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公主市恩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2-21 10:16      字數:2585
  “是啊,師師姐姐的事讓我二哥很難過,他幾次都在信中自責不已!”完顏綽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淚水,“真沒想到,短短四年,恍如滄海桑田,一切全變了樣!連你也成了我們的階下囚!”

  馬擴重重地錘擊了一下麵前的桌案,悲憤道:“你那堂兄實在可恨,欺辱我國家如此,這口氣我是咽不下的!”

  “恨他的人太多了,何止你們宋人,連我國中恨他之人也比比皆是,我那皇帝叔父都有些惱恨他,我那四弟更是對他咬牙切齒,看來以後兄弟鬩牆是免不了了!他也難說有好下場!”

  說罷,完顏綽眼睛直直地盯住馬擴,看得他有些不自在,馬擴當即單膝跪地道:“公主,你放我走吧,他日我若俘獲了你們的將領,也必釋之,以為酬報今日之恩!”

  完顏綽忽然淚如雨下,一把抱住馬擴,懇求道:“子充,你還是跟我走吧,咱們再不問世事,如何?我雖然已經嫁人,可有名無實,我、我一直等著你呢!”

  這一次馬擴真真切切地明白了完顏綽的心,悵然道:“承蒙公主錯愛,馬擴慚愧!”

  “你一個人能做什麽啊,何況你已經盡過心了,難道不能重新開始嗎?就算你不管自己,你的母親、妻子、孩子怎麽辦?”完顏綽晃動著馬擴的身子。

  馬擴默然半晌,方慨然道:“公主,你隻看看師師,她一個弱女子都曉得的道理,都不惜以身殉之的大義,我一堂堂七尺男兒,難道連師師都不如嗎?若是我從此歸隱田園,不問世事,耳聞目睹二帝、大宋百姓遭殃,我的心會每日煎熬的,那還不如死了痛快!公主,你還是放我走吧,我可以答應你,若是我下次還被俘,我便跟你走!”

  完顏綽猶豫了半天,才滿含著淚水勉為其難道:“好吧,我、我明白了!”

  【收集免費好書】,領現金紅包!

  看著眼前這位多情的公主,馬擴抱憾道:“公主厚恩,我馬擴必終生銘感!”

  不過在被允許離開之前,完顏綽還是讓馬擴陪著他在當地的一座佛寺中為斡離不做了一場法事,此後兩個人又相處了多日,完顏綽這才戀戀不舍地以巧計釋放了馬擴。

  不久後,馬擴就上了真定以南的五馬山,那裏有一支由趙邦傑領導的抗金義軍。馬擴因為才幹突出,加上又曾是朝廷命官(方便同朝廷聯係以取得援助),很快成為了這支義軍的領袖。

  到了次年,信王趙榛就輾轉到了五馬山,據這位才十四五歲的“信王”趙榛稱,他是趁著金人看守不嚴之機逃脫出來的。馬擴先前並不認識信王,但憑著他對這位“信王”的考察,馬擴認定此人非真信王莫屬,因此大為振奮。此後,五馬山便開始打起了信王趙榛的旗號,以壯聲威,一時間兩河震動。

  。

  師師確實沒有死,但她的這一烈舉還是讓她險些喪命,以至於躺了兩個多月才好起來,但依然有些步履飄浮。

  為了避免粘罕的糾纏,所以斡離不對外一律堅稱師師已死,而且還為師師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葬禮。所以很多人都以為師師已經死了,以至於很快傳遍了天下,連馬擴、趙元奴甚至遠在隴右的劉錡都在幾個月後慢慢聽聞了。

  粘罕內心還是非常敬重師師的,所以並未認真追究此事,舉行葬禮時他還命人前來吊唁了一番。在粘罕走後,師師依然要低調行事,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得知真相的眾人便都沒有大肆聲張。

  到了五月間的時候,師師的身體已經大好了,而瘟疫已經開始肆虐,加上汴京已經成為宋金勢力犬牙交錯之地,未來的戰亂一定是少不了的,所以師師便提議大家都到江南去避亂。隻是路上已經不那麽太平,加上汴河也被堵塞了,要走陸路風險還是很大的,所以一切都要從長計議。

  這天大家又在一起計議,麗卿首先道:“眼下天太熱,不適宜遠行,尤其是師師的身體,還是等到八月天涼下來再說吧!汴京雖然已經起了時疫,想來不會大擴散的,張家朝廷也不會坐視不理!”

  江南的酷暑,師師雖然沒有親自領教過,但她卻有異常深刻的認知。話說元豐七年夏天,東坡先生一家乘舟自黃州沿長江而下,由於鑠火流金的炎暑,導致家中一位乳母病倒和朝雲所生的不滿十月的兒子夭折。本來江南就被師師視為畏途,若非不得已,真的不想在那裏度過餘生,隻是師師依然不忘在有生之年去往母親的故鄉一遊,因此師師點頭道:“也好,也順便再看看形勢,天氣炎熱,金軍人馬更怕熱,也斷然不會再來的!”

  張曾歎息著對麗卿道:“我也年紀老了,路上折騰不動了,我跟你娘還是留下吧,卿兒,還是你跟朱廉、珍兒、實兒一塊走吧!”

  麗卿一聽這話,著急道:“爹,這怎麽行?怎麽能留下恁和娘呢!我們這一去,此生都未見得再回汴京,我們若是走了,誰來為恁和娘養老送終?”

  “路上拖累大家不說,恐怕沒等到江南,爹先死在路上了!”張曾麵有難色道。

  “老哥你若是真不想走,那老弟我就陪著你!”王宸拍了拍張曾的肩膀,“說實話,咱們也活不了幾年了,江南再安穩,也終究不是家,何況那裏的水土,咱們這把年紀了,也未必服得住!倒不如留在汴京,恐怕還能多活幾年呢!”

  麗卿一聽這話,當即哭了,拉住老爹的胳膊道:“如果恁和娘都不走了,那我也不走了!就讓朱廉帶著孩子們走吧!”

  “這怎麽能行?”張曾著急道。

  爺倆爭論了半天,師師在一旁勸解道:“要不這樣吧,咱們一塊走,我跟姐姐、姐夫先到江南去,伯父、伯母和叔父,你們可以先留在宿州,先住個一年半載,那裏氣候與中原和江南都不同,待慢慢適應了,再往江南去不遲,侄女這個主意如何?”

  “隻怕沒人照顧,要不我跟在爹娘身邊,或者讓朱廉跟著吧!”麗卿道。

  暫時就商議出這麽一個結果,師師曉得目前時局很亂,與江南通信是很困難的事,更不想節外生枝,所以沒有把自己的近況寫信告知趙元奴。她跟雲兒當初的想法也有些類似,主要是路上太危險,師師不想讓趙元奴太擔心,還是想著到時候給她一個驚喜!

  隨著金軍的離去,眼見趙氏人心猶在,張邦昌在呂好問等人的建議下準備還政於趙氏,不過王時雍等人卻站出來反對。

  王時雍等人認為張邦昌已是騎虎難下,還政必無法善終,可張邦昌還是毅然決定還政,並獻出大宋國璽,擁立康王趙構為帝,並請哲宗時被廢除的皇後孟氏垂簾。其後,張邦昌親往南京應天府還政,伏地慟哭請死,惹得一眾人對他頗為同情。

  趙構即位後,在陳東等人的請求下,趙構立即啟用了李綱,而李綱複出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彈劾張邦昌,趙構雖然欲殺之而後快,可一時師出無名,且礙於張邦昌還政的麵子,隻好將張邦昌暫貶為節度副使。

  不過為免夜長夢多,更為了殺一儆百,趙構還是尋出個由頭殺了張邦昌,時為靖康二年十一月,王時雍等人也被一並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