數據,但是在大唐,那可都是各家的隱秘,外人幾乎很難知曉。

  有了第一家,後麵自然好辦一些,像“畢昇印刷作坊”、“製衣作坊”、“香水作坊”等和學堂有關聯的,很快也完成了普查事宜。

  真正的難點在於那些私人所有的商號以及作坊,而“衛崗鄉”內,最大的私人東家,毫無疑問就是馮寶。

  黃一清覺得自己一個人去說服馮寶難度太大,便請了許爰、常遠以及現在施工隊的二把手韓躍同往,即便如此,在謝岩沒有答應來的情況下,他的心裏還是沒有多少把握。

  聽說他們一起來到自己府上,馮寶不禁笑了起來,他知道謝岩為何要搞這個普查,隻有弄清楚鄉裏的所有情況,謝岩才能在後麵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些調整,尤其是學堂即將開始成批畢業學生後,在朝廷沒有大的變化之前,鄉裏必須要考慮這些學生的安置,即利用學生所學,對鄉裏的一些產業進行升級,要麽提高技術含量,要麽提高質量和產量,總之是不能讓畢業的學生,一股腦地跑去衙門當個胥吏,那就太浪費了。

  除了對畢業學生的考慮外,普查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為將來“商稅”稅率改革,提供數據支持,與之相對應的是提高商賈的社會地位,隻有提高商賈的社會地位以及說話的分量,才能夠逐漸在社會上形成另一種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對影響一個王朝權力更迭的世家大族或者其他門閥造成製約,再加上科舉和科學的力量,繼而打通底層百姓成為國家精英的通道,最終形成,每個群體都可在朝堂之上擁有話語權,從而實現多方相互製衡,遇事協商解決的局麵。

  謝岩的遠大理想,馮寶知道,卻不曉得是對是錯,隻不過他一向奉行,謝岩去想,自己去做的原則,在自己無法斷定對錯的時候,都是支持。所以,對於普查,馮寶並沒有任何抵觸。

  可支持歸支持,馮寶卻不打算讓黃一清覺得太容易了,於是等黃一清他們坐下並道明來意後,開口道:“警官搞普查,我沒意見,既然你們來找我,那就給我一個理由,我為什麽要答應?”

  這個問題,黃一清還真就不是太好回答,他總不能說因為大家“熟悉”吧。

  “校尉,普查之事,雖說是謝縣子安排的,不過黃某以為,此事頗為重要,故而想請校尉能夠做出表率。”黃一清繼續道:“‘衛崗鄉’從無到有,再到如今繁華如斯,曆時五年不到,發展變化可謂神速,然萬物變化皆有定數,且黃某覺得,凡事都是一步一步演化出最終結果,如同算學一般,每一步都是少不了的,謝縣子進行普查,想必就是為了弄清楚這個過程,好為以後的鄉裏發展,找出更加有效的方法。”

  “這個理由,勉強說得過去。”馮寶頷首言道,隨即又道:“可這是‘衛崗鄉’的事,與我又有何幹?”

  黃一清還真被馮寶給問住了,在他的心目中,馮寶和“衛崗鄉”那是一體的,可現在馮寶這麽一問,等於是把自己和“衛崗鄉”切割開了,但用心想一想,似乎馮寶說的也沒錯,一個是大唐的政區,一個是私人,二者間本就完全不相融。

  那麽,麵對回答馮寶的提問,黃一清實在想不出來怎樣回答為好,隻能將目光看向許爰他們。

  許爰近一個月都在家陪母親,所以對普查一事並不太清楚,也就是在來的路上才知道一些情況,因此沒打算開口說話,然而,常遠和韓躍好像更不知道怎麽說才好,兩個人你看我、我看你的,一句話也沒說出來。

  許爰隻好把話題接過來道:“校尉是鄉裏諸多作坊、商號的東家,校尉不點頭,黃兄諸多事宜根本無法開展,且校尉與謝縣子乃是同窗,對於鄉中事務,曆來鼎力支持,此次普查,想來亦會同樣支持,不知吾所言,校尉以為否?”

  “許先生說的沒錯,本校尉的確會支持警官,但我想知道的是,普查對我來說,有何意義?又有何好處?”馮寶說著,看了他們一下,繼續道:“對我而言,你們怎麽說都可以,可是,如果換做其他人呢?沒有一點好處的事情,旁人會答應嗎?”

  聽他這麽一說,黃一清等全部都明白了,馮寶並不是要刁難,而是變著法的在教他們如何說服別人。

  馮寶有一句話說的是對的,對於別人來說,要是一點好處也沒有,那是沒有人會答應的,可是,普查能帶來什麽好處呢?黃一清他們幾個人皺著眉在那努力地想著。

  事實上,馮寶壓根也不指望他們能想出什麽來,普查的實際意義,還不是這個時代的大唐人可以理解的。

  馮寶等了半晌,沒見他們開口,便主動說道:“告訴你們吧,普查有著很多很重要的實際意義,對於被普查的人來說,首先可以弄清楚自己名下到底有多少家當,且因為是其他人統計的,更加準確;其次,普查可以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向朝廷交了多少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商稅’是朝廷所有稅收當中的一部分,交稅的多寡,等於自己對大唐的貢獻多少;最後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通過普查,我相信所有人都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我朝的‘商稅’稅率太低了,警官有了準確數字後,必定會在適當時候向朝廷稟報,而這一點,對於所有商賈來說,非常重要。”

  馮寶的這個說法,讓黃一清他們徹底糊塗了,如果真的是向朝廷稟報稅率太低,那麽朝廷必然會對商賈增加稅收,那麽增加稅收一事,對商賈來說是壞事,又怎麽可能是好事呢?黃一清非常不解,隻能將此問題問了出來。

  馮寶答道:“朝廷若要增加稅率,那麽增加多少為合適呢?太多商人會放棄經商,於國無益,太少,那不如不增加了。所以,屆時朝廷必定會尋求一個合理的稅率,甚至於要求商賈一起參與討論製訂稅率,如此一來,不知你們可有想過,商賈的地位將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認,且朝廷增加稅收的同時,必然會做出保護商賈合法財富的承諾,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家商賈對此會不動心的。”

  “還有!”馮寶不等他們提問,又繼續道:“現在商賈每年的實際收入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投獻’給各大豪門或者當權者,其實等同於隱形交稅,隻不過這應該屬於朝廷的稅收成為了私人所有,間接造成百姓貧困,而朝廷無力幫助的局麵,那麽不妨想一想,‘投獻’是為了尋求保護,把這部分錢財以稅收形式交給朝廷,等於是獲得了朝廷保護,請問,還有哪一家比朝廷的保護更加有力呢?”

  “那要是稅率增加了,‘投獻’依然存在,商賈們又如何能接受?”許爰問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

  “不可能!”馮寶以極為肯定的語氣說道:“‘投獻’本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朝廷利益,朝廷之所以一直睜隻眼閉隻眼,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朝廷並不清楚究竟每年能夠收到多少‘商稅’?我朝自開國以來,始終忙於四處征戰,開疆拓土,加上對於商賈活動不重視,致使從未真正了解和關心過,若朝廷發現,‘商稅’是一筆巨大收入之後,絕對不可能允許這筆收入的流失,隻要朝廷頒布一紙政令,‘投獻’之風必戛然而止,畢竟官員們可以家族名義自行經商,犯不著冒著‘收受賄賂’的風險去拿什麽‘投獻’,那個風險太大劃不來的。”

  經過這麽一番詳細解釋,黃一清他們全都明白了,普查對於商賈們來說,果然是好處眾多,相信隻要把馮寶的話告訴商賈們,他們是沒有理由不答應的。

  “聽校尉一席話,真是勝讀十年書,黃某受教了。”黃一清說著話的同時,畢恭畢敬地向馮寶行了一禮。

  “吾等受教了。”常遠和韓躍也起身行禮道。

  唯有許爰坐那兒一動不動,並且說道:“何必言謝?他還沒答應呢。”

  馮寶聞言一笑,道:“不用我答應,直接去各家作坊就成了,我已經派人通知過他們。”

  “這還差不多。”許爰說著向馮寶一拱手,道:“如此,謝了啊。”

  馮寶“哈哈”一笑道:“得許先生一句‘謝’,可真是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