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各有籌謀
作者:向一鳴      更新:2020-11-19 23:19      字數:3316
  第十九章壓糧路魏子良兵分兩路,葫蘆穀夏侯霸遭遇火劫

  “快一點!用力推啊,魏狗!”一個民夫手裏拿著馬鞭狠狠地抽在了魏兵的後背之上。

  那魏兵踉蹌了一下,卻是絲毫不敢反抗,隻是用力的推動著牛車繼續向前。

  此種情況在運糧的路上比比皆是。

  原來,魏源一行人趁夜襲取了夏侯匡的營地之後,由於蜀軍兵力較少,因此導致實際斬殺的魏軍士卒數量不是太多,絕大多數魏軍士卒都是趁著夜色逃之夭夭了。但也有一部分魏軍士卒成了蜀軍的俘虜,最後經過清點,約有三百一十多魏軍被俘。

  天亮以後,被俘魏軍才發現其實蜀軍的兵力還沒有被俘虜的魏軍士卒多,均一個個後悔不已。但此時的俘虜皆被解除了武裝,魏源又從民夫當中抽取強壯的民夫手持武器充當監事,因此一個個俘虜已經徒呼晚矣。

  此時魏源正騎著馬走在隊伍之中,韓城突打馬趕至其身側,道“廖都伯,昨夜有不少魏軍乘馬逃脫,那逃脫之魏軍士卒必連夜知會夏侯霸矣。如今我軍押糧而行,行進緩慢,如魏軍乘快馬追來,我軍危矣。不知廖都伯可有良策?”

  此時一旁的廣瑞插道“吾亦有此擔憂。吾雖已派吾弟金尚向大將軍求援,唯恐因道路頗遠而敵軍先至矣。”

  魏源道“既如此,我等何不兵分兩路,一路選精壯士卒乘馬斷後,另外一路加緊趕路,爭取早日與援軍匯合。”

  馮畢驚道“萬萬不可,我軍本就兵力不足,看管魏軍俘虜都已經捉襟見肘,若再分出一隊前去斷後,如營中俘虜趁機嘩變,則我軍危矣!”

  廣瑞眼角寒光一閃,道“既如此,我等何不先將這幫魏狗盡皆坑殺,而後再兵分兩路不遲。”

  魏源道“不可,殺俘不祥也。吾觀軍中俘虜,戰心已喪。我等可在民夫之中多多挑選強壯者編入押糧軍列當中,白日使之持械監事,夜間使我軍中健卒監事之,其定不敢生事矣。而後吾再親率軍中善騎者百人,乘快馬斷後,如追兵前來,吾便使騎兵擾之,使其不敢全力追趕,則吾等有望將糧草運至大營矣。”

  韓城道“既如此,吾願隨子良一起斷後,望勿棄也。”

  廣瑞亦道“韓兄休與吾爭,斷後之事,吾亦願往。”

  馮畢道“吾不善騎射,願督糧而回。”

  魏源道“斷後之事,便由吾與韓兄便可,廣兄可與馮兄一起督糧而返即可。”

  廣瑞還待說些什麽,魏源搶先道“廣兄、馮兄,汝二人可一人白日押糧,一人夜間值守,謹防軍中俘虜嘩變。”

  廣瑞歎道“既如此,吾便隨馮兄一起押糧,二位此行需保重才是。”

  四人商議定了以後,魏源、韓城二人自軍中挑選出士卒斷後,廣瑞、馮畢則率軍押糧繼續趕奔單縣而去。

  夏侯霸率領騎兵連夜出城之後,急往定遠坡而去。一路之上,夏侯霸心急如焚,督促兵士連夜加緊趕路。因此導致路上發生多起馬匹脫蹄事故。後來夏侯霸不得不傳令三軍緩行。

  第二日中午,夏侯霸正在行軍之中,呼聽得前方有夏侯匡敗軍來投,急招而問之,那敗軍士卒將夏侯匡遭襲被斬殺之事高之,夏侯霸不由得大驚,問道“蜀國何人為將,竟如此深得兵法?”

  有一兵士答道“乃蜀國先鋒大將廖化也。”

  夏侯霸聽罷大怒,道“胡說!那廖化此人正在為翅,昨日一日之間與吾交戰數次,安能出現在定遠坡?”

  此時魏軍敗軍士卒紛紛答道夜襲夏侯匡者非蜀軍廖化莫數,一個個寧願被軍法從事也咬定是廖化所為。

  夏侯霸道“此事必有蹊蹺,吾且問你們,即是那廖化帶兵襲營,汝等可知夜中有多少人襲營?”

  此時一都伯回答道“深夜之中,無法知曉蜀軍兵力,待發現之時,營寨之中皆是喊殺之聲,莫約有五六千人。”

  夏侯霸怒道“蜀軍整個先鋒軍也不過三四千人馬,何來五六千人之說?”

  那都伯答道“兩三千人還是有的。”

  夏侯霸怒道“吾早已與那廖元儉交戰數次,其何來兩三千人馬奇襲吾弟,來人與吾將這廝拖下去斬了。”

  那都伯始跪下道“稟將軍,深夜之中,蜀軍數量不能辨也,我等隻借火光看見廖化之將旗攻入營寨之中,其數量實不知也。”

  夏侯霸不置可否,隨後下令將那都伯斬首示眾。然後然後將所有敗兵盡數收編,共得兵士三百餘人。而後陳令三軍加緊速度行軍。

  此時有副將勸道“將軍,既然夏侯匡將軍已經失利,我等何不立刻返回為翅,遲恐生變矣。”

  夏侯霸悵然道“那蜀將深夜襲營寨,進營寨便已經豎起廖化之將旗,故而吾可斷定此隊蜀軍兵力必定不足,最多不會超過五百人,甚至乎還要少”。

  副將恍然大悟,道“既如此,那我等加速行軍或可追上蜀軍,位夏侯匡將軍報仇”。

  夏侯霸道“非也,子越貪功冒進,實取死之道也。吾等加速行軍原因有三,一則聽敗軍所言我軍尚有三百餘騎兵被魏軍所虜,軍中訓練騎兵,多不易也,吾等追擊蜀軍所為搭救我軍中袍澤。二則為經此一戰,蜀軍必早已奪取我軍中戰馬,平原征戰,多憑馬力,故而吾等加速追擊實為奪回戰馬爾。”

  副將道“三可是趁機斷取蜀軍糧道?”

  夏侯霸道“然也。”

  副將答道“既如此,末將立即督管前軍,加速前進。”隨即驅馬向前,大聲嗬斥,魏軍士卒懼之,行軍速度頓時有加快三分。

  臨近黃昏,官道之上已經多見蜀軍糧車車轍痕跡,前方副將勒住馬匹,喝道“停止前進!”

  隨後整個隊五停了下來,夏侯霸驅馬向前,問道“何故停下?”

  副將拱手道“稟將軍,前方出現岔路,我等應走哪條道路?”

  “有何區別?”夏侯霸問道。

  “官道可直通單縣外獅子林,小路則近五十裏。”

  “即如此我等從小路出發繞至蜀軍之前便是。”夏侯霸吩咐道。

  立即八百餘人轉向小路,夏侯霸親自在前開路。日頭西下,小路逐漸變窄,最後依山勢隱入叢林之中。

  夏侯霸勒馬止住,問道“前方乃何地?”

  頓有向導答道“稟將軍,前方乃葫蘆穀也。”

  夏侯霸望著前方黑黝黝的山坳,歎道“想不到還有如此險要之地。如蜀軍在此設伏,我等將全軍覆沒矣。”

  副將笑道“將軍勿憂,想那蜀軍劫得糧草,如何不趁機逃遁,焉能設下伏兵埋伏我等?”

  夏侯霸道“不知為何,見此地勢吾忽有心驚肉跳之感,不可不防也。”

  副將道“將軍乃非常人也,既如此,吾先帶二百人過此峽穀,待吾過穀之後,將軍再攜全軍過穀不遲。”

  夏侯霸點頭應允下來,於是那副將便攜二百餘驥衝入穀中,夏侯霸自攜大軍於穀口待信。

  良久,副將沒有消息傳來,此時有一校尉道“將軍,王毅將軍進此穀中,遲遲沒有消息,不知有何變故?”

  夏侯霸笑道“已經接到最好的消息了,如前方與蜀軍遭遇,征戰廝殺之聲早已傳將過來,既然沒有消息傳回,想必其已安然過穀矣。”

  諸人盡皆歎服。可正在此時,忽然前方峽穀之中喝聲大作,隻見一道道火光從山腰亮起,隨即整個山穀之中皆被燃起,火光衝天而起,廝殺之聲不絕於耳。

  “不好!蜀軍有埋伏!”夏侯霸大驚,喝道“全軍戒備!”

  此時有校尉都伯高呼著要率軍向前搭救王毅等人,被夏侯霸喝住。夏侯霸道“此時我前軍已陷入火場之中,我等前去。豈不正中蜀軍下懷乎。”遂喝令全軍搶占穀口各處險要之地,以為王毅作接應。

  半個時辰之後,王毅帶軍從穀中撤回,僅餘五六十人矣。各個都被火烤的滿麵漆黑,盔歪甲斜。

  “前方如何?”夏侯霸問道。

  “稟將軍,我等在出穀之時忽遭蜀軍伏兵,蜀軍自山頂之上投下巨石將道路堵死,而後四下火起,蜀軍趁機放冷箭射殺我軍,末將無能,唯有拚死帶軍返回,還請將軍責罰。”

  “汝為我軍探得蜀軍埋伏,何罪之有?”夏侯霸道“可知蜀軍數量?”

  王毅道“蜀軍皆未與我軍交戰,其數未知也。”

  夏侯霸笑道“果不出吾之所料,蜀軍兵力不足,否則汝等僅兩百餘人安能返也?其設下埋伏,實乃不敢與我軍交戰爾。傳令全軍繞路而行。”

  隨即魏軍全軍掉頭直奔官道而去。

  原來,魏源料定魏軍會從小路追擊而來,故此與韓城在葫蘆穀設下埋伏。不想魏軍抵達穀口以後,全軍分兩路穿穀而行,魏源恐前軍過後蜀軍遭到魏軍夾擊,唯有發動伏兵,但由於蜀軍兵力不足,終使得王毅逃脫矣。

  夏侯霸攜軍繞向官道,兵行十數裏之後,夏侯霸突然喝令全軍止步,而後再原路返回。

  王毅大驚,問其緣故。

  夏侯霸道“蜀軍此來,實為騷擾我軍行軍爾,吾料那賊將此時必已奔向官道,以阻延我大軍行程,如我等再次原路返回,其必不備也。”

  王毅稱善,隨後魏軍全軍徑直再向葫蘆穀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