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一節、汴京初戰(上)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9:51      字數:2096
  第二十章、簾外擁紅堆雪

  一汴京初戰

  “四弟,如今得到了確報,那南朝的太上皇已南下了,我們在南朝收買的細作準備將他擒獲,此舉未必能成!不過為兄想擇一勇將率數百精騎星夜兼程,前去接應,若是那些細作們得手把趙老官家交給咱們最好,若是他們不能得手,咱們反一舉將趙老官家擒獲,那就為我朝立了一大奇功!此番前去,以輕兵深入敵境,風險甚大,為兄不放心他人,不知你可有此膽魄?”

  此時站在斡離不麵前的,正是他的同父異母弟完顏兀術(漢名完顏宗弼),雖然他才十八歲,可已因“少年勇銳,冠絕古今”而被提升為正四品的行軍萬戶,對於哥哥的這番問訊,年輕氣盛的兀術自然沒有不應的道理,所以他當即拍了拍胸脯道:“隻要二哥給我派個向導就行,我必將那趙老倌給一舉擒拿!這南朝也真是沒有人,若有個一兩千人死守黃河,我師都很難過來!”

  斡離不看著自己這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兄弟,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道:“想當年,那霍去病為嫖姚校尉,領勇騎八百深入漠南,斬獲甚眾,其中不乏匈奴親貴、高官,霍去病由此受封為冠軍侯!當年他也就十八歲!如今時移世易,我們這些漢人眼中的‘蠻夷’卻要以輕兵深入漢地了,若真的能將趙老官家擒住,必將名留後世!不過,凡事不能強求,為兄不求你必成!不要看今日這南朝如此不經打,就一味輕之,那是必要吃大虧的!南朝人才濟濟,隻是那趙官家不善於選拔和使用而已,日久知恥後勇,氣象必然不同!總之你此一去,能擒獲那趙老官家固然好,大大有利於我兩國和議,切記不可慢待了他;若是不能擒住,也不要勉強,總要以自保為上,順便查探一下南朝中原的地理,此為要事!”

  “好的,二哥的話我都記住了,一定不爭一時之強!”兀術行禮道。

  兄弟二人這番對話是初四的晚上,次日一大早兀術便帶著五百精騎向東南而去。

  這支隊伍一路過州跨府,都未遭遇到宋軍的攔截,反而在兩天後與徽宗的殿後人馬遭遇上了。經過一番激戰,不堪一擊、驚慌失措的宋軍在丟下了千餘匹禦馬之後匆匆退到了淮河南岸,兀術心知無力過河,隻好趕著這些繳獲的禦馬向汴京去同金軍主力會合。

  汴京城西北有個地方叫牟駝岡,這是一片如同沙堆的高地,三麵環水,靠著一個叫作霧澤陂的水塘。此處乃是皇家用馬的馬廄,養著兩萬多匹禦馬。

  就在初五這天,郭藥師忽然求見斡離不,專門提到了牟駝岡的事情,郭藥師建言道:“末將曾受邀去過那牟駝岡打馬球,故而曉得其所在,如今聽探子回報說汴京內外已大亂,想來那牟駝岡定然防守未備,末將願領一支先鋒,連夜殺奔牟駝岡,奪下此處,如此不但可得馬匹之助,亦可繳獲不少草料!”

  斡離不想了想,覺得可以一試,因而勉勵道:“此議甚佳!將軍可領三千人馬為先鋒,本帥隨後即到!待將軍得手,本帥必為將軍請功!”

  由於馬匹和草料都不便於運進城去,要帶著如此眾多的馬匹轉移也是不易,欽宗一時又不舍得將它們分了吃肉,因此牟駝岡禦馬的安危就暫被拋之腦後。到了初七這日,郭藥師所帶領的金軍先鋒就殺到了牟駝岡,駐守於此的宋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金軍成功地將禦馬一網打盡。

  金軍先鋒還不知足,還想著趁宋軍不備得些便宜,因而隨即又展開了對城西的水門宣澤門的攻勢。

  金軍派出了數十艘小船,順著汴河水而下,在船上放起火來,試圖燒毀宣澤門上的水閘;一旦水閘被毀,金軍就可以通過水道入城了,不過水門兩側還建了兩條與城牆垂直的牆,將河岸夾住,此謂“拐子城”,守軍可在城上放箭,以保護水閘。

  李綱聞聽牟駝岡失守後,不由大驚,他立即趕到了宣澤門,要好好地抵禦住金軍的首次進攻,以提振守軍的士氣。

  李綱帶往宣澤門的,乃是從十幾萬守軍中特意挑選出的兩千敢死之士,在將要登上拐子城時,李綱對大家高聲說道:“那金人也不是天神下凡,隻要大夥同心協力,一定能將金人挫敗,本大人親自在大夥身後為大夥擂鼓助威!”

  說完,李綱就開始“咚咚咚”地擊打起一麵大鼓,兵士們見狀,一時義武奮揚。隨著那激動人心的鼓聲,大家開始陸續登上了拐子城。

  兵士們用長溝將火船鉤到了岸上,再用石頭將船砸毀。此外,水中還安置了很多杈木,以遲滯火船的流速,若是火船最終既避開了長鉤又避開了杈木,那等待它們的便是從蔡京家運來的假山——由於缺乏石料,又見蔡京父子已經離京,李綱便命人搬出了蔡家的假山扔到了宣澤門前的水裏;火船一旦靠上假山,就很難再靠近水閘了。

  經過這番頑強的固守,金軍在傷亡了幾百人後,眼見無法攻破水門,又未討到什麽便宜,隻好先行退去了。

  。

  在欽宗君臣看來,斡離不也不是那蠻不講理之人,何況他還是大宋的舊友,所以時為太宰的李邦彥、少宰張邦昌便悄悄請準了欽宗,準備派人出門去金營中打探一番。

  “金軍遠來,必然勞頓,朝廷可派出使節以犒軍名義出城!那斡離不元帥絕非嗜殺之徒,臣當日曾親見他與太上皇談笑風生,也聽聞金軍此次南來並未屠戮我民,我使節正可借機試探斡離不元帥一番,看看兩方有無和議的餘地!”李邦彥上奏道。

  欽宗表示同意,詢問道:“那派何人出城為宜?”

  “啟稟陛下,那尚書駕員外郎鄭望之忠於朝廷,又一向勇於任事,可堪當此任!”張邦昌推薦道。

  “好,那就讓此人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