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少年君寶
作者:青釉漫流沙      更新:2020-11-26 18:41      字數:2168
  無相禪師說罷偷偷望了眼陳晨,低聲道“敢問閣下…高姓大名?”

  陳晨聞言將手中畫卷反轉,隻見畫卷背麵亦繪有一副圖畫。這副畫卷的正反兩麵,畫的正是陳晨的背影與正麵。

  “二位大師覺得我應該叫什麽?”

  無相與無色二僧心神俱顫,雙膝一軟便要跪地參拜。一股無形的力量忽的將他二人束縛,使其無法動作。

  陳晨淡然一笑,輕聲道“佛家常說眾生皆平等,我也不在意這些虛禮,能免則免,不要再做這些無用的姿態。”

  一語落吧,無色禪師與無相禪師頓覺身上的束縛消失,又恢複了行動的能力。

  二人未再行大禮,雙手合十齊聲道“少林不肖弟子拜見尊者!”

  陳晨掌心湧出一股勁力,將畫卷送回原處淡淡道道“目下少林雖未再入江湖,但寺中高手如雲,他日出世又有幾家可爭鋒。二位大師何出不肖之語…”

  無相禪師露出一抹苦笑,說道“尊者莫要我再稱我們為大師,晚輩擔待不起。”

  無色禪師麵露愧然之色,低聲道“晚輩入少林也有幾十年光景,忝為羅漢堂首座,對少林昔日的輝煌也有些了解。遙想盛唐時期,有太宗皇帝照拂,我少林無論是在江湖,還是在廟堂之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便是宋初時期,我少林對朝廷再無影響,但在江湖之上也是泰山北鬥…”

  無色禪師說到此處話語一頓,痛心疾首道“再看現下,江湖上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少林!我輩弟子汗顏,愧對曆代先祖,還請尊者降罪責罰!”

  陳晨眉頭微皺,少林還是那個少林,但已經變了味道,四祖道信之時,為的是弘揚佛法,廣傳教義。但現在,為的卻是武林中的地位。這是少林的追求變了,還是一代不如一代…

  無相禪師比之無色禪師更懂得察言觀色,見陳晨的神情,便想到無色禪師話語中的不妥之處,開口補救道“尊者明鑒,不是我輩弟子追求浮華名利,隻是在當今世道若要弘揚教義,必要有一定的地位。”

  “在江湖中若沒有話語權,我禪宗教義在一些門派壟斷的地方根本無法推行。是故你才會有了羅漢堂與達摩院這種鑽研武學和與其他門派交流探討的堂院。”

  為自己找借口是人的天性,任何人都無法避免。陳晨對此也不想多說什麽,即便說了,也不會有什麽作用,不過是左耳進右耳出罷了。

  無色禪師與無相禪師話中的意思,陳晨也明白幾分,無非是想他傳授一些功法。但自己與少林的因果,可以說在李世民那裏已經徹底還清,少林後續的發展與他並無多大幹係。

  略作沉吟,陳晨便把這事放在一旁,開口問道“寺中可曾有一位年逾百歲的老僧,自號鬥酒僧。”

  無色禪師神色微動,答道“尊者說的可是,昔年與全真道重陽真人賭鬥九陰真經的那位前輩?”

  陳晨微微頷首,道“不錯,正是那位。”

  無相禪師接口道“鬥酒僧隻是一句戲言,那位前輩正是我二人的師伯,法號天虛。天虛師伯早於二十年前圓寂,至於師伯的年紀我們也不甚清楚。”

  “天虛,看來定是他…”陳晨回想起當年那個唯唯諾諾的和尚,如今卻已作古,不勝唏噓。輕歎一聲,問道“他當年在寺中是何職位?可有弟子傳人?”

  無相禪師答道“天虛師伯當年神功蓋世,卻不想入羅漢堂或達摩堂,而是選擇留守藏經閣,做一名看經掃閣的雜役僧人。”

  無色禪師接口道“天虛師伯並未留下傳承,隻是在其暮年之時,有橫刀師弟與覺遠師弟常伴左右侍奉。橫刀師弟如今聲明遠播,而覺遠師弟始終留守在藏經閣,並未顯露過本領。這二位師弟是否受過天虛師伯的點撥,我等卻不得而知。”

  “橫刀,覺遠!”陳晨默默誦念這兩個名字,橫刀頭陀於江湖中威名極盛,號稱如今佛門第一人。而覺遠大師更是無需多說,為後世一代大宗師張三豐的師尊,此時應當已學會了九陽真經…

  思及九陽真經,陳晨心中念頭轉動。九陽神功的護體之能、真氣源源不絕之勢,與北冥真氣頗為相似。加之其對資質的提升,令陳晨不由懷疑九陽真經的來曆。

  “瀟湘子與尹克西二人可曾來過少林?”

  無相禪師久不出少林山門,對江湖中的人物不甚了解,轉頭望向無色禪師。

  無色禪師沉思片刻,回道“這二人並未來過少林,尊者若要尋這二人,晚輩這便發動寺中人手去搜尋他們的蹤。”

  陳晨擺手道“不必,我是為了確定一件事。”說罷向羅漢堂外走去“你二人隨我來藏經閣。”

  “是!”

  無相禪師與無色禪師對視一眼,皆是心中一喜,暗道這位祖宗終於鬆口了。忙不迭的跟了上去。

  不過片刻工夫,三人已來到藏經閣外。此時正值深夜四周一片漆黑,唯有藏經閣中一點燈火如豆。

  無色禪師來到門前,輕輕叩擊低聲道“開門”

  “吱呀”一聲清響,屋門隨即打開。一名十五六歲,樣貌平庸的少年探出頭來。呐呐道“大半夜的,首座您怎麽來了…”

  無色禪師沉聲道“君寶,喚覺遠師弟過來。”

  這少年正是張君寶,張君寶撓了撓頭,聲說道“師傅正在入定,我這便去將他喚醒。”

  張君寶說完,身子縮回藏經閣內,腳步飛快的步入休息間內。

  不多時,兩道腳步聲響起,覺遠大師隨張君寶一同來到藏經閣門口。合十行禮道“覺遠見過二位師兄。”

  覺遠,先天頂階,戰力1500

  張君寶,先天高階,戰力700

  “這師徒二人境界都不算低,可這實戰能力卻是差的太遠,比之當年的段譽還不靠譜…”

  陳晨注目觀瞧,覺遠大師看上去四十歲許,一副忠厚老實的模樣。張君寶的性子與其師極為相似,有幾分呆頭呆腦的架勢。誰又能想到這位懵懂的少年,日後會成為名傳千古的一代大宗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