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各有盤算
作者:向一鳴      更新:2020-11-19 23:19      字數:3265
  第二十九章援西蜀諸葛恪別出心裁,探路徑麻子三橫使軍威

  廖化殺退夏侯霸以後便直接將白虎文接到了為翅,而此時白虎文正與薑維在帥帳之中談論羌人集結事宜。

  “如此萬萬不可!”薑維道“大軍在外,遲則生變,為恐夜長夢多,十日之內汝等羌族務必集結於為翅,否則必生變化。”

  “大將軍,我羌人部族向來是分散於草原各處,有些部族距離為翅過於遙遠,且有老弱婦孺,十日集結於為翅,委實難如登天一般。”白虎文歎道“最少也要一月時間方能完成集結。”

  薑維歎道“白胡王,非我不願,實不能也。”隨機站起身來,在帳中來回踱了幾步道“此行二萬蜀軍勞師以遠,看似軍容浩大,然魏將夏侯恩處便有一萬大軍枕戈待旦。那郭淮身為魏國西涼刺史,手中更是有六萬精銳,如讓其探得我軍虛實,恐不僅我蜀士不能安然回返,汝等羌族恐亦遭滅族矣。”

  白虎文歎道“事關重大,我又何嚐不知?不過我羌族部族眾多,十日之內全部集結於為翅,實難做到,還望將軍能夠寬限幾日,我眾羌族日後定銜草結環以償將軍今日之德。“隨後雙膝跪地,大哭道“請將軍垂憐。“

  薑維伸手將白虎文攙起,道“既如此,那吾可再想方法拖住那郭淮、夏侯恩五日,再長恐恕難做到了。”

  白虎文頓首道“謝大將軍恩德。吾便立即回返,集結部眾,還請將軍接應一二。”

  薑維答道“那是自然。”

  …………

  蜀魏兩國正戰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在此時的吳國卻也處在一片焦頭爛額之中。

  此時的吳國在國主孫權的太子孫登和次子孫慮相繼病逝之後,孫權不得不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可孫

  和性情軟弱為吳主孫權所不喜,於是孫權又封四子孫霸為魯王,幾次流露出欲廢太子、立魯王之意,奈何總被一眾臣子給勸阻下來。畢竟長幼有序是祖宗流傳下來了法則,輕易變更不得。

  但也正是由於在吳主的默許和扶持之下,魯王孫霸的勢力日趨增加,已經逐漸的發展到能與太子抗衡的地步。目前,在吳國朝堂之上大將軍陸遜、曹尚書顧譚、少府吳粲、雲陽侯朱據、威北將軍諸葛恪

  都支持太子孫和為正統,而征南將軍步騭、都鄉侯呂岱、錢唐候全琮(注1)、偏將軍呂據以及時任武陰

  侯的孫策長子孫宏都明確表示支持魯王孫霸繼位。在這些朝中重臣選擇陣營之後,其手下黨羽紛紛依附

  站隊,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二人逐漸形成了水火不容之勢。在朝堂之上,兩組人馬更是虎視眈眈,基本

  上是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都在千方百計的尋找著對方的過錯,試圖徹底的將對方一步擊垮。這一

  切,都被吳主孫權看在眼裏,但卻也懶得理會了。

  此時的吳主正斜躺在榻上,對站立在其麵前的諸葛恪開道“元遜,對於蜀國來使約我東吳一起伐

  魏之事汝可有何良策?”

  諸葛恪拱手道“主上既然問起,恪不敢不答。據恪看來,此次征戰我吳國萬萬不可出兵也。”

  孫權聽罷頓時起了興致,在榻上坐起了身子,而諸葛恪也邊拿著出靠枕伺候其靠著舒服一些,一邊開口道“如今蜀國薑維出兵祁山,雖號稱五萬精銳,在恪看來,蜀國此次也就二萬多人馬矣。”

  孫權奇道“這是何故?”

  諸葛恪笑道“此番戰事原由乃是羌人草場久經幹旱,朝不保夕,不得不掠奪魏人度日,魏國大司馬曹爽主事以來,遲遲未有戰功,因此其威望略有不足。此番羌人叛亂想那曹真必會遣精兵強速速將其平定以壯其威。”

  諸葛恪看了吳主孫權一眼,見到孫權十分專注的望著他,不由得又繼續道“如今魏國曹爽派西涼太守郭淮率軍而去,一來郭淮乃魏國大將,久經沙場,速速解決羌患,二則那郭淮本乃司馬懿之愛將,曹爽此舉乃施恩於郭淮加以籠絡也。”

  孫權笑道“既如此,想那魏國此次出兵定是傾力而出,蜀國遠程跋涉恐難支也。吳蜀之間素有聯盟,此次我東吳當出兵援助才是。元遜主張我東吳不可出兵,必有良策教朕。可速講來。”

  “不敢,”諸葛恪道“那魏國既出郭淮前去征討羌人,羌族必不可支也。但我吳國地處偏遠,唯有向蜀國求救,若無緣故蜀國定然是坐視不理。而此次偏偏蜀國卻派出大獎薑維前去征討,想必羌人已經降蜀矣。”

  諸葛恪頓了一下道“故而蜀國此次出兵,名為征討魏國以定中原,實則乃是接羌人入蜀矣。如我東吳

  此時出兵,當蜀國接羌人回返以後,必然是我吳國獨立麵對魏國之兵鋒,實不智也。因此依某愚見,我吳國萬不可出兵才是。”

  孫權沉吟了一下,道“如此說來,我吳國出兵非乃上策,但吳蜀之間素有盟約,亦不可不顧,這樣吧,朕令子範屯兵宮亭,若蜀國戰事順利,則趁機襲取揚州,若事不可為,亦可全身而退矣。”

  諸葛恪躬身道“吾主高見也。”

  孫權見罷,不由得擺了擺手道“太子近日如何?可有逾矩之處?”

  諸葛恪躬身道“太子近日正隨少府學習《詩經》,並無不妥之處。”

  孫權聽罷冷笑一聲,道“孫氏三代,以武立國,以德服眾,詩歌之道,終乃小道,此次子範出征傳令太子隨行吧,也多多見些場麵。”

  “諾!”諸葛恪躬身應道。

  渭水河,起發於西涼西部的唐古拉山脈,對於整個西涼草原來說無疑就是一條母親河。尤其是對於逐水草而居的羌人部族來說這條河的重要性簡直是無可代替的。但是由於魏國兵士的進襲,羌人不得不脫離了居住點而趕赴城寨,因此這條河流兩側終於逐漸的安靜了起來。再也不複往日的喧囂局麵。

  泗水嶺,是渭水河所流經的最後一個轉折點,長期的河水衝刷使這裏形成了一個長長的峽穀。渭水河

  流過這裏之後再流經後世上的黃土高原與汾河並在一起,就形成了中華曆史之上最最重要的一條河流,那就是黃河。或許也正是這最後一個轉折點的緣故,渭水河的河水幾乎是將要把所積攢的力量全部都用盡似的拚命的加速流動著,端急的水流加上周圍複雜的地形,使得很少有人會來到這個地方,就算是羌人牧羊也會盡可能的繞開這裏,因為一不小心羊群就會跌到涯下,被端急的河水所衝走。

  可就在快到午時的時候,突然在岸邊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卻打破了這個峽穀的寧靜。

  “呸!”披著紮甲的麻子三一口將嘴裏的叼著稻草吐到了一旁,看著麵前的峽穀喃喃道“過了這個峽穀,瞎球的總算不用再爬這些山坳子了,這一路折騰下來,都能把人折騰掉掉一層皮。”

  “三哥,你可要悠著點兒,那孫家的小娘子還等著你回去繼續折騰呢。”麻子三身後的一個長相很猥瑣的胡子笑道。

  猥瑣男的話音一落頓時引來了一頓怪嚎“三哥莫不是覺得折騰的太累,想要讓給自家兄弟替代一番?”隨著另外一個披散著頭發的軍漢一聲怪叫,頓時又惹來了一陣幹嚎之聲。

  “直娘賊的,少給老子貧嘴!”麻子三怪叫了一聲道“現在到地頭了,李柱,去給老子爬上那座山,看看有沒有敵軍埋伏!”

  李柱看了看那將近三百多尺的山嶺,又往遠處看了看,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諾諾的道“什長,怎麽老是派我去做這種事情?輪也該輪到他們了吧?”

  李柱這一句話頓時惹了眾怒一般,其餘的人都是一頓怪吼,接著猥瑣男站了起來,道“柱子,話

  不能這樣說,每次都是你上山去探路,我等弟兄也沒有閑著呢,每次你從山上下來以後,不都是可以吃上熱乎的飯嗎?這還不是我等弟兄的功勞?”

  那披散著頭發的軍漢更是皮笑肉不笑的道“就是,李柱,汝不善於騎馬,這一路上由於你耽誤了

  我等多少行程?由你去探路豈不是應當應分?”

  未待李柱答腔,麻子三卻已然是冷喝道“李柱,我大蜀國以漢律定軍規,豈不聞軍令如山乎?如再拖延,當心吾一刀斬了你這廝!”

  李柱見罷,也隻有轉過身去,向山腳行去,背後卻聽見麻子三冷喝道“綁上幟旗!”接著一麵紅色的小旗子丟在了其腳下。

  漢時探馬外出打探敵情,多分幾組,前麵斥候身綁紅色小旗遠遠而行,若前麵探馬遇到危險或不測,紅色小旗自然跌落,其身後之人看到以後自然可以早做防備。

  看到李柱身上背著小旗漸行漸遠,直到遠遠的離開以後,麻子三才呼和了一聲,道“趙六你盯好了等下找王四與你調換,其餘兄弟們,先困一個大頭覺,累死老子了。”

  趙六正是那個猥瑣男,其笑嘻嘻的答應了一聲,人卻已經靠在一塊岩石之上半坐了下來。而此時的一

  諸人等全都隨便找了一個地兒,歪七扭八的躺了一地,不一會兒,卻已經是鼾聲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