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番外十年情濃16
作者:沈畫詞      更新:2020-12-18 13:28      字數:2163
  李瞳的提議,讓蘇漾暗暗震驚,她怎麽都沒想到,年輕時那般紈絝的子弟,時隔多年會關注這種民生問題。

  果然,時間具有強大的力量,將人變得麵目全非。

  李瞳多年來不停的收養被遺棄的孩子,對此感觸頗深,同時意識到,依靠個人的力量,能改變的隻是一丁半點。

  若是能夠依靠朝廷的力量,有可能改變的是整個大越。

  他撿來的孩子之中,有男孩有女孩,但多數依然是女孩子。

  男孩子尚且能夠下地勞動,女孩子在體力方麵,卻天生具有短板。

  盡管在十幾年前,大越便鼓勵女子讀書,這些年女子讀書倒是有不少考取功名,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比如說平民出身的祝妲,但是大多數女子讀書出來,最終還是要嫁人的,隻不過是嫁的人家稍微好了些。

  努力在追求男女平等,不能否認的是,男女歧視仍然存在,男女平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李瞳關注的不是男女問題,而是如何安置這些被棄養的孩子。

  他的想法是興建濟世堂,那些不願意養育或者是無力養育的父母,可以將孩子送到濟世堂,由濟世堂負責培育。

  “這是一筆很大的支出。”晚上的時候,房裏隻剩下他們二人,蘇漾對李潛道:“我相信那些丟棄孩子的也有自己的苦衷,但全部交由朝廷來解決,開支很大,而且…很有可能會助長遺棄之風,再者,若是將孩子養育成人之後,親生父母再來認回,又當如何?”

  李潛捏捏她的臉,說道:“但你不可否認,四皇兄的這個提議確實是不錯的。”

  “我沒有否認。”蘇漾歎息道:“我隻是想不通,那麽可愛的孩子……”

  “就像夫人所說的那樣,他們有不得已的苦衷。”李潛難得原諒人性,竟然開始安慰她,蘇漾愣了愣神,旋即窩進他的懷抱裏:“那你的意思是,同意興建濟世堂?”

  “自然同意。”李潛說道:“濟世堂是大越朝廷人性的體現,國家不斷的發展強大,不就是為了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嗎?遺棄孩子的固然可恨,但興許也可憐,個人有個人的難處吧!夫人的擔心不無道理,所以在遺棄孩子的時候,需要好好把關,再者,朝廷興建濟世堂是不假,但天下還是有很多善良的有能力的人,比如說一些鄉紳,不管出於什麽目的,他們會積極響應朝廷的政策,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像四皇兄街坊鄰裏那樣的小小百姓,他們也有良知,這件事隻要有人帶頭做起來,其實不難的。”

  衡量一個時代文明的程度,不是看它對強者有多尊敬,而是看它對弱者有多嗬護。

  真正好的時代,不僅強者能夠活,就連弱者都能夠活下來。

  在李瞳之前,從來沒有人提到過這樣的問題,所以大家便基本對此類棄養事件視若無睹。

  至於那些被遺棄的孩子,能不能夠活下來,全看天意和他們各自的命運,這仿佛成了大家默契的約定與認知。

  “希望大越之後能夠有所改變。”

  蘇漾與李潛在李瞳這裏住了三天,全程圍觀了他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一大早李瞳就會趕早的爬起來做飯,他用的是那種很大的大口鍋,就在院子裏麵架著,下麵是用泥土壘起來的火。

  收養的孩子中有年紀稍微長的,他們兩個負責撿柴砍柴燒火,配合著李瞳,一起把飯做好,招呼其他的孩子們來吃。

  總共有十四個孩子,其中有五個小姑娘,小男孩會讓著小姑娘們,就像哥哥對妹妹那樣的照顧與憐惜。

  等吃了飯,時間還早,尚不到讀書的時候,大家就會拿著書在院子裏麵大聲誦讀,彼此監督。

  整個清晨因著有這些鮮活的孩子們,變得熱鬧,不再淒清冷寂。

  李瞳會檢查他們的背書情況,還會看孩子們習武——其實就是花拳繡腿,強身健體的,真沒什麽技術含量。

  等太陽出來的時候,約莫著快到學堂上學的點兒了,一群小孩就會成群結伴的告別離開。

  他們很愛李瞳,敬愛與深愛,看見李瞳時,臉上都寫滿了安心與信任,仿佛隻要李瞳在,天塌下來都無所畏懼。

  李瞳也愛他們,疼愛與寵愛,像他這種養尊處優慣了的王爺,肯為了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當爹又當娘,他對他們的愛,已經無法用簡單的言語來表達。

  孩子們都上學去之後,他便得空畫畫,蘇漾不懂藝術,陪著在旁邊看了會兒,倒是李潛與李瞳相談甚歡。

  李瞳畫的是山水畫,推開院門,就能看到滇湖,這大概是他靈感的來源,又或許他隻是寫實的在畫,在記錄。

  他的畫尚未畫完,半下午的時候孩子們就回來了。

  一群孩子猶如小鳥回籠,呼啦啦的衝進小院兒。

  他們回來後,各司其職。

  有的出去外麵挑水,有的去砍柴撿柴火,年紀稍微小點的,則在家溫書,女孩子中年紀大的,主動包攬起給大家洗衣服的活計。

  熱熱鬧鬧的,卻也井然有序。

  他們本來毫無血脈關係,卻因著這樣的緣份,成了一家人,同吃同住同睡,生死相依,命運相連。

  這麽多的孩子,奇怪的是從不爭吵不打架,更不惹李瞳生氣。

  大概他們知道,眼前的溫飽來之不易,所以小心翼翼的,懂事乖順都叫人心疼。

  蘇漾和李潛在這裏待著的三天,與孩子們經常混在一起,他們會問起流浪時候的生活,有些記得,有些不記得,其實大同小異。

  無非是挨凍挨餓挨打挨罵,命賤的像草,即便是死在路邊,興許還會有人去踩兩腳,唾兩口唾沫,嫌棄他們晦氣。

  在離開的前一天,李潛寫了封奏折,叫人送往京城。

  他們這兩年是不會回京的,在滇湖的這幾天裏,他抽空領著蘇漾去到處轉轉,出來的時候不短了,準備返程回去。

  李瞳給他們準備了好多當地特產,說是給小家夥們嚐嚐鮮,還特意多備了幾份,叫他們送回京城給行舟嚐嚐。

  蘇漾感激他的有心,連連道謝。

  他們離開的前一天晚上,李瞳備了酒,等小家夥們都睡下之後,來邀請他們到房間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