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多事之秋
作者:老大河      更新:2021-04-28 08:44      字數:4357
  “可以考慮正式征召蒙古人入伍了。”侍其軸似乎看出了趙權的憂慮,出聲說道。

  阿裏不哥敗於忽必烈之手,忽必烈卻又被漠北所有的蒙古人視為背叛者,禾忽又死,蒙古人便陷入了徹底的混亂。

  他們很悲哀地發現到,那個曾經縱橫天下的蒙古帝國,莫明其妙地就不見了!他們甚至已經尋找不到可以效忠的汗王。

  如今漠北,屬於蒙古人的最大勢力便是斡赤斤兀魯思的帖木迭兒,這也是漠北蒙古人唯一可以投靠的對象。

  雖然現在不擔心帖木迭兒會搞事,可是長此以往,也許隻要十年二十年以後,又會有一個一心一意要帶著蒙古人崛起的家夥出現。

  這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隱患!

  征召最有戰力的蒙古人入伍,給他們一個發**力的場所,用最快的速度讓他們融入漢人的生活,也許確實是一個釜底抽薪的好辦法。

  趙權突然湧出一股極為荒謬的感覺:自己這個漢人出身的一國之主,準備領著一群蒙古人,與蒙古人出身卻領著一群漢人的忽必烈爭奪中原。

  這算什麽事?

  還好,自己麾下,畢竟還是以漢人為主,蒙古人若能成軍,最多也隻是一種點綴。而且目前軍中其實已經有了不少的蒙古人,卻沒有一支軍隊會被稱為蒙軍。

  趙權抬頭看著辛邦傑。

  辛邦傑點了點頭,“征召蒙古人入伍,其實一直都在做,但是步子不敢放得太快。草原牧民大多桀驁難馴,能尊紀守法者了了無幾。而且文化水平大多低下,在軍中很難獲得提升機會。因此,大多數蒙古人,對於加入大權國軍隊的意願,都不是很大。”

  “我覺得,還是從娃娃抓起吧!”梁申說道。

  這主意,不錯!

  “跟列維商量一下,從和林到多泉子,沿著商道,可以允許他們建一些教堂。並以這些教堂為中心,建設小鎮,吸引牧民定居,為其劃分牧場。同時,在小鎮之內,建設學校,教導漢語漢字。

  配套的人員與設施,可以慢慢跟上,包括鎮長、稅務官人選的配置,以及小診所與獸醫站、客棧等等。

  同時,可以允許所有形式的宗教,入駐漠北這些小鎮。有些事情,官府與軍隊未必能夠解決,我們可以寄希望於宗教。

  尤其是青海的那些喇嘛,如果他們有興趣,可以允許他們進入漠北傳教。”

  相對於列維的猶太教,喇嘛對於百姓的攻擊性與影響力何止強過百倍。以後世的經驗來看,在草原之上,放開佛教的限製,將會從根源之上對些牧民們的蠻橫與好勇鬥狠產生出極大的束縛作用。

  不過,既想讓他們保持住勇猛的鬥誌,又讓他們當個順民乖乖聽話,難度確實有些大。

  “咱們剛談到哪了?怎麽拐到草原辦學校去了?”陳耀有些不滿地抱怨道。

  “嗯——”趙權回過神。

  “我覺得,咱們先別管忽必烈到底要做什麽。無論他是聯宋攻權也好,想要直接攻打宋國也罷。

  咱們按部就班,以我為主,不打無準備的戰,不要輕敵,更不能經不起誘惑。

  總之一句,不可冒進!”

  “打仗哪有不冒險的?戰場上許多戰機,稍縱即逝,一概求穩,恐怕得不償失。”

  “不,這一場戰爭,將會是涉及中原與江南數千萬百姓的大戰。我們必須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哪怕失去一時的機會,問題不大。但是咱們一旦經曆一場大敗,十年之內都未必能恢複元氣。

  所以,不要把眼睛放在一城一池之地,而應當是——

  整個天下!”

  這一瞬間,趙權身上,霸氣側漏。

  一股股壓抑在眾人身上數十年的濁氣,似乎被趙權堅定的目光,激蕩而出,消散一空。

  這天下,他們終於要來了!

  ……

  秋七月,慧星出柳,光燭天,長數十丈,自四更見東方,日高始滅。四十餘日後,慧星消伏化為霞氣。

  臨安再次大火。

  臨安知府馬天驥,因貪贓而被台臣彈劾罷官。

  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牟才子,再請罷公田,更七法。

  臨安府學生葉李、蕭規應詔上書,詆賈似道專權,誤國害民,以致上幹天譴。似道大怒,黥配葉李於漳州、蕭規於汀州。

  理學大家楊棟受任參知政事,葉夢鼎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兵部尚書姚希得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

  八月初。

  宋公田法止於浙西,朝野額手相慶。

  元帝忽必烈南巡汴梁,百姓壺漿於路。

  忽必烈設河南行中書省,以中書省平章政事闊闊為行省丞相,以張惠為行省參知政事。

  元國真定、順天、河間、順德、大名、濟南、東平、泰安、高唐、洛、磁、曹、濮、濟、博、德、濱、棣等府州大水。

  ……

  “真是多事之秋啊!”雲中府代理太守趙青慕,一邊翻看著各地送來的情報,一邊感歎著說道。

  站在他身邊的,是身高近一米八的陳訶。一張英氣逼人的臉上,眉如劍削,鬢若刀裁。這是一張典型的郭家之臉,隻是那雙小遺傳自陳家的小眼睛,讓整張臉顯得不那麽完美。

  “天災人禍,年年都有啊,不是正常得很?”齊祿坐在邊上,自斟自飲,百無聊賴地說道。

  “很多消息,表麵上看,似乎沒啥大不了的事,但是咱們得學會分析,透過表麵,看清洶湧而動的內流。”

  趙青慕的臉上,已經完全褪去了風霜之氣,隱然之中帶著一絲如玉般的溫潤。

  “趙哥,那要如何分析呢?”阿訶及時地接上了話。

  趙青慕輕抖手中的一份情報,說道:“你看,這份情報上,說的是宋國調整中樞大臣之事。那賈似道,雖然還是宋國獨相,可是葉夢鼎自不必說,原本就是與其針鋒相對的理學代表人物、太子詹事;楊棟同為理學門人,憑著與元國的和談,自稱立下大功,成為唯一的參知政事;而姚希得又身兼太子賓客。如此看來,中樞四位重臣,太子黨已居三席。看來,宋皇命不久矣!”

  “這你都看得出來?”陳訶臉上的驚訝絕不是裝的。

  趙青慕略為矜持地一笑,“還有啊,馬天驥原來是賈似道提拔上來的,知臨安,可算是中樞以下第一高官。馬天驥一去,賈似道,以後的日子,看來要不好過了……公田法也被中止實施。宋國,剛靠公田法續了會命,這會又開始內鬥了!”

  趙青慕搖著頭,嘴裏嘖嘖輕歎。

  “趙哥厲害!”陳訶讚道。

  “不,不,若說情報分析,令尊方為翹楚。我倒是有些不明白,你為會何不在他身邊學習,卻非要到我這裏受苦?而且,雲中大戰在即,若有閃失……”

  “別提那家夥了!”陳訶不滿地哼著,“現在忙得很呢!”

  “也是,陳部長身兼數職,確實難以分身。”

  陳訶嘀咕著:“就是,一大把年紀,還要當新郎官——”

  “什麽?”趙青慕沒聽清。

  齊祿卻嗬嗬一笑。

  “算了,別提他了,糟心!”陳訶趴在桌子上,撥拉出一份情報,問道:“趙哥給說說,元國如今情況?”

  “四月時,東平、太原、平陽大旱。如今,河北、山東各地大水,可謂民生多艱!

  整個中原,倒是河南大部分地區今年風調雨順。忽必烈南巡汴梁,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可是,他把中書丞相史天澤帶在身邊,卻又任平章政事闊闊為行省丞相。看來,元國也要學著宋國,開始朝廷上的內鬥了。

  還是咱們的大權國,好啊——”

  趙青慕發出一聲長長的感歎。

  人的一生,真的是奇妙無窮。

  若不是當時在河西商道上一時興起,與安牧結交;若不是自己回到河東後,力勸家主投附大權國。自己今天肯定不可能以雲中代理太守的名義,施施然地坐在這裏,臧否天下。

  春末太原的大旱,影響了整個晉中、半個晉南。河東糧食收入少了三成有餘。

  百姓納完夏稅,本就所剩無幾,可是河東行省卻以中統鈔強行全部收購民間所有糧食。哪怕是太原府內的糧商與達官貴人的存糧,也全被收羅一空。

  中統鈔,現在無論在哪裏,都買不到糧食了。但是元國卻用它來支付購糧的費用。

  這還不如直接搶呢!

  還好,在權國的支持下,晉北已經開始了事實上的自治。

  否則,哪怕河東趙氏一族有趙璧的背書,也逃不掉被搜刮一空的命運。

  雁門關以南地區,近半年來,已經發生了數起的暴動事件。官軍一麵強勢鎮壓,一邊采取最低配給製度。根據每一家一戶人口,定量分配糧食。

  老弱婦孺能分配到的糧食極少,成年男子略多,但一天也隻有兩頓的雜糧稀粥。不過願意加入軍隊當兵者,可以多給些糧食。

  於是從軍者無數。

  但是,拋荒逃難者,也有無數。也有許多人,翻山越嶺,來到晉北乞活。

  若不是背後有大權國的典力支持,單就這些拾荒者,都能把整個晉北拖垮了。

  老弱婦孺,在艱難的時日裏,對於任何地方的官府來說,其實都屬於可以拋棄的對象。

  晉中晉南,如今離人間地獄,不過一線之隔!

  齊祿站起身,伸了個長長的懶腰,身上筋骨嘰哩呱啦的一陣脆響。

  “小訶,出去巡營去?”

  陳訶看了眼趙青慕。

  “去吧——”

  陳訶抱拳一禮後,隨齊祿出門而去。

  秋風正爽,天空雲闊。

  陳訶腰板直立,如一顆蒼勁的鬆樹般端坐於馬上。身上皮甲,質地並非上佳,但線腳縫得極為細密。穿在陳訶身上,顯得頗為合身。

  “這衣甲,誰給你做的?”齊祿好奇地問道。

  陳訶在馬上扭了扭身子,“是姨……嗯,娘,做的。”

  是墨荷啊,難怪。

  去年,陳耀終於將墨荷納入房中。沒有大辦,但也沒有把她視為小妾,兩個人直接以老夫老妻模樣開始一起生活。

  墨荷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倒是陳訶一直有些別扭,自小被墨茶帶大,情感上自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小姨突然變成“娘”,總是讓他改不了口。

  不過也虧得有墨荷照料,否則在陳耀發癲那兩年,陳訶可能也會出現問題。

  這孩子,自小不僅極受父母寵溺,就連國主也是疼愛有加,梁申更是將其視若親孫兒。可以說,大權國第二代中,沒有一個比他過得更滋潤了,連趙沁都有些不如。

  眾人都以為,這家夥很可能會長成一個標準的紈絝子弟。卻沒想到,成人之後,會是一個內斂了所有的氣勁,對所有人都彬彬有禮的溫吞少年。

  不過,也就跟他比較熟的人才知道,這小子,表麵看著人畜無害,真要發起狠來,連他爹都得退讓三分。

  也許這世上,唯一一個能讓他完全老實的人,隻有墨荷了。

  也不知道墨荷碰上他們父子,該是他們父子的福氣,還是墨荷的好運?

  兩人並肩而騎,朝雲中城外的軍營緩緩而去。

  “小訶,你真的準備進入仕途嗎?”

  陳訶撓了撓頭,回答道:“也不是啦,我爹他希望我去從商,以後當個富家翁;梁爺爺是希望我從政;國主說隨我。”

  “我覺得,你還是到軍隊來吧,男人就該上場殺敵,也不枉了你這些年熬打的身體。”

  陳訶展顏一笑,“是啊,我也想從軍,所以申請來雲中。到趙知府手下當個文書,國主說可以在他身上,學到許多東西,包括商業的管理以及政務知識。而且,還不耽誤跟您學點殺人的本事。”

  “哈哈,好小子,有誌氣!敵兵若來,你可別先慫了啊!”

  陳訶胸膛一挺,昂然答道:“放心,陳某絕不會給諸位叔伯丟臉的!”

  “不,你搞錯了。戰場上丟臉沒關係,首先是不能把自己命給丟了!”

  “是,我明白,隻要找機會,把臉從戰場上重新拾回來便成!”

  “不錯,孺子可教!”

  說話間,兩人已至城外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