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伯約有計
作者:向一鳴      更新:2020-11-19 23:19      字數:2911
  第二十五章廖元儉出征迎戰夏侯霸,薑伯約中軍帳胸有成竹

  劉、譚二人前去挑戰,夏侯恩叔侄果然拒不應戰,劉、譚二人在營寨之外怒罵了一整日,最終還是無奈的退回為翅。

  但經過此一戰,蜀軍頓時士氣大振,接下來一連幾天,蜀軍接二連三的討陣,夏侯叔侄皆緊守寨門閉門不出。如蜀軍強行功寨則遠遠以弓箭射之。蜀軍最終都是無功而返。不過經此幾日的周旋,為翅的羌族已經接近萬人之多。

  入夜,夏侯霸與夏侯玄商議道“叔父,時機已至矣,吾欲今夜帶兵出營起行,還請叔父示下。”

  夏侯玄道“吾已經準備好騎兵兩千,任憑賢侄調度。不過吾所慮者賢侄出營劫掠羌胡,若那薑維小兒派兵阻截我侄又該當如何?”

  夏侯霸笑道“叔父勿慮也,小侄所帶皆為騎兵,在茫茫草原之上進退皆由一心,那薑維小兒縱使十萬騎兵亦不能耐我何也。”

  夏侯恩笑道“吾侄有此豪情,吾甚感爽快也,待賢侄歸來,吾定要親自設宴與賢侄慶功。”

  夏侯霸謝過後道“吾行之後,叔父當於為翅多派探馬,蜀軍若出,叔父可詐做攻打為翅,蜀軍必不敢出城矣。”

  夏侯玄笑道“仲權勿需多慮,吾已盡知矣。”

  於是,夏侯霸攜本部騎兵五百餘再加上夏侯玄所部兩千騎兵,合計兩千五百餘人,連夜出營,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

  此時的為翅城中,薑維正與領諸將在中軍帳中聚會。

  “大將軍,我蜀國接羌人歸蜀,出動大軍兩萬餘人。現我軍既已拿下為翅,應當盡快集結羌眾立即撤離,否則時日已久,若被魏軍得知我軍虛實,恐生不測矣。“廖化拱手道。

  薑宣亦拱手道“大將軍,末將以為廖建軍所言有理。但經末將查探,此次來為翅所投之羌人,皆為老弱婦孺之輩,且經都是經魏軍幾番洗劫之後的部落,其糧草物資皆無,故末將鬥膽推測,此次此次羌人入蜀莫不是有詐?”

  薑維笑道“元儉、明義(薑宣字)言之有理。我大軍此次征戰人馬稍顯不足,利在速戰也。羌人如今被夏侯、郭淮二將數次征討,亡族滅種早已迫在眉睫,故吾料定羌人必定不是詐降。而之所以羌人首批前來的皆為老弱,此乃羌人胡王的試探之舉耳。傳我令下去,定不可虐待降羌,衣食不可或缺。”

  “諾。”薑宣拱手應道。

  廖化又拱手道“大將軍,……”

  薑維伸手擺了擺,道“元儉之意吾已知曉,吾已經取信羌人諸胡王,令其攜羌眾盡快與我大軍匯合。如今形勢,我軍實不利久戰也。胡王白虎文不久之前已經回信於吾,不日將帥眾抵達為翅,屆時我等立即安排撤離魏國事宜。”

  廖化笑道“既如此,那吾等便安心了。”

  此時,劉糧拱手道“大將軍,末將以為現我蜀軍關鍵之處仍在於夏侯叔侄二人,如我軍撤離,其必糾纏不休,是以我蜀軍必須先擊潰此叔侄二人方可全然而退。”

  薑維道“平安所言極是。如今那二位賊子躲在寨中閉門不出,莫能奈何也。我等還需另找時機。”

  薑宣拱手道“大將軍,既然那夏侯恩將營寨安放在鬆林之中,鬆林本就易燃,大將軍何不考慮火攻之策?”

  薑維笑道“明義自入秋以來,多逢陰雨,火攻之策雖好,但為將者,怎能不懂天時乎?且勿再言。”

  譚鳴此時亦拱手道“大將軍,末將以為我軍目前之成敗依舊不在於夏侯叔侄二人,仍在魏將郭淮一人耳,如郭淮提前撤離餓著塞,則我軍必敗,若郭淮被李恢將軍牽製住,則我軍此行必勝。”

  薑維擺手道“此某家已有計議,公德切勿多言。”

  接下來,一連兩日,陸續有羌人來投,薑宣便依令安排妥當。不過又經兩日,薑宣發現來投之羌人盡皆帶傷,且沒有攜帶牛羊`毛皮等物資前來。

  不由得私下調查了一番,了解到其中緣由後不由得大驚失色,緊急前往帥帳中去。

  薑維此時正端坐在中軍帳中查看著軍中各處來往的公文,見薑宣行色匆匆的衝進帳來不由得皺眉問道“明義何故行色如此匆忙?”

  薑宣拱手道“回稟大將軍,末將奉命接待安撫各地投來的羌人族眾,現如今投往我處之羌人已達一萬一千人之多,但經末將仔細查看後發現情況有些許不對,特來回稟大將軍知曉。”

  薑維哦了一聲,問道“何事?”

  薑宣道“這二日,投往我處的三千餘羌人均被魏軍洗劫,一起應用物資都被魏軍劫掠。且多數身上還有傷病,末將恐防有詐,特來稟報大將軍。”

  薑維歎道“夏侯霸果然有此一招。”隨即傳令道“速傳中鄉候前來。”

  很快,廖化便至,拱手道“末將見過大將軍。”

  薑維笑道“元儉勿需多禮。”隨即便令薑宣將這幾日的發現對廖化講述了一遍,道“所以叫元儉前來,是想知曉元儉看法。”

  廖化變色道“此乃釜底抽薪之計也,魏軍此舉實乃消耗我軍軍糧之策也。如我軍用軍糧供養羌族必難持久,後軍輸送軍糧之壓力將成倍增加,長期則必危矣。如我軍棄羌族於不顧,則羌人畢定會與我蜀國離心而生霍亂矣。夏侯恩果乃名將也。”

  薑維笑道“元儉與某所見略有不同,某觀夏侯恩者,守家之犬耳,此必是其侄夏侯霸之謀也。”

  廖化歎道“若果真如是那夏侯霸所謀,此人必須盡早除之。”隨後拱手道“大將軍,末將願攜騎兵兩千外出尋找魏軍劫掠軍隊,如遇到那夏侯霸此人,末將定將其首級取回獻於大將軍。”

  薑維笑道“某喚元儉來此正為此事也。”隨後正色道“中鄉候廖化聽令!”

  “末將在!”廖化立刻拱手唱喏。

  “吾命汝攜精銳騎兵兩千出為翅,糾纏住魏軍洗掠軍隊,使其無法再騷擾羌人來此。”

  廖化躬身唱喏,隨後雙手將令箭接過。

  薑維囑咐道“吾觀魏軍騎兵雖四下劫掠,但其兵力依舊不太多,所以此次外出,元儉隻需滅其一二處兵力,魏軍必不敢再猖狂矣。”

  “末將明白。”廖化拱手道。

  “汝行之後,某會親帥大軍圍攻魏軍大營,使其無法應援,中鄉候且安心矣。”

  “謝大將軍,末將告退!”廖化雙手捧著令箭躬身退出中軍帳來,隨後點精銳騎兵兩千,在夜晚來臨之際,悄悄的在為翅北門出門而去,同樣也消失在茫茫的草原之中。

  第二日,薑維起兵一萬,直逼楓林而來,夏侯恩隻是將免戰牌高高掛起,任蜀國如何罵陣始終不出營寨與之交戰。而薑維多次派人強攻皆被弓箭射回。雙方各有死傷。

  在蜀軍的帥帳之中,劉糧不禁開口拱手道“大將軍,如今夏侯家這倆個渣宰始終不出營寨與我軍交戰,不如夜晚末將帶人去襲營吧。”

  薑維笑道“元明(劉糧字元明)且勿憂耳,魏軍閉門不出,早在某的意料之中。”

  劉糧不解問道“大將軍,這是何故?”

  薑維道“其因有五,一則此地地處魏國境內,其糧草運輸方便,利在久戰,而我軍則反之從蜀中運糧,不利於久戰。魏人比我蜀人更加了解此地地形,長期作戰我軍必須要穿越魏國境內方可返回蜀國,此乃地利也,因此魏人適於久戰此乃二也。三則我軍孤軍深入,四麵無援,盡管有羌人來投但羌人戰力底下有目可睹,而魏人則反之。四則我蜀軍擅長山川作戰,而魏軍擅長平原作戰,此地乃一片草原,於此地作戰乃以我之短攻敵之長,一般而言我軍唯有速戰方能取勝,所以魏軍需避我軍之鋒芒,緩慢圖我。最後一點則為我軍勞師以遠,時長則兵士思鄉之情日增,時日一久恐無戰心夷。如今我軍呈盛勢而來,故魏軍不會與我交戰,唯有靜待時日耳。”

  譚鳴急道“既如此,大將軍何不思一良策,盡快擊潰夏侯恩叔侄二人,聚集完羌人之後我等當盡快返蜀。”

  薑維笑道“公德勿憂耳,吾已有良策,且等幾日必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