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拜堂
作者:時惰      更新:2020-11-19 21:18      字數:3995
  夜。

  月明星稀。

  ……

  好吵!

  耳邊響起陣陣說話聲,像一群鴨子在叫。

  吵得人腦仁兒疼。

  “哎!醒了!”

  “李公子醒啦!”

  “姑爺沒事,太好了。”

  ……

  李從言睜開了眼睛。

  入眼是七八個腦袋,圍成一圈,正低頭看著他,表情各異。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裝扮頗為怪異,或束發或盤髻,衣著複古,不似現代人。

  身底下觸感堅硬,透著冰冷的涼意,自己似乎正躺在地上。

  什麽情況?

  李從言不明所以,想要張嘴說話,卻發現自己口不能言、身不能動,除了呼吸,隻剩眼珠子能轉。

  “快快扶李公子拜堂。”

  “莫要錯過了吉時!”

  “對對,拜堂要緊。”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說道。

  這時。

  旁邊竄出個身材魁梧的大漢,一把將李從言提了起來,攙扶著向屋裏走去。

  廳堂裏,裝飾得十分喜慶。

  正中的茶幾上,擺著水果糕點,以及神靈的牌位。

  兩側放著太師椅,一對衣著鮮麗的中年男女分別而坐。

  紅燭呲呲燃燒,外麵樂聲熱鬧。

  “吉時已到,新郎新娘拜堂!”

  有人高喊。

  “一拜天地!”

  李從言身不由己地被按住跪在地上,對著神靈牌位拜倒。

  餘光一瞥,瞧見旁邊同樣跪著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皮膚白皙,側臉精致。模樣生得倒是俏麗,隻是年紀尚小。

  小姑娘並未穿禮服,也沒披紅頭蓋,似乎不是新娘。

  奇怪的是。

  她懷裏抱著一隻雞,雞頭點地,行了一禮。

  李從言看得一頭霧水,沒來得及細想,又聽到——

  “二拜高堂!”

  於是,又被人按倒,對著正中的“高堂”磕頭。

  小姑娘抻著懷裏的雞,也跟著一齊拜了一拜。

  “夫妻對拜!”

  李從言如同提線木偶一般,被人操控著轉了個方向,和小姑娘麵對麵。

  這一次,他看了個真切,小姑娘懷裏的雞隻是普通的家禽,被紅繩紮了雙爪,無力掙脫。

  雞冠較小,多半是隻母雞。

  這是?

  和雞拜堂?

  李從言心中升起巨大的荒謬感!

  旁邊的大漢並未顧及他心中所想,手掌捏著他的脖頸,再次按下。

  這第三拜算是成了。

  之後,並沒有萬眾期待的“送入洞房”,而是一句簡單的“禮成”。

  嗶哩吧啦的喜樂聲此起彼伏,其中混雜著各種人聲。

  “恭喜趙老爺喜得賢婿!”

  “恭喜恭喜!”

  ……

  臥房被簡單布置了一番,幾張大紅囍字引人注目。

  李從言稀裏糊塗地被人攙了進來,呆呆坐在床沿。

  夜色漸濃,月光自窗欞處透過。

  不知過了多久,外麵喧鬧的人聲漸漸安靜緩和,散場了。

  突然。

  李從言的手指動了一下,接著脖子微微扭轉。

  又過了片刻,他的動作慢慢變大,開始逐漸掌控身體。隨著身體複蘇,腦海中也多出了許多碎片化的記憶,屬於他人的記憶。

  不多時。

  他長出一口氣“呼……”

  搖晃著站了起來,隨即活絡了一下筋骨。

  又走出幾步,找到一麵銅鏡。

  “穿越了?”

  看著鏡麵裏陌生的年輕麵孔,再結合多出的記憶,他基本可以肯定自己穿越了。

  沒有車禍,沒有跳樓,也沒有天地異象……僅僅睡了一覺,再一睜眼就到了一個陌生的古代世界,靈魂占據了一副全新的身體,身體原主也姓李——

  李誠,字從言。

  是一名落魄的書生。

  李誠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自幼喪母,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李父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傾盡家財讓兒子讀書,期待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可是,讀書也是講究天賦的,李誠並不是這塊料,寒窗苦讀十餘載,未能取得絲毫功名。

  反倒是越讀越窮,平日裏全靠鄉親接濟,方能勉強度日。

  十餘日前,李父病死。

  李誠竟連喪葬費都湊不齊,當真是一貧如洗。

  至於借?

  世道紛亂,百姓甚苦,自己都吃不飽,哪有餘錢借人。

  不得已。

  他想出了賣身葬父的法子。

  可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他這麽個手無縛雞之力、又無一技之長的“廢人”,買來又有何用,當擺設麽?不過多一個飯桶罷了。富人可不笨,相反精明的很呢。

  直到那天……

  他在集市跪地賣身,恰好被趙家小姐瞧見。

  趙家小姐名“二娘”,乃是縣裏有名的才女。她自幼聰穎,讀書一學就會,一點就通,遠超同齡的學生。待到十三歲時,學堂的夫子稱讚她“盡學其才,教無可教”,意思是該學的都學了,已經沒有可教的了。

  由此,趙二娘名聲大噪,很多人聽聞後,都感歎她若是男兒身,日後朝堂必有她一席之位。

  既然夫子已經“教無可教”,趙二娘便不再去學堂,而是幫著父親打理琉璃作坊的生意。

  之後幾年,她不斷改進琉璃製作工藝,擴寬銷售渠道,生生把作坊的規模擴大了十倍以上,工人們也都誇她管理有方。

  風華正茂的年紀,家境殷實,又貌美聰慧,自然免不了許多人上門提親,有風流才子、有本地富商、也有不遠千裏前來的貴族。

  不過。

  趙二娘都拒絕了。

  她聲稱自己戀家,不願離開父母。

  若是放在後世,女子不婚倒算不得大事。

  但如今是一個封建的時代,女子的主要功能還是傳宗接代、相夫教子。

  律法規定,女十八歲以上無夫家者,州縣以禮聘娶。

  也就是說,女子到了十八歲尚未婚配,將由官府指定。到時,是配給街頭的張麻子,還是隔壁村的喪偶男,就由不得自己做主了。

  若是不從?

  坐牢!

  趙二娘年方十七,待過完年,便到了官媒強製嫁娶的年紀。

  於是,她動了招上門女婿的念頭,又恰巧看到李誠賣身葬父,稍一打聽,便買了下來。

  等到李誠安葬了亡父,過完頭七,二人的婚禮便準時進行。

  隻是,琉璃作坊出了點意外,趙二娘匆匆前去處理。

  但,婚宴早已準備妥當,喜帖也都發了出去,不便取消。

  於是,就有了這一出“和雞拜堂”的戲碼。

  自古以來,跟雞拜堂早有先例,並不算新鮮事。年輕男子因種種緣由,無法回家成親,便可用公雞代替新郎,和新娘拜堂。

  用母雞代替新娘,卻是頭一回聽說。

  ======

  “姑爺,睡了麽?”

  門外響起一個鶯燕般的聲音。

  李從言打開房門。

  來人是抱著雞和他拜堂的小姑娘,端著一盆熱水,俏生生地立在門口。

  “小魚姑娘。”

  李從言認得她,她是自己新婚妻子趙二娘的貼身丫鬟,自幼賣給趙家為奴。隻見小姑娘額頭布滿了細汗,想來今晚忙前忙後並不輕鬆。

  “姑爺早前摔了一跤,好些了沒?”

  李從言摸了摸後腦勺,傳來一陣刺痛。

  拜堂前,李誠不慎絆倒,後腦著地。

  這一摔,摔出了個異世的靈魂!

  “並無大礙。”

  小姑娘聞言露出了笑容“姑爺沒事就好。”

  “小魚端了熱水,伺候姑爺洗漱更衣。”

  “我自己來吧。”

  李從言拒絕道,“你也累了半夜,早些去歇息吧。”

  說罷,接過臉盆,反手把門關上。

  將盆放到桌上,水波蕩漾,熱氣氤氳。

  李從言低頭瞧著水麵倒映出的清秀模樣,兩世記憶互相交錯,心神不由一陣恍惚,一時間有些迷茫,不知未來該如何麵對?

  嘩啦!

  捧起熱水拍了拍臉,讓自己清醒一些。

  未來,走一步算一步吧。

  拿麵巾擦了臉,李從言打算脫下大紅禮服,再泡個腳。

  可,剛解開腰帶,一件物什便從懷裏滑了出來,啪的一聲掉在地上。

  撿起一看,是一本巴掌大小的線裝冊子,發黃的封麵上有幾個朱砂大字——七十二地煞術。

  屬於李誠的記憶立時浮現這本小冊子是李家的傳家寶,據說是老祖宗李耳留給後人的,有不可測之偉力。至於到底是何種偉力,李家後人卻不得而知。

  整本書除了封麵幾個字,再無任何內容,各頁無畫亦無字,空白一片。神奇的是,空白書頁無法書寫,任何塗鴉都會頃刻間消弭。

  此外,小冊子水火不侵、刀槍不入,屬實是了不得的寶貝。

  於是乎,冊子被一代代傳了下來。

  此番上門成親,李誠便將自家唯一值錢的寶貝隨身帶著。

  ……

  “七十二地煞術?”

  李從言輕聲自語,“不就是七十二變麽?”

  他曾讀過《西遊記》原文,第三回寫孫悟空去龍宮借寶前,跟山中老猴說道“我自聞道之後,有七十二般地煞變化之功……那些兒去不得?”

  這七十二地煞術,每一般變化都是一種神通。

  比如,耳熟能詳的“定身”,可以使人身軀與靈魂,乃至神禽異獸或一切物體被固定,從而不能動彈。

  故事裏,七仙女去蟠桃園替王母采摘蟠桃,孫猴子一聲“定”,將她們定在原地,施得便是這“定身”法。

  李從言小時候看到這段劇情,並未覺得不妥。後來,他在網上看到有網友提問為什麽孫大聖放著七個如花似玉的仙女不吃,反倒是糟蹋了整個園子的蟠桃?

  難道那蟠桃是女妖精變的不成?吃我一棒?

  大聖的神通有很多,除了“定身”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變化之道,身形可化作世間萬物。或男,或女,或大,或小,或神禽異獸,或石頭廟宇,千變萬化,神秘莫測。

  此法,便是七十二變中的“假形”!

  ……

  翻開封麵。

  “欸?”

  李從言驚訝發現,不同於原身記憶裏的空白內容,扉頁竟有一幅水墨畫。畫上是一個青年男子的肖像,身形消瘦,五官清秀。

  粗看上去有點眼熟。

  他扭頭望向水中的倒影。

  畫像……倒影……

  兩副麵孔十分相似,分明是同一個人,隻是……表情大不相同。

  仔細瞧了瞧,畫像的表情略顯詭異,甚至有些許猙獰、恐怖,仿佛是要擇人而噬!

  像極了——

  鬼!

  一隻惡鬼!

  李從言被自己突如其來的念頭嚇了一跳,不由打了個冷顫。

  少頃,他平複心中的驚悸,重新打量起手中的畫像。

  忽然間。

  醍醐灌頂一般——

  心頭浮現出“幽通”之術!

  幽通可看破虛妄,洞察幽冥。

  “世間真有七十二地煞術……”

  李從言悠悠一歎。

  平白得一神通,他並未欣喜,反而感到幾分憂愁。

  有神通,便代表存在鬼神。

  鬼神之下,凡人如螻蟻,性命不由己。

  他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