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第一章 、招安曹成(上)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1-01-17 09:50      字數:2591
  第二十六章、恐美人之遲暮

  。

  。

  一招安曹成

  。

  馬擴被貶到永州安置之後,有幸結識了當地的一位叫作胡寅的名士,兩個人很快便成為了知交。

  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打擊,馬擴真的有些絕望了。如今閑來無事,也有些職權,加上每常也喜風雅之事,馬擴就讓人在湘江之上建造了一座亭子,他特向胡寅求名,胡寅於是將其命之為“飲江亭”。此後兩個人便經常在飲江亭聚首對談,有時還會邀來附近的文士一起詩歌唱和,此時的馬擴儼然成了一位風流文士。

  這天,馬擴與胡寅二人又在飲江亭小酌,胡寅突然問馬擴道:“馬兄可知唐時鄭虔鄭趨庭嗎?”

  “這個略知一二,此人好像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兵家、醫藥及音律的全才吧?又以其詩、書、畫被明皇讚譽為‘三絕’,胡兄,是不是?”馬擴回道。

  “正是此人!”胡寅笑道,“安史之亂時,鄭趨庭被叛軍劫持到洛陽,強授為水部郎中,趨庭稱病不就,且暗中向遠在靈武的肅宗通風報信,可是唐軍收複洛陽後,朝廷反將鄭趨庭貶為台州司戶參軍事,豈不是跟今天的馬兄遭遇相類?”

  “嗬嗬,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啊!”馬擴苦笑道。

  “還別說,這位鄭趨庭與老杜倒是熟人,老杜還專為趨庭抱過不平,其中有一首《題鄭十八著作虔》雲:‘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亂後故人雙淚別,春深逐客一浮萍。酒酣懶舞誰相拽,詩罷能吟不複聽。第五橋東流恨水,皇陂岸北結愁亭。賈生對鵩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

  “不錯,難得鄭氏還有老杜這麽一位大名鼎鼎的良友,不至於身後還受冤屈!”馬擴慨歎道。

  “嗬嗬,我胡寅雖忝居湖湘名士之列,卻不敢自比於老杜!隻是我也不欲見馬兄整日如此消沉,還當振作起來才是!往後朝廷用人之處還多著呢,馬兄之才名滿海內,何愁沒有起複之日!”胡寅突然起身抱拳,“這樣吧,我也學著老杜贈一首詩給馬兄,望兄能夠不負當年之壯懷!”

  胡寅當即命隨從的小廝展紙、研磨,寫下了一首《馬擴作亭湘江之上,來求名,以‘飲江’名之》:

  “疇昔縱橫虎豹韜,旆旌悠緬馬蕭蕭。

  飽聞國士無雙譽,今見將軍第五橋。

  秀句自堪消永日,壯懷仍複在中朝。

  樓前拍拍汀江綠,安得從公舉一瓢?”

  馬擴閱畢此詩,當即謙笑道:“胡兄真乃大手筆,我馬擴雖不配稱什麽‘國士’,可兄這幾句倒確有鞭策之效,馬某想要從此棄武從文,也是不能得了!”

  隨著抗金戰場上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傳來,加上嶽飛、劉錡、韓世忠等輩的不凡表現,也讓馬擴不免有些躍躍欲試,他每日又開始勤於閱覽兵書戰策及習練武藝了。師師的信對馬擴也是一種很大的鼓勵,盡管此生親自戰勝粘罕的希望越發渺茫,可馬擴還是不能不將此作為此生最大的追求。

  紹興元年三月七日,一道朝旨突然下到了永州,馬擴被“降授右武大夫、和州防禦使”,並準許自便。張浚也一向素知馬擴的才具,再加劉錡的推介,馬擴本又是西軍出來的,張浚便派人前來相邀,請馬擴趕赴陝西。可是馬擴因與正在張浚幕府中參讚軍事的劉子羽生了嫌隙,再加他心知張浚乃誌大才疏之輩,因此便婉拒了張浚的好意。

  馬擴心中記掛著家人,於是他便派人悄悄潛入燕京,找到了正在那裏清修的完顏綽,此時馬家人都在她的庇蔭之下。完顏綽於是派人將馬擴的家眷護送到大宋控製區域,馬擴最終在江州與家人會合,然後一行人冒著炎暑到了鎮江落腳,此時已經到了七月間。

  對於馬擴及其家人的到來,師師真是喜不自勝,她與柳娘都已經六七年沒見了,彼此再見真是恍如隔世!柳娘除了捎來了一封完顏綽給馬擴的信,還捎來了一封完顏綽寫給師師的信,柳娘還補充道:“那完顏公主病弱得很,看樣子不是個永壽之人!”

  由於馬擴的女兒與小玉年紀相仿,兩個女孩也很快就成了最好的玩伴。看著孩子們圍繞在膝前打鬧,師師不禁對柳娘笑道:“沒想到咱們再重聚就多出來這麽些孩子,可見咱們要老了,嗬嗬!”

  “姐姐可是一點不見老,還是當年那位傾國傾城的大美人,倒是妹妹我,這回有幸南歸,子充乍見我時,第一眼都沒敢認呢!”柳娘略帶著失望道。

  “姐姐是駐顏有術,你如今有機會了,就多跟姐姐學學吧!”馬擴在一旁笑道。

  師師先是帶著馬擴全家在各處逛了逛,又殷勤備至地噓寒問暖,讓這骨肉分離的一家人漸漸有了回鄉的感覺。

  這天,當著柳娘的麵,師師問馬擴道:“子充,你如今可有何打算?”

  馬擴輕歎一口氣道:“不瞞姐姐說,信王之事,及被馬放南山這兩年,我著實有些心灰意冷,真想到三哥帳下做個衝鋒陷陣的偏將算了,最好能得個馬革裹屍而還,也是最好的結果了,嗬嗬。可是我又自負平生學兼文武,且多年參與對外和議,也算半個縱橫之士了!若是委屈做個偏將,別說我自己心有不甘,就是三哥也不舍得用我!我隻望朝廷能撥給我一支人馬,令我獨當一麵,可朝廷又如此疑忌我!我如今這處境,著實尷尬!”

  柳娘麵向北方,眼中含淚道:“五馬山眾豪傑死得何其壯烈,咱們就說不為朝廷盡忠,也該想著那些英魂,總要以收複中原故土為職誌!我若為男子,能與他們戰死一處,也算死得其所了!”

  師師不為心中一震,欽敬道:“弟妹豪氣,真不是我等庸常女子可比!”

  馬擴看著柳娘,委屈道:“你哪裏知道咱們這位官家的心思,我縱然有心,可以我微末之力,又豈能存什麽收複中原的奢望?如今敵虜兩番慘敗,南北形勢也算大定了,以我看,今後大概也就如此了,恐怕朝廷又要拉我出去和議了!”

  柳娘有些不解,當即哭道:“難道朝廷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半壁河山淪於敵手了嗎?”

  師師走到柳娘麵前,輕撫著她的肩頭,安慰道:“不瞞弟妹說,前兩年我這一心裏也都是想著收複故土、迎回二帝,可人家做兒子、做兄弟的都不著急,都一心想著保住龍位,咱們這些人手無權柄不說,還都是外人,就是急也沒用!”

  “真是咽不下這口氣!當日我等眾家小皆被金人擄獲,我報了子充的名字才免遭受辱,可,可那些姐妹和女孩……”說到此處,柳娘已是泣不成聲。

  師師安慰了柳娘半天,最後隻得笑向馬擴道:“子充,你好歹也是差點做了這鎮江知府的人,姐姐不求你別的,眼下你就回你的官場,別說立下寸功,就是論資排輩,早晚你也能坐上這個鎮江知府的位置,隻要有你在鎮江做這個父母官,我們這心裏可就踏實了,嗬嗬!怎麽樣,姐姐這個請求,你可答應?”

  “好,既然姐姐這樣說了,那我就往這上麵奔了!不求顯達於後世,但求親友得我之遮護,嘿嘿!”馬擴赧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