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在長安(三)
作者:鍾山布衣      更新:2020-12-25 10:55      字數:3996
  謝岩走了,高長史親自將他送到府門前,直至其背影消失在視線裏。

  倒不是說高長史有多麽的“舍不得”,而是他在想一件事,一件和他自己密切相關的事。

  謝岩臨出府門前,忽然問:“長史對於任職‘皇家學堂’不知可有意否?”

  高長史聞言一愣,顯然是完全沒有考慮過的表現,謝岩恍若未見,又道:“學堂缺少一名督查官,此職位當由陛下欽命,隻是陛下事務繁多,或許忘了也不一定,長史不妨考慮一下,吾以為,勝過‘都督府’任職。”

  高長史很清楚謝岩的意思,隻要自己開口同意,他一定會向皇帝舉薦,而這種不痛不癢,無關緊要的職位,朝中是絕對不會有人阻攔的。

  “可,適合自己嗎?”高長史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怎麽辦?那自然就得去問人啊!

  次日一早,高長史吩咐隨從備轎,他要前往“英國公府”。

  “長安”城裏的官員們幾乎人人皆知,“英國公”李績位高權重,然其從不參與政事,是以成了朝堂上的“擺設”,但凡散朝之後,隻要皇帝不召見,他必定是第一個離開的宰相。

  今日也不例外,朝會剛一結束,李績馬上離開“太極宮”,打道回府。

  李績坐在轎內,麵色陰沉,想想朝會上的幾個人事任命,清一色全部出自關隴豪門,可以說,長孫無忌獨攬朝中大權的意圖,已極為明顯,可年青的皇帝似乎並未察覺,完全認可了長孫無忌的提議。

  李績十分擔憂,長孫無忌愈來愈像個權臣,可偏偏他與皇帝是親甥舅關係,許多話實在是無法明說,再加上另外一位輔政大臣褚遂良從旁支持,他深感難以應付,隻能韜光養晦,以圖後勢。

  思慮之間,轎子停了下來,隨行管家掀開轎簾,同時說道:“公爺,到府上了。”

  李績二話不說,信步走出,還沒有走上了兩步,有府中下人前來稟道:“公爺,洛陽高遠前來拜見。”

  “人呢?”李績邊走邊問。

  “在府中偏廳候著呢。”下人跟在後麵道。

  “請他來書房吧。”李績吩咐了一句後,便直接進得府內。

  高長史,姓高名遠,字望之,隻是,能夠知道並當麵稱呼“望之”的人卻是極少,而李績正是其中之一。

  “望之來了啊。”李績看見高遠進了書房後,主動打招呼道。

  “望之見過公爺。”高遠恭敬地行禮道。

  “都是自己人,不必多禮,有話坐下說。”李績很是隨意地道。

  高遠剛剛於一案幾後坐好,馬上有仆役端來茶水奉上。

  待仆役退出書房後,李績問道:“可是受那位謝縣男請托來府上的啊?”

  高遠答道:“公爺明察秋毫,所料分毫不差,望之拜見公爺,正是與‘衛崗鄉’有關。”

  “謝縣男無事從不進‘長安’,此番前來,又不覲見陛下,想必他想辦的事情,不簡單吧。”李績看著高遠問道。

  “公爺說的極是,因‘衛崗鄉’發展迅速,致使在一個縣城的範圍之內,匯聚了五萬餘人,安民與安境的壓力太大,所以來尋求朝中支持。”

  “五萬餘人?”饒是李績之見多識廣,也不禁吃了一驚,跟著問:“據老夫所知,‘衛崗鄉’當初拍賣出去的土地,恐怕一個縣城都沒有吧,區區彈丸之地,現在能有五萬人?”

  “據謝縣男說,鄉民大半遷居聚集,此部分人口總數過萬,鄉裏施工隊雇請的附近勞力以及跟來的家眷,總數過兩萬,其他都是作坊、商鋪、碼頭雇請做工的人,大約七千,餘下的都是‘洛陽’來鄉裏吃喝玩樂消遣的人。”高遠大致解說了一遍。

  “哎呀,了不起啊!”李績讚了一聲後道:“那裏變化之迅速,令老夫完全意想不到,那位年青的‘新安縣男’還真是有些本事,不辱其先祖之名,難得、難得啊!”

  “謝縣男確實為我朝不可多得的幹臣,望之自愧不如。”

  “哎——望之不必過謙,謝縣男有才不假,汝也不差,以老夫看來,日後主政一方,不會差到哪裏去的。”李績鼓勵了一番話後,又問道:“那謝縣男麵臨的壓力,可是需要官員以及維持秩序的人手來化解呢?”

  “回公爺話,正是。”高遠道:“謝縣男欲上書陛下,請求陛下給‘衛崗鄉’增加十五民官員,以及從‘潼關’守軍中,每年以輪換方式,派出兩千軍卒,以協助維持地方秩序。”

  “從‘潼關’調兵維持地方秩序?望之當明白,軍中是不可以參與地方事務的。”李績看著高遠問道。

  “望之在軍中和地方都有待過,自然知曉朝中對此事甚有顧慮,然‘衛崗鄉’情況特殊,不如此不行啊。”

  “特殊在哪裏?”李績繼續問道。

  “公爺應當知道,目前我朝最好的鐵錠出自‘衛崗鄉’,昔日‘武平堡’軍的戰力,也證明了謝縣男操練軍卒有獨到之處,數月前,謝縣男率鄉裏巡邏隊於幾日內突襲王府衛隊,來回奔襲千裏,居然未損一兵一卒,且以全部生擒的方式拿下兩倍軍力於己的王府衛隊,如此驚人戰力。想必公爺麾下也不太多,若任由其自行招募,那……”高遠沒有把話全部說完,他相信自己的老上司,完全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

  李績默然的點了一下頭,他聽懂了,也理解了謝岩的意思,那就是“衛崗鄉”太特殊了,在別的地方可以行得通的事,在那裏偏就不行。

  “軍中參與地方秩序維持,也並非無先例可徇,隻是軍中與地方不同,軍中將領能夠勝任此職務者,寥寥無幾,此亦當如何?”

  高遠道:“回公爺話,謝縣男認為,軍隊既然參與地方事務,統兵權應交由地方。”說到這,他看了一下李績,見並無任何表示,便接著道:“謝縣男提出,願意每年提供兩千人,價值十萬貫的裝備,作為給軍中的酬勞,順便……”

  “順便換取統兵權,可是如此啊?”李績問道。

  高遠道:“公爺明鑒,確實如此。”

  “統兵於一鄉之地內,的確算不得什麽,陛下若是不反對,想必軍中也不會有太大異議。”李績表明態度地道:“但也僅限於此,不可過界!”

  高遠道:“公爺之意,望之明白,定當明確告知謝縣男。”

  “甚好!”李績說了一句,然後道:“至於增加官員一事,朝中料也不至有太大反對聲,想必不是難事。”

  “公爺,望之不敢妄議朝政,隻是有件事,還請公爺代望之參詳。”

  “何事?但說無妨。”李績道。

  “謝縣男說,‘皇家學堂’尚缺少一名督查官,問吾有意否?望之難以決斷,故請公爺代望之拿個主意。”高遠說出了自己的事情。

  “學堂督查?”李績顯然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麽類型的官職,更重要的是,他對“皇家學堂”裏的一切,幾乎都是一無所知,完全不曉得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從字麵來看,“督查官”實際就是類似監察禦史一類的職務,隻是學堂裏,有必要專門設置嗎?而且,高遠目前是五品官,已接近高官的門檻,去區區一個學堂任職,簡直大材小用。

  可是李績也明白,“新安縣男”謝岩此刻有求於高遠,絕無理由隨口胡說,那麽,“皇家學堂”到底是一個什麽類型的所在,那可就值得深思了。

  “老夫聽聞,謝縣男此來‘長安’,好像是以給內府交納什麽錢款的名義,此事你可知曉?”李績問道。

  “此事,望之所知不多,僅在‘洛陽’時有聽聞,謝縣男曾經答應陛下,學堂使用‘皇家’頭銜,是要付出代價的,似乎交納的錢財,亦是和此有關。”高遠將自己知道的為數不多的情況,說了一下。

  “使用‘皇家’頭銜的代價?嗬嗬,有意思、有意思啊!”李績微笑地說道:“當朝也就這位謝縣男明目張膽的同陛下交易,且無人多說,此也是異數。看來學堂,不隻是進學之所在,或許中間還有些為人不知之事,依此看來,老夫以為,去學堂任職,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決定。”

  高遠考慮片刻之後,道:“公爺睿智聞名天下,既然公爺認為可行,望之沒理由不接受,學堂雖小,卻也是匯聚英才之地。”

  “然也!”李績頷首道:“‘衛崗鄉’位於兩都之間,況且由於謝縣男之故,陛下甚為關切,以望之才能,不難入陛下眼中,老夫有種預感,這‘皇家學堂’,恐怕日後對於陛下,可是極其重要的所在。”

  “聽公爺一席話話,望之忽然想到,謝縣男預留給學堂用地極大,目前僅僅使用不足兩成,足見其對學堂期望頗高,且謝縣男對於學堂之用心程度,更甚於鄉裏政務,此舉令人費解,不知公爺以為是何道理?”高遠問出了自己始終想不通的一件事情。

  李績道:“此子自‘武平堡’起,行事總是出人意料,學堂之事,老夫亦不甚明了,除非……”

  李績說到此處,突然停了下來,雙眉一挑,眼中精光一閃而過,明顯是想到了什麽。

  “望之啊,老夫似乎有些明白了陛下對於學堂的看法,唯如此,謝縣男對學堂重視一事,方才說得通。”

  高遠恭敬地道:“請公爺明示,望之日後也可知當如何行事。”

  李績看向高遠,認真地說道:“若非謝縣男屬意汝去學堂任職,老夫是斷然不會說破,未免日後汝行事出現差錯,還是說出為好,望之需得記住,此乃陛下之用意,萬萬不可對任何人說起,也不得去向謝縣男求證。”

  高遠見李績說得認真,趕緊起身道:“事關重大,吾以性命擔保,決不對人言起。”

  “甚好!且坐下說話。”待高遠坐下後,李績繼續道:“昔年先皇太宗在世時曾有言‘天下英才盡在吾彀中’!當年是亂世,有道是‘亂世出英雄’,天下英才紛紛湧現,要麽得以入朝為官,要麽為先帝平滅;如今卻是盛世,盛世之下,英才從何而來,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大問題,朝廷辦科舉,用意也是在於此,隻可惜,對於陛下來說,科舉之才,有利有弊,且人數太少,今‘皇家學堂’初創,雖無任何名望,然它是皇家的,對陛下來說,自然會高看一眼,老夫覺得,以謝縣男對學堂之用心來看,有為替陛下攬才之意,不如此,難以說明其重要程度。”

  “啊——”高遠心裏大驚,他怎麽也想不出,自己的老上司“英國公”李績會這麽說。

  按照李績的說法,等於是說,謝岩創立的學堂,其實是奉陛下命,招攬天下人才的地方,如果真的那樣,在學堂擔任“督查官”,那簡直就是天大的肥差啊!其中好處之多,隻要稍微想想便知道了。

  然而,事實到底怎樣?不可能有答案的,因為哪怕如創立者謝岩,也回答不了,真要問他,最多隻能得到三個字——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