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太上皇帝(上)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5      字數:2188
  給事中吳敏力主抵抗,徽宗便任命了他為門下侍郎(副相),吳敏立即推薦了李綱。那撰寫詔書草稿的宇文虛中此刻也力主抵抗,徽宗於是命宇文虛中同吳敏一起負責召集勤王之師,主要的希望還是在於西軍。

  次日,童貫拿著金人的檄文呈遞了給了徽宗,其中多有對自己為政的指斥之語,徽宗於是對童貫歎息道:“看來金人對朕怨氣頗重,朕還當趕緊退位,以堵住金人的口實!此外朝廷當派出一位求和使者到那斡離不軍前,以重利予金人,望能平息兩家戰火!”

  此時童貫、蔡京等人滿腦子想的都是盡快離開汴京這處危地,隻要他們到了南方,憑著徽宗的旗號,依然可以保有半壁江山,保住權柄不失。所以他們對於徽宗的主張並無異議,隻是徽宗要求拿出三萬兩黃金來,可朝廷如今實在拿不出這筆重金,徽宗隻好將祖傳的兩個各重五千兩的金甕給熔掉,製成了金牌讓使臣帶走。

  在與蔡京、童貫商議後,徽宗決定即刻就傳位給太子,以免夜長夢多。計議已定,到了午後時分,王順便前往東宮宣召太子,口稱徽宗因積勞成疾突然臥病在床,特召太子前往福寧殿囑咐要事。

  趙桓已經聽到了些風聲,去之前東宮屬官還特意提醒他,如果徽宗執意要傳位,那為著江山社稷,能接還是接了吧!趙桓曉得父皇是執意要南逃的,故意把汴京這個燙手的山芋遞給自己,分明就是拉自己出來頂雷!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豈能不亡?也隻有把這副膽子挑起來,才或有一線生機!

  趙桓依舊帶著幾分忐忑走進了福寧殿,此時鄭皇後等領後宮諸妃正在徽宗病榻前侍立著。趙桓跪在徽宗病榻前行了禮,徽宗坐起來道:“桓兒,朕突然病倒,京中大小事辛苦你了,你可有什麽要說的嗎?”

  趙桓看了看鄭皇後,鄭皇後給他使了個眼色,趙桓便痛哭流涕道:“兒臣別無所求,隻願父皇龍體盡快康複,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已經讓太醫看過,朕這病一時半會兒是好不了了,如今情勢危急,為免誤事,你就把朕的位子給接了吧!這也是便宜之計!”徽宗也裝出一副虛弱的樣子。

  趙桓正要推脫呢,哪知幾個內侍突然上前架住了他,不由分說便將禦衣給他穿上了身。事發突然,趙桓有些反應不及,於是拚命掙脫,哭著跑到了一根柱子旁,死死地抱住那柱子大哭道:“父皇何必如此苦苦相逼!兒臣受不得!”

  “你若不受,便是不孝!”徽宗厲聲道。

  “若是受了,更是不孝!”趙桓越發哭得厲害了。

  鄭皇後見狀忙跑到太子跟前,小心勸慰道:“桓兒,你也是二十好幾的人了,怎麽還沒有這份擔當?是要天下人恥笑咱家無人嗎?”

  “母後——”趙桓萬分委屈地看著鄭皇後,“兒臣,兒臣尚乏曆練,還想在父皇身邊幾年……”

  “你父皇五歲喪父,十九歲就接了大位,何曾在你皇祖父跟前曆練過?”

  母子兩個原本已經說好了,這個大位趙桓是必接了;可事到臨頭,懦弱膽小的趙桓又慌了神兒,弄得鄭皇後著急不已。她一個勁兒給趙桓打氣,到最後趙桓隻是哭,鄭皇後便指揮著內侍將他從柱子旁移開。那趙桓已經不像先前那般強力拒絕了,隻是任由眾人給他穿好了禦衣,又任由眾人挾持著往大慶殿來。

  一路上,趙桓還是抗拒著不肯走,當他被架上乘輿時幾至氣絕,眾人隻好把太醫找了來,把趙桓用針紮醒了,才繼續抬著他疾步前行。等到了大慶殿時,一眾的親王貴戚、宰輔、高官們都已被宣了來,在此等候。趙桓眼見已一切就緒,好說歹說,總算完成了新君即位儀式。

  經過與群臣們的一番商議,趙桓改年號為“靖康”,取“日靖四方,永康兆民”之意。

  新君已立,當有新氣象才是,在陳東心中壓抑了多年的憤懣終於可以發泄出來了。

  廿六日午後,天氣陰冷,陳東、潘琪等幾個要好的同學正在學舍中不無憂慮地議論著近來的朝野變局,隻聽陳東激昂道:“如今新皇繼立,朝政當有更革,我等處國家危亡之秋,怎能不思振奮?眼下可不是良機嗎?諸兄可有何良圖?”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可不正是掃除那幾個巨奸的良機嗎?若想振奮天下人心,必自懲惡揚善、更革人事始!”一位平素言辭激烈的太學生道。

  潘琪是陳東的同舍生,兩人非常要好,隻聽潘琪激動道:“不如咱們就邀集眾同學,給朝廷上萬言書吧!天下士氣沉淪已久,我等豈可坐視?今日就是拚得一死,也要給後世知道,我等乃是奮爭而死,為天地存一股正氣!”

  其他幾位同學都興奮地表示讚同此議,陳東看了看大家,欣喜道:“既然如此,那事不宜遲,今晚當草擬此書!”

  “好,少陽兄文章勁迅有體要,且兄又是我輩之領袖,那此事還是拜托少陽兄了!我等在一旁備參謀,嗬嗬。”潘琪拱手道。

  “好,東自當義不容辭!”陳東神色慢慢的和緩下來,“大敵當前,兄等可有何良策?”

  眾人麵麵相覷,潘琪慨言道:“若兄已有成竹在胸,不妨道來!”

  陳東掃視了一下眾人,一笑道:“既然眾兄如此謙讓,那東就鬥膽直言了!想當日契丹犯我神州,真廟禦駕親征,抗敵於澶淵城下!汴京、西京之地乃我朝祖宗陵寢所在,若女真渡河,當是奇恥大辱,亦為兵家不取之舉!為今之計,不妨敦請今上仿效真廟,禦駕親征,軍心士氣必受鼓舞,當可一戰而挫敵!”

  眾人都覺得此議雖好,可新皇會有這等膽氣嗎?眾人不好直言,最後潘琪隻得勉強道:“少陽兄所見甚是,我等且盡人事,做此一番努力,隻當提振一下民心士氣,盡看朝廷如何決斷吧!”

  “好,我就在萬言書上加上這一條!那咱們再商議一下相關事宜,謀劃周全了才好!”陳東說著,便去取來了紙筆,開始了萬言書的草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