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王平入營
作者:向一鳴      更新:2020-11-19 23:19      字數:3486
  第九章補軍資魏子良自掏腰包,斥上官王子均深明大義

  時光飛逝,轉眼間魏源已經入營兩月有餘。

  準確來講,胡衛的這一百人隊,主要是負責部隊的炊具管理。在此年代,舉凡大軍後勤部隊,盡管不是主要的征戰部隊,但整體來說後勤部隊的各種事物之繁雜要遠遠超過作戰部隊。作戰部隊的任務主要就是戰場衝鋒殺敵取得勝利,或大軍轉戰之時衝鋒在前。而後勤部隊則是負責全軍的營盤安置、糧草供應、各種物資包括藥品、炊具、以及安營紮寨所需要的大錘、鐵鎬等等物資儲存、保管,有的時候甚至還要充當夥夫、飼馬人員。

  後世人在電視中所看到的,主將一聲令下,在此地安營紮寨,然後就看到全軍的兵士都在一通的忙活其實在古代是看不到的。一般來說,主將在下達了這個指令後,作戰部隊會進行分工,該值守的值守、該休息的休息,這個時候最忙的就是後勤部隊,後勤部隊要搭建帳篷、架設拒馬、挖開壕溝、並搭建灶台,還要依據全軍各百人隊的人數進行過稱發糧,甚至乎還要安排軍醫對一些受傷的士兵進行包紮醫治等等事物多不勝數。

  正是由於後勤部隊管理的如此之雜、物資如此之多,所以在後勤軍當中,多有一些軍士私下盜取軍中物資出營換取銀錢。在後勤軍中盡管每月都有盜竊軍資之人被斬,但依舊是屢禁不絕。

  魏源自幼經袁名精心教導,自然清楚這其中的貓膩。於是在一上任,他便詳細的查閱了一遍其什所負責區域的物品,果然,鍋具、長勺、菜刀等物品盡皆短缺,尤其是菜刀,在短缺的同時由於保管不當多數菜刀均是鏽跡斑斑,十把菜刀也就勉強有個三四把菜刀勉強可用。鑒於此種情況,魏源卻沒有聲張,隻是取出銀兩安排牛芒李銘二人將所缺之物盡數采買補齊,所幸的是魏源在柏鬆林掠得賊兵馬匹賣後積攢下一些銀錢,倒也能夠將缺口補上。

  對於魏源自掏腰包來補足庫房短缺之事,牛芒頗有怨言,但在魏源的堅持之下卻也沒有說些什麽。在這兩個月裏,魏源所什的人員終於陸續的得到補齊。於是在每日整理轄區物品後,魏源便對一什人員進行循例的操演。其實,依漢律,軍營之中,戰軍三日一操演,三日操演歸伯長、裨將等各帶其屬下進行演練。五日一匯演,由偏將帶領各屬下進行演練,一月一聚演,這是由軍中主將主導,對全軍集合進行的一次演練。但由於漢朝軍隊到末期的時候,上級軍官克扣軍糧、軍功之事屢見不鮮,下層兵士根本就是食不果腹,根本沒有氣力進行操演了,所以基本上三日一操演、五日一匯演的規則基本成了擺設。也是因為這樣在後期形成了一個有名的俚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漢獻帝去後,蜀國便自詡為漢室正宗,所以軍中循例依漢軍規則進行製定。但由於自武侯諸葛孔明逝去之後,蜀國已經十年多再沒有戰事發生了,因此一些將領便逐漸的產生了懈怠之心。譬如胡衛,一般來說無論是三日操演還是五日匯演,胡衛都是不露麵的,即使是到了,也就是集合手下十位什長安排一句,各什獨自操演即可的話語之後便揚長而去。上官如此,下必效仿,基本上各什也都是裝裝樣子,隨意的擺擺隊形而後便在各什長的一聲招呼之下溜回營帳睡大覺去了。每到此時,魏源便攜本什十人進行為時四個時辰的操演,隻操演的郭義李銘等人叫苦連天,卻又懼於魏源武力而無可奈何。

  這一日正是例行操演的時候,李銘一邊在心裏恨恨咒罵著魏源一邊用力揮舞著木錘砸著樁子,因為魏源規定每伍在一炷香的時間之內必須要紮好五個帳篷,未完成演練的一伍人員餐量減半,供給另外一伍食用。這不由得使李銘無比的羨慕郭義一伍,因為郭義一伍有牛芒這個大力士存在,二十五個木樁幾乎轉眼間便已經打好,其餘的人單僅僅負責拉扯繩索將充做帳篷的草堆牽連好即可。期初李銘一組屢戰屢敗,乃至到後來,魏源不得安排郭義一組不得用牛芒來打樁,才使得兩組的勝率差距並不是顯得那麽的一邊倒的情況。

  正在此時,忽聽得馬蹄聲響由遠及近,魏源抬頭望去,隻見兩個百人隊正趕來,正前方幾人皆身著鎧甲,騎馬而行。正在觀望間,已經行至魏源一什人麵前。

  為首一人身材魁梧,年齡約有四旬有餘,身著一身鎧甲,騎在馬上盡管看不出身高,但至少也要有八尺的身高,長臉,留著一縷山羊胡須,渾身上下收拾的很是利索。給人看起來此人乃是十分的嚴謹謹慎之人。

  “汝等這是在作甚?”那騎在馬上之人,用馬鞭一指魏源。

  魏源見此,頓時明白來人至少也是一個偏將,急忙喊停諸人,而後拜見道“回稟將軍,我等在例行操演,還請將軍示下。”

  隻見那人冷笑了一聲,道“好,好,行遍一個偌大的後勤軍營,例行演練之日居然隻有一什的人在演練。”隨後也不予魏源答話,提韁便行,其身後一諸人更是不多言語,紛紛跟了上去。

  沒行幾步,那人突然指著地上環繞在一起纜繩向魏源問道“軍中演練,這是為何?”

  原來在蜀軍之中,軋製帳篷的纜繩皆是成捆存放,而魏源一什所用纜繩為四根繩索牽連在一起之後另外一端則都是提前係在木樁之上。一堆木樁上百,皆是如此。

  魏源答道“回稟將軍,軍中營帳建立,頗為耗時,吾先令兵士預先將纜繩穿起,以便於迅速營帳迅速搭建。”

  那將領一聽,頓時似乎起了興趣,問道“如此行事,可節多少時日?”

  魏源答道“使用此法。搭建五頂營帳用時原先搭建四頂帳篷用時一致。”

  那將領笑道“如此大妙。”隨即轉身喝道“書記官!”

  隨即在其身後有一文士閃出應諾,那將領吩咐道“將此法記錄下來,交付與我。”吩咐完畢後便準備策馬而行。

  “將軍且慢!”魏源突得喝道。

  “何事?”那將領被魏源喚住,一臉的不耐煩的問道。

  “回稟將軍,軍營之中,除傳令兵士之外禁止乘馬,在下鬥膽,還請將軍下馬。”魏源抱拳答道。

  “哦?居然還有人記得這個規矩?”那將領道“吾如果不下呢?”

  “那吾隻好將將軍猼了,交督查軍處理。”魏源不卑不亢的答道。

  “嗬嗬,”那將領不怒反笑“你可知吾乃何人?”

  “漢室軍列,文帝入營(注1)亦當遵守。”魏源沒有順著那將的話語,而是答道。

  聞聽此言,那將領臉色一變,羞怒道“汝乃小兵,報上名來!”

  “武陽廖源廖子良便是!”魏源一聽,便知那將領乃是為了記下他的名字以便日後報複,但依舊麵不改色,直接將自己名號報出。

  “很好,很好。想不到軍中還有如此血性男兒!”那將領突然笑道,隨後轉身喝道“下馬步行!”隨即當先跳下馬來,隨即其身後將領紛紛下馬,隨其直往中軍帳而去。那將領邊走邊笑道“廖源小子,好好的將汝等紮帳之法告知書記官,吾將親自檢查,如可行,吾為汝等請功!”

  待那將領遠去之後,書記官對魏源笑道“既如此,煩請小哥將此紮帳之法詳細告知於吾,吾做好記錄之後自會呈給將軍。”

  魏源笑道“此事易耳”遂將紮製營帳之方法詳細的為書記官介紹了一遍,並當麵為書記官演示了一番。那書記官見到果然紮帳速度比以前快了許多,不由得起了興致,親自動手紮製了一座十人營帳之後,更是對此方法連聲稱讚。

  待二人暢聊半響,那書記官胡淩道“子良你可知今日你所嗬斥乘馬之人謂誰?”

  魏源笑道“實不知也,還請胡兄告知。”

  胡淩正色道“其乃安漢侯王平是也。”

  魏源正色道“安漢大將軍王平?王將軍不是在鎮守漢中,緣何來到這成都後軍之中,莫非北方又有戰事不成?”

  胡淩擺了擺手正待說話,突然一陣急促的鼓聲響徹全營,魏源一聽再顧不得與胡淩答話立刻下令全什人員集聚直奔向胡衛營帳之前。

  原來此鼓聲便是赫赫有名的點將鼓,又叫聚兵鼓。三通鼓畢如還未趕到校場集聚者立遭斬首,而百人隊入進校場一般都是由各自都伯帶隊,是以點將鼓一起魏源一什十人立刻聚在胡衛營帳之前待命。

  鼓聲一起,胡衛立刻從探出帳中頭來,正好看到魏源一什集合在其軍帳之外,忙急急地喝道“子良來的正好,速速進帳與我披甲!”

  原來,由於天氣炎熱,胡衛在帳中早就將鎧甲卸下,如今點將鼓響起,急切之間甲胄卻是披之不上。待魏源幫胡衛將甲胄披掛利索之後,第二通鼓聲已經響起。

  此時胡衛一行百人已經集合完畢,胡衛也不多話,將手一揮,立刻所有人員急急地趕赴校場。堪堪在第三通鼓聲響起之前全伯人員趕赴在校場點將台之下。

  魏源往台上望去,隻見點將台上,整整齊齊的戰列著一眾將領,中間一位,正是身為安漢侯安漢大將軍的王平,其左右正是一幹偏將、裨將。

  魏源突的感覺在邊角之處有一年輕裨將有些眼熟,仔細一看,想了起來,卻正是當日在都城門外被牛芒鞭打過的黃峰。

  注1文帝入營,漢文帝時期,其為觀察漢軍之實際戰力親身趕往各處軍所查看情況,在巡視細柳營之時,因天色漸晚被兵士所阻,兵士言道“軍中隻有軍規沒有天子。”文帝無奈,隻得待第二日清晨入營。魏源此意為就是皇帝親來也要依軍規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