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討
作者:滿堂美人      更新:2021-01-05 14:12      字數:2249
  送走大義公主後的長安城很快再度陷入了沉寂之中。

  隻是這沉寂裏卻還有著更深一層的象征。

  暴風雨前的寧靜。

  隻是旁觀者永遠察覺不到其變化,若想感知到內裏的暗流湧動,唯一的辦法隻有先讓自己深入其中。

  東宮中,李容與正查看著齊國的地圖,手持朱砂筆,在圖上分別將雲州城、範陽城和雁門關三處做出朱紅色標記。

  幾日前有信使傳來前線戰報,說雲州城遭遇突厥圍攻,已僵持半月之久,目前情況不容樂觀。

  之後朝中便是一片議論聲四起,有大罵突厥太過放肆,主張正式起兵開戰的;也有瞻前顧後,覺得還是先準備充分一些再做打算比較好的。

  永平帝將這些聲音照單全收,卻沒有給出任何回應。隻是說日後再議,宣布退朝。

  李容與皺眉沉思,目光一刻不離手中地圖,連身後寶珠走近都沒有注意到。

  她記得上一世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因突厥頻頻進犯雲州邊境,永平帝下令正式開戰。

  當時領兵的是蜀王李晉、大都督梁睿,以及楚國公陳言。三人領東西兩路兵馬,分別從靈州道和馬邑道以行軍輜重戰車的形式,對突厥人進行包抄圍堵,最終打得突厥落花流水,直接逃回草原,在永平帝在位期間,再未有過進犯之舉。

  那一次打突厥勝利,得利最大的人當然是李晉,其次便是陳言。

  陳言正是借著這次勝利,名聲和地位再度被拔高一層,在北地搖身一變,徹底成了神祇般的存在,也同時為他日後舉兵造反之路鋪下了第一塊磚。

  所以這一次,李容與要對抗的人絕不單單是李晉一人那麽簡單,同時還要打壓陳言氣焰,絕不能給他借此契機崛起個人勢力的機會。

  寶珠手背在身後,悄悄走進自家郡主,心裏好奇,探頭探腦想看看她在幹嘛。

  李容與察覺到動靜,立即回身去看,這一回頭反倒將寶珠嚇了一跳,向後退兩步,腳下踉蹌,“哎喲”一聲跌坐在地。

  “你沒事吧?”李容與伸出手要拉她起來。

  “沒事沒事。”寶珠趕緊站起身,為自己的失禮感到羞愧。

  李容與溫和拍了拍她肩膀,“沒事就好。”毫不介意她的頑皮。

  寶珠抿嘴笑起來,將手中信遞出,“是郡王的信。”

  李容與臉上閃過訝異,繼而是巨大的驚喜,急忙接過,展信來看。

  信很短,隻有幾行,看樣子是路上匆匆寫成的。

  李容牧在信中說,自己已完成了隨州所有任務,動身啟程回家。當她看到這封信時,他大抵也快要到達長安了。

  哥哥要回來了!

  李容與將信反反複複看了又看,嘴角的笑意漾開,像是有石子投入的水麵,一圈又一圈的逐漸在擴散。

  “父王呢?已經知道這件事了麽?”李容與問寶珠。

  寶珠激動點點頭,“剛收到信殿下就遣顏都衛帶人出城去迎了,最多三天,郡王定能回到長安。”

  太好了。

  李容與歡欣雀躍的將信貼在胸口,透過薄薄的信紙,傳遞回指間心跳的律動。

  哥哥要回來了。

  相隔七年,終於,又能夠再度團聚了。

  夏天的穿堂風卷起熱浪吹進屋中,吹亂李容與鬢邊幾縷發絲,也吹起了書案上那張輿圖,飄飄蕩蕩落在地。

  ……

  ……

  樹葉沙沙作響。

  永平帝取消了今日的早朝,說要帶著長樂皇後一起到皇宮正北方向的禁苑林去打獵,不許任何人打擾。

  兩人如今年紀都已不小了,雖然名義上說是打獵,其實更像是去避暑納涼。

  坐在林間搭建的涼亭裏,桌上擺滿各類時令鮮果,清涼可口,聽著林間鳥聲啁啾,再配上一壺西域進貢的果酒,一日的悠閑便能正式拉開序幕。

  然而今天的氣氛卻不同往日。

  永平帝眉頭緊鎖,麵帶愁容。

  他今日來這裏可不是為避暑,而是為了避人。

  避開那些聒噪又煩人的大臣。

  長樂皇後斟滿一杯酒,遞到永平帝麵前,溫聲道,“可是在為突厥之事煩擾?”

  永平帝接過酒杯,一飲而盡,沉重點頭。

  長樂皇後道,“突厥猖狂,近年來更是屢屢進犯我國疆土,若此回再選擇避讓,隻怕北地民心不穩。”

  永平帝長歎了一聲,“我何嚐不懂?隻是打仗之事非同小可,輕舉妄動不得。”

  況且當下朝中群臣各持己見,也實難調和。

  長樂皇後微微沉吟,“自古戰爭皆如此。陛下萬莫因人臣之言畏首畏尾,為今之計,當兩利相權取其重才是。”

  永平帝點點頭,讚同皇後的話。

  “可若開戰,該派誰前去呢?”

  目前朝中可用的將帥雖然並非沒有,但可供選擇的確實不多。

  算來算去,也唯大都督梁睿和左衛將軍元胄兩人能夠堪當重任而已。

  “陳言身在北地多年,身兼兩州刺史一州總管,對於和突厥作戰之事應該很熟悉,讓他獨領一軍,當是沒什麽問題。”長樂皇後提議道。

  永平帝點頭,“不錯,不過光有陳言一人肯定不夠,而朝中梁睿跟元胄二人又無法同時離開長安,若這邊隻派去一軍,我怕……”

  長樂皇後沉思片刻,突然有了個想法,“陛下何不再派一個皇子領兵出征呢?”

  皇子領兵,既可以表明齊國皇室對抗突厥保衛子民的決心,安撫百姓,又同時解決了朝中將帥不足的問題,一舉兩得。

  永平帝道,“好是好,可他們幾個無一人有行軍布戰的經驗,空是紙上談兵,如何才能對抗得了兵強馬壯的突厥啊?”

  齊國兵丁的戰鬥能力本就不如蒙古人,若是再沒有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壓陣,別說皇子了,就是皇帝禦駕親征也未必能打得過人家。

  長樂皇後道,“這個陛下倒不必憂心。我聽說陳言還有兩個兒子,平日裏對抗突厥亦是身先士卒,驍勇非常。陛下大可以令他們兩人與皇子同領一路軍隊,以此三人之力,還抵不過一個老將麽?”

  這個辦法不錯。

  永平帝眼前一亮,剛要和皇後再進一步細談,就聽有老太監匆匆來報,“蜀王李晉求見。信安候裴欽求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