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心障
作者:青釉漫流沙      更新:2020-11-26 18:40      字數:2202
  “這是…不死印法!”

  徐子陵當即打開卷軸,粗略一掃,便知這卷軸上記載的正是不死印法的精要,比之侯希白手中的不死印法還要精細深微。

  陳晨微微點頭,道“這是石之軒重新編纂,不死印法的種種關竅盡在其中。有此詳解你很快便能將不死印法融會貫通。”

  侯希白奇道“石師怎會突然傳子陵功法?以我對他的了解,這不符合常理啊。”

  寇仲接口笑道“這有什麽難理解的,你的石師已經放下一切,立地成禿…不對,是立地成佛了~”

  寇仲隨即將石之軒落發為僧的經過詳細講來,直聽的侯希白瞠目結舌。

  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侯希白仍舊眉頭緊鎖,心中暗道“統一聖門是石師生平最大的目標,石師是那種認定一個目標就永不回頭的人。就算有青璿師妹的關係,也不好判定…”

  徐子陵將卷軸合攏,道“邪王前輩的不死印法推演生與死的轉換,若能演繹到極致當真不知是何光景。我們有暇便一同參悟吧。”

  “生之極為死,死之極為生。物極必反,道窮則變。我與他交手已感悟良多,你們修習便可。”陳晨摸了摸下巴如是說道。總不能說我已收錄了備份,可以隨時翻閱吧~

  對此,三人都露出羨慕與仰止的神情。

  陳晨抬頭看了看天色,已近正午。問道“仲少,跋鋒寒和麻常既已到來,少帥軍可是布置妥當了?”

  談起正事,寇仲神色一肅,沉聲道“麻常兄弟負責兵馬,老跋作督軍。他二人來此通信,我少帥軍的兩萬人馬有天策府的接應,已經分散隱於長安外三十裏處。另有五千好手藏身在楊公寶庫的密道之中,隨時都可發動奇襲。”

  陳晨眸光微閃,道“可有婠婠的消息?”

  徐子陵道“沒有絲毫消息,婠婠似在人間蒸發了一般。”

  陳晨道“婠婠知曉密道的所在,需多加防範,免得她生出什麽事端。”

  寇徐二人麵色齊齊一變,他們早有猜測婠婠有可能知曉寶庫之密,此時再從陳晨口中證實,皆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寇仲眼中閃過厲芒,冷聲道“我會讓人嚴加防守,強弓硬弩伺候,若是她真敢在這個檔口生事,莫要怪我寇仲不講昔日情麵!”

  徐子陵手掌微抬,欲言又止,終是沒有將話說出口。

  “如此便好”陳晨露出一絲莫名的笑意,語氣飄忽道“李世民要得大位,還不想落下不義的名聲。那我便將消息傳出,說你寇少帥會在三日後的元宵佳節登臨長安。也好讓李淵父子做好準備…”

  “就依老陳所言,哈!能親手締造曆史,是何等的豐功偉業!”寇仲神情亢奮,恨不得仰天長嘯一番。

  徐子陵的臉色卻是微微一變,陳晨這番話,讓他對李世民產生了一種隔膜感,似乎以前認識的李世民並不是全部。

  “事不宜遲,我這就去通知李世民,讓他傳信給李淵”陳晨說罷身影越出高牆,飄然遠去。

  寇仲與徐子陵自幼相伴,見徐子陵怔怔出神,豈能不知他的想法,探手攔住其肩頭歎息一聲,道“陵少看開些,自古無情帝王家,李世民已是現下最好的選擇…”

  徐子陵隻覺身心俱疲,低聲道“此間事了我便與青璿歸隱,去遊曆名山大川再不理會凡塵俗世。”

  寇仲聞言用力勒緊徐子陵的脖子,怪叫一聲“陵少你不仗義!一世人兩兄弟,這種好事怎能少了我!”

  朱雀大街,人潮湧動比肩接踵。街角矮牆處,仍可見三五個頑童聚在一起燃放爆竹取樂。年關剛過處處依舊張燈結彩,洋溢著喜慶的氛圍。

  陳晨在街心悠然漫步,再多的人都無法對他產生妨礙。不遠處,將軍府遙遙在望。沒有選擇去掖庭宮見李世民,而是來到李靖的將軍府。

  陳晨的悄然到訪令李靖大感意外,其時他正與紅拂女對戰切磋,倉促間忙令下人備茶相待。

  陳晨心有鬱結,不願與李靖客套多言,簡明扼要的將寇仲的行程告知,請李靖代為通傳李淵父子。言罷便即轉身飄然離去,獨留李靖夫婦在院中麵麵相覷。

  紅拂女修眉皺起,神情詫異道“靖哥,陳晨不去直接告知秦王,卻要你代為通稟,這…”

  “這其中不論有什麽,都不是你我能參與的…”李靖微微搖頭,低聲道“大事將成,我必須立刻去覲見秦王,將這消息稟明。”

  言畢,李靖大踏步出了將軍府,直奔皇城宮禁。

  入夜,明月高懸,無盡繁星綴於夜空,點點光輝將大地山川映照的一片銀白。

  長安城南郊外,盡是鬱鬱蔥蔥的鬆柏,此時唯有風吹林動,不作他響。

  一道身影,正在林間崎嶇的小路上緩緩行進。

  陳晨與李靖分別後,並未返回司徒府,而是在四處漫無目的的遊蕩。

  李世民如何想,又如何做都與陳晨無關,但他心中卻沒來由的升起一股厭煩。

  陳晨明知這種情緒來的可笑,仍舊無法釋懷。

  心不淨,意難平。

  懵懂半日時光,無思無想。眼前縱有人生百態橫陳,依舊迷茫。

  直至月上高天星鬥遍布,萬籟俱寂時,腦海中靈光乍現,豁然開朗。

  “原是入了心障…”陳晨醒覺的刹那,一陣後怕,周身冷汗涔涔而下。

  自身所修的入滅長生功,融合了道家奇功長生訣,與世尊真法枯榮禪功,講究道功禪意。道功生生不息,功力與日俱增,禪意卻是止步於第三境。

  無常、無樂、無相、無淨。前三境已得圓滿,第四境無淨卻是始終不得其法,無法得窺門徑。

  禪意無法駕馭道功,便入了歧途,墜了魔障。若不能及時醒覺,便要渾渾噩噩一生,做那行屍走肉。

  陳晨抬頭仰望遼闊星空,胸中鬱氣散了大半。一時心障起,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念頭通達許多,思緒也變得活躍。

  “無淨者,是謂淨與無淨。無淨不在身外,淨亦不在心間。常如無相,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故,所謂無淨,當無淨,當無無淨!淨與無淨不縈於懷,是為無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