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人才太少
作者:盛世天下      更新:2022-02-17 13:27      字數:2128
  第一千零三章 人才太少

  洪誌海這時候才徹徹底底的打量李峰,他不明白,李峰到底能有什麽辦法靠一個港口,一個漁村賺錢?

  李峰笑著說道:“你想不明白嗎?”

  “願聞其詳。”

  李峰搖了搖頭,說道:“這是商業機密,不能說。”

  “那太可惜了,不知道侯爺身邊缺不缺人手,我洪氏一族願意為侯爺效犬馬之勞。”

  “好啊,我要建設香港,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有你們幫忙更好。

  最好能發動你們洪氏一族的人脈,將那些部落的百姓都叫出來工作,這樣不但他們有糧食,有衣服,還有很多生活工具。”李峰說道。

  “好,這件事了,我就會去說服我知道的部落的首領,讓他們帶著子民出來工作。”洪誌海說道。

  他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還人情,三百萬貫的事情可不說笑的,那可是天文數字。

  李峰點了點頭,道:“那就麻煩洪老爺了。”

  隨後李峰將查賬的事情交給李婉,這賬本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接下來的調查,洪誌海配合很多了。

  至於李峰,他陪同李二他們前方發電廠。

  這個發電廠建在郊外,算是一個小型的發電廠,不過在沒有其他的電器產生之前,這個小型發電廠足夠整個廣州城使用的。

  “嶽父,我們到了。”李峰開口道。

  李二看著高聳說的煙囪,說道:“這麽大的煙囪,你是要做飯還是發電呢?”

  李峰翻了翻白眼,道:“嶽父,你這個笑話一點也不好笑。這煙囪是用來引導煤炭產生的黑煙到天上所用。

  我們進入看看吧。”

  “好。”李二點頭道,對於李峰剛剛的頂撞完全不放在眼裏。

  整個發電廠都被圍了起來,雖然沒有重兵把守,但是也不是一般人能進來的,因為圍牆上裝了鐵絲網,想要翻越鐵絲網進入火電廠,那對肉體產生巨大傷害,而且很容易讓人發現。

  眾人跳下馬後,觀看了現場一陣子,李二便問道:“為什麽不派兵把守,萬一百姓或者野獸闖進來,我們的心血不就白費了?”

  李峰說道:“這個隻是試驗品,用來練手的同時讓大家習慣用電,將來一定會建造一個更大的發電廠,不單單用火,還可以用風,用水來發電。”

  “那也不行,馮盎,回去後,你,馬上派兵將這裏保護起來,說什麽也不能有損失。”李二吩咐道。

  “是,陛下。”馮盎立馬應道,隻是他始終非常好奇這發電廠有什麽用?

  “走。進去。”李二開口道。

  這時,發電廠的大門被打開了,曲一手帶著一群人走了出來。

  在李二麵前跪了下來,道:“參見皇上。”

  “都起來吧。”李二緩緩說道。

  “謝陛下。”曲一手等人站了起來。

  李二說道:“發電廠可完成了?”

  曲一手回答道:“完成了,小人已經試驗過了,非常成功,現在隻要將電線鋪上,就能使用電燈了。”

  李峰說道:“不僅僅是電燈,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製作起來,隻要臣的那群弟子能開竅,大唐將進入電能時代。”

  “朕等著,不過,現在你帶我們參觀一下吧。”

  “陛下,侯爺,各位大人,請跟小人來。”曲一手說道。

  於是曲一手帶領李二等人來到了發電廠裏麵。

  “陛下,這個發電廠是通過煤炭作為燃燒的燃料生產電能的,因此我們也叫它火電廠,將來還會建造水電廠和風力發電廠。

  它的的基本生產過程是……”

  曲一手說了很多,將發電的過程,發電機的組成部分和設備都說了,有些專業的名詞他們都沒有聽明白。

  於是隻能看向身邊的李峰,李峰則是詳細的給大家介紹了一下。

  眾人頓時茅塞頓開。

  逛完了整個發電廠後,李二開口道:“曲一手,朕問你,整個廣州城都想要用上電,需要多久?”

  曲一手看向李峰,隻見李峰說道:“將你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不用看我。”

  “是,侯爺。”曲一手說道,“陛下,最快也要一年。”

  “一年?為何要那麽久?”李二微微皺眉。

  曲一手解釋道:“回稟陛下,主要還是人才太少了。正所謂安裝容易,維護太難了。

  目前也就我們這些人能裝能修,壞了也能將發電廠修好,甚至再造一個也不難,進行日常維護也能做到手到擒來。

  可是,我們還要回長安的,再說了,整個廣州城那麽大,就靠我們幾個維護,人手實在不夠。”

  李二說道:“既然人手不夠,那就廣招天下能工巧匠一統學習這電廠的知識。”

  “嶽父英明。”李二說道,“隻是這還不夠,朝廷要給這群能工巧匠們一個平坦,上升的平坦。

  工人們身份要提高,不但如此,還要給予傑出的人當官,這個官不管政事,隻負責大唐的電力,將來許許多多的研究上的事情。

  我稱之為科學,我建議朝廷成立一個新的部分,我稱之為皇家科學院,專門研究一些科學上的事情。

  比如天上飛的除了熱氣球之外,還有什麽,比如青雀正在研究的蒸汽汽車等等。

  正所謂一人力小,眾人力大,青雀一個人想要研究成功,需要的時間非常多,但是和誌同道合者一起研究,事半功倍,可以提早研究出來。

  還有李恪正在研究的雜交水稻,他的進展神速,就是因為他集合了一批誌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如今,水稻的收成比以前多了三成。

  可是這還不是最終成果,他們的最終目標是畝產一千五百斤,他有那麽大的團隊,十年內一定能實現這個目標。

  而我的師門就是一群誌同道合的人集中在一起,所以他們的本事越來越大。

  凡事他們拿出一樣東西來,都會非常的驚世駭俗。

  當然這也嶽父英明,肯接受我師門的產物,一些愚昧會以為我師門的產物是什麽鬼神之物。”

  “別拍馬屁,朕不吃這一套。”李二笑罵道,“不過,有一點朕非常讚同,那就是一群誌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確實比自己一個人研究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