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文樹[修]
作者:皇甫奇      更新:2020-11-20 09:41      字數:3430
  那柳樹樹皮斑駁,看起來極其古老,似乎已有上千年的時光,枝丫頂端垂下萬條枝葉,看起來極其壯觀。

  整顆柳樹除了寥寥幾根枝條,其他全部枯了,雖然是萬物生長的時節,但眼前這巨大的柳樹卻充裕著一股濃濃的死亡氣息。而且柳樹周圍似乎有一道無形的屏障,文廟中那濃鬱的文氣全部被拒之門外,沒有絲毫深入柳樹內。

  不止如此,看著這顆大柳樹,陳少君心中有種怪怪的感覺,總覺得眼前這顆大樹和周圍其他樹木截然不同。

  陳少君心中越發好奇,下意識邁開腳步,朝著那顆大柳樹走去。

  “這是什麽?”

  就在距離柳樹還有數步的地方,陳少君心中一怔,陡的停下腳步,就在柳樹底部,陳少君看到了一塊石碑,上麵寫著兩個方方正正的大字,——止步。

  “這是數十年前我大商朝的帝師所留,或許是為了保護這顆文樹。文廟之中樹木眾多,但最重要的卻是這顆文樹,相比之下,就算藏書樓中的藏書都無法與之相比。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它的異常之處。”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隻見一道身影,青衣布履,緩緩走了過來,看到那人手中的白玉戒尺,陳少君立即明白過來。

  “參見夫子。”

  白玉戒尺在文廟中,隻有巡場的夫子才有,一來督促學子,二來如果文廟學子違背規矩,夫子也能以手中的白玉戒尺警戒那些學子,甚至將他們逐出文廟。

  “你就是陳少君吧。”

  那夫子打量陳少君,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你白天做的那下闕我聽說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錯,你有這樣的體悟,確實是資質過人。”

  巡場夫子毫不掩飾自己的欣賞和讚美。

  “夫子謬讚了。”

  陳少君連忙一禮,謙遜道。

  “嗯,不驕不躁,你有這種心態,將來學問一途不可限量。”

  夫子背著手,點了點頭,目光掠過高大的柳樹,不由再次深深一歎

  “可惜了!傳聞之中,這顆柳樹乃是千年前的前朝儒道聖賢所栽,受了聖賢教誨,在文廟之中漫長的時間裏,每日聆聽經史子集,漸漸開了竅,通了智,它的精神凝聚,文氣匯集,甚至連樹葉和樹身上都顯現出聖人的辭藻文章。”

  “這顆柳樹是我們文道的聖物之一,可是百年之前,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這顆柳樹就像魔怔了般,漸漸失去生機,樹葉凋落,樹根枯萎,一日不複一日。到了這幾年,更是死氣沉沉,竟然呈現出徹底枯死的征兆。”

  “或許這也是氣數使然,你悟性極佳,在文廟中一定要用心讀書,方不負你那一身靈性。”

  巡場夫子說著,邁開腳步,很快離開,隻有陳少君眼神詫異,再次望向了眼前的大柳樹。

  不知為什麽,站在這株大樹前,陳少君感覺到周圍似乎縈繞著一股陰暗的情緒,透著一股說不出的遺憾和失落。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陳少君昂起頭,思索良久,始終不得要領,隻能深深一歎,很快往外走去。

  夜色深深,文廟之中亮起點點燈火,藏書樓和學堂之中依然有不少學子夜以繼日,揣摩精義。

  整個文廟之中,處處都是各種吟誦的詩句。

  “鐺!”

  亥時一過,一陣清越的鍾磬聲穿越虛空,響徹整個文廟。

  這是文廟之中所有學子準備入寢的信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廟有文廟的規矩,文人的身軀終究比不得武者,沒有那麽強悍,所以並不提倡挑燈夜讀,一張一弛方是持久之道。

  ……

  很快,整個文廟之中一片靜謐。

  而此時此刻,另一處地方,傍晚和陳少君見麵的巡場夫子手持白玉戒尺,徑直走向了文廟中一座不起眼的草堂。

  草堂前,夫子整了整衣衫,深吸了一口氣,這才跨過門檻,走了進去。

  草堂中沒有什麽特別的,桌上亮著一盞油燈,旁邊是一張木椅,一個矮小的書架,其他便空空如也,看起來極為樸素。

  隻是在那木椅上,一名穿著寬大藍色儒裳,留著三縷長須的老者端坐在上方,就著油燈的燈光,正看著手中的書卷。

  老者端立不動,腰杆挺直,如一杆槍插在那裏,然而他體內透出的文氣浩瀚,浩如煙海,甚至顯現出道道煙霞的虛影。

  “陳丹生見過朱師。”

  大門處,夫子整了整衣衫,看著眼前的老者,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目中滿是尊敬。

  術業有先後,文道有高低,夫子在文道上的造詣已經極為精深,但他卻知道眼前這位不論學問深淺,還是文氣的高深,都遠遠超過自己。

  因為對方乃是真正的大儒!

  文氣九鬥是為夫子!

  再往前便是一道天然屏障,寸步難行。跨不過,一輩子停留於此,隻能做個夫子,而跨過去了,那便是一代大儒。

  二者雖然隻相隔一層,但卻是天與地的差別。

  修為達到大儒級別,對於聖賢的精義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就可以著書立說了。

  這是文道中絕大部分人所不具備的。

  文道學子千千萬萬,但是能夠達到大儒級別的,卻鳳毛麟角。

  而眼前這位大儒潛心學問,就算對於夫子來說,平常也很難見到。

  “不必多禮,進來吧。”

  油燈後,朱師依舊全神貫注在手中的書卷,連頭也沒抬

  “最近如何?”

  “回朱師,文廟之中一切如常,我等每日都在監督他們,不敢懈怠。”

  夫子躬身道。

  文廟之中,每日巡場監督,維持秩序,解答疑惑,絕大部分學子都隻能接觸到夫子這種級別,但實際上,大儒們才是文廟真正的執掌者。

  聽到這裏,朱師放下手中的書卷,抬起頭來

  “對了,這段時間,可有發現什麽天資聰穎,特別傑出的學生嗎?”

  文廟除了幽靜,是一處絕佳的潛心鑽研學問的場所,資助教導各地遊學的學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發掘那些文道中的後起之秀,大力栽培,以期未來成為儒道的中堅之輩。

  昔日孔聖先師周遊四海,門下七十二弟子無不由此而來。

  這也是儒道的傳統。

  “這……之前的那位荊越神童王小年,朱師已經見過,除他之外,文廟之中暫時還並未發現什麽特殊之輩。”

  夫子沉吟片刻後道。

  “那荊越神童三歲能詩,五歲就可以做出錦繡文章,而且天生上品光冕‘牛角掛書’,在荊越之地極受推崇,這等神童百年都難得一見,不可以他的標準來衡量其他學子。”

  “這等天才固然對我文道有利,但文道的興盛還是需要那些資質稍遜,但同樣在文道上有傑出天賦的學子。”

  朱師道。

  “朱師教訓的是。”

  夫子連忙躬下身來,恭聲道。

  “走吧,儒道講究身體力行,已過三月之期,你就陪我出去走走,看看他們的資質到底如何,也考察一下他們這段時間的讀書結果。”

  “是!”

  兩人一前一後,很快從草堂中走出。

  儒道大儒並不經常出現在文廟之中,但每三個月必出現一次,考察文廟學子的學問,發掘其中的後起之輩。

  文廟之中一片靜謐,燈火熄滅,黑漆漆一片,甚至還可以聽到一陣輕微的呼吸聲。

  朱師目光掃過四周,微微點了點頭。

  “開始吧。”

  儒道考察學問,並不需要麵談考究,而是另有妙法。

  下一刻,隻見朱師身軀微微一挺,眼睛一開一合,一股熾亮的光芒如同皎月高懸,陡然迸射而出,而原本靜謐的文廟也瞬間天翻地覆,驟然一變。

  文廟還是文廟,但在朱師的眼中,卻陡然變得亮如白晝。

  而幾乎是同時,一旁的夫子眼中也迸射出光芒,雖然沒有朱師那麽明亮,卻也同樣醒目。

  望氣!

  這是儒道的一種能力,文氣達到一鬥之後,將文氣灌注到雙眼之中,眼前的世界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時擁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可以看到對方體內文氣的高深,也可以察覺對方體內的靈光,從而判斷資質的優劣。

  一般人望氣,隻能模糊看到模糊的文氣和靈光,但是到了朱師這種地步,所有的一切纖毫畢現,看到的要詳細得多。

  隻不過片刻的時間,朱師目光所及,就看到滾滾的黑煙筆直如柱,從文廟一座座廂房中迸射而出,直透雲霄。

  這些黑氣高低不一,有的剛剛透出屋脊數寸,有的則衝起十餘丈高,滾滾蕩蕩,極其驚人。

  朱師看到這一幕,不由深深一歎,黑氣滾滾,代表著靈性蒙塵,愚鈍不堪,黑氣越濃,代表著資質和潛力越差。

  文道和武道不同,武道隻要足夠勤奮,就能夠不斷精進,至少也能達到一定的高度和成就。

  但文道卻並非如此,悟性不夠,資質愚鈍,即便皓首窮經也難有成就,六十歲還停留在“學童”境界都並不罕見。

  但如果悟性極高,一朝頓悟,就算童子也有可能成為一代宗師。

  那荊越神童王小年,就是一個典型。

  夫子在一側旁聽,神色一緊,絕大部分人資質平庸,這一點就算他也改變不了。

  但作為文廟的監督,夫子顯然難辭其咎,這一點卻是他的過錯。

  兩人繼續往前行去,片刻之後,隻見點點光芒如同螢火一般,突然從片片屋瓦下滲透而出,熒光和黑煙混合在一起,看起來頗為醒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