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宋金開戰(上)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5      字數:2232
  已經成為郡王的童貫的架子顯然比以前大多了,那神色十足的模樣,仿佛換了個人一般,隻聽他趾高氣揚道:“子充啊,你一心為國,確是一片赤誠,本王甚是欣慰!可你畢竟年輕,那十萬之師豈可輕動?再說,你可有十足的把握,確證那粘罕即將犯我?”

  “十足的證據自是沒有,可那粘罕我卻是曉得了,此人甚是貪暴,且有劉彥宗、耶律餘睹、蕭慶之流在他身邊聒噪、慫恿,早存了侵我之念!先前那些蛛絲馬跡也是卑職親見的,此外山後多有我耳目,女真軍馬不斷前來駐紮,這豈非異相?若是再延宕數月,恐怕女真軍馬已完成了布署!”

  “那女真軍馬究竟有多少?一千還是一萬?你若無十足的證據,叫本王如何上奏朝廷?你連我都無法說服,又叫我如何去說服那些朝中大員?”

  “卑職還聽說,那常勝軍隻有郭太尉尚有報國之心,其麾下張令徽、劉舜仁之徒,皆因張覺被殺一事對我朝心生怨望,日久必生禍端!”

  “這種事也拿來說,那郭藥師是吃素的?”

  兩個人最終不歡而散,不過馬擴從王生那裏得到了消息,若他今後想傳遞什麽信息,就可去找趙元奴,且不須寫信。馬擴隻得去了會仙酒樓見了趙元奴,希望師師再向官家進言,務必要童貫再往太原一行,以就近查探金人虛實。

  趙元奴如實把話傳給了師師,師師隻好再次勉為其難,將自己好好地裝扮起來。這一次倒還順利些,徽宗當即答應了師師的請求,徽宗長歎道:“那馬擴是個好漢子,朕就聽他一回,也難得你們這般憂心國事!朕這心裏隻是怕,真怕被你等不幸而言中!”

  哪知就在童貫剛到了太原,粘罕就派了人來,指名要見童貫,聲稱此行乃是前來商議向大宋交割山後之地的。這明顯是粘罕的計謀,他已經聽聞童貫的到來,猜測必是宋朝起了疑心,因而才決定來個瞞天過海。

  金使的說辭打動了童貫,令他信以為真,童貫當即將這一喜訊上奏朝廷。徽宗大喜過望,立即責成童貫派人前去商談山後交割事宜。哪知就在這之後不久,卻從中山府接二連三地飛來了奏報。

  一份十月五日奏報中稱:“探報,粘罕與耶律餘睹統領女真軍馬前來蔚州柳甸,正在大點軍兵。”

  一份十月十八日奏報中稱:“探報,金人選派女真軍兵一萬五千人,以及遼東一路選派的渤海軍五千人、奚軍兩千人、鐵離軍兩千人,分道前往平州和雲中府,並已屯駐於兩路。”

  一份十月二十一日奏報中稱:“探報,金人正在本國選派女真正軍以及漢兒軍,漸次前來雲中府等處。又奏:金人於蔚州和飛狐縣等處屯駐聚集軍馬,收集糧草——各路探報均稱金人欲來侵犯邊界。”

  一份十一月三日奏報中稱:“探報,粘罕下達行文命令,要求雲中府所轄各縣主管之鄉軍,每人均要帶足規定的軍械物品以及行軍營帳,趕赴雲中府繳納,並於山西一帶增派屯駐兵馬。”

  一份十一月十七日奏報中稱:“探報,金人平州都統命令所屬各縣選派丁壯充軍,並有一路軍兵前來奉聖州屯駐。”

  形勢越發明顯了,徽宗徹底慌了神兒,群臣隻好安慰他說那郭藥師和常勝軍必能做北境的“萬裏長城”。可他尚不知道的是,完顏吳乞買已於十月七日正式下了詔書,號令諸將伐宋!

  。

  童貫立即派出邠州觀察使辛興宗和馬擴再往雲中粘罕軍前,商談山後交割之事,並借機刺探一番軍情。

  十一月十九日,馬擴一行人臨走前,童貫還特意交代道:“見到粘罕,休要與他爭那些個無謂的禮數,隻將大事了卻即可。此外,隻談交還蔚、應兩州及飛狐、靈丘兩縣就行了,其餘土地盡數劃給金人。切記,千萬將粘罕究竟有無南侵打算打探清楚!”

  莫非是朝廷改了主意,要以犧牲土地的形式賄賂金人嗎?這到底是童貫的主意,還是官家的主意呢?馬擴心裏很納悶,不過他也懶得追問了,因為他心裏已十分清楚此行的結果,隻是還須了解金人南下的遲速。

  馬擴一行人從太原北上代州,然後取道通往應州和雲中的邊境戍口茹越寨,準備進入金人控製區。哪知才到了茹越寨,馬擴就聽到了一則令人不安的消息:粘罕已經差遣前不久從隆德府叛降金人的必勝軍,先期從五台山、繁峙縣邊界山路向南進兵,而另外一路從易州逃往金人的常勝軍韓民義部,則從飛狐、靈丘一帶向南進兵,探聽宋朝邊防虛實。

  “此事不妙,還請觀察趕快寫條陳備述金軍最近行止,望童宣撫趕快備邊!”馬擴對辛興宗進言道。

  “子充,還是你熟悉邊情,由你來草擬吧,我複核一眼就行!”

  馬擴於是立即寫好了一道給童貫的條陳,經過辛興宗審閱後,便以“急遞”的形式直送太原宣撫司。不過,馬擴心裏還是有些忐忑不安,那童貫終究是個顢頇之輩,缺乏判斷這等軍國大事的眼力。

  等馬擴一行人入境雲中後,粘罕立即命人留下了宋使的隨從,隻允許兩位使節帶三位隨從前往。等見到粘罕後,粘罕便以“庭參”之禮要辛興宗和馬擴下拜,馬擴等人不是朝廷派出的國信使,又有童貫的交代在先,在爭執了兩句後,隻好滿足了粘罕的請求。

  馬擴說明了來意後,那粘罕卻避而不答,還調笑道:“你家是不是沒有人可以使喚了,隻將大事委任宦官?”

  辛興宗、馬擴二人默不作聲,粘罕於是說落道:“山後土地歸於貴朝最初那確實是答應過的,此乃本朝大聖皇帝之恩情,隻為報答你家趙皇帝‘海上之盟’交往情誼,而且各自也立下誓書,要永遠和好。但沒曾想,我大聖皇帝剛剛駕崩,棺槨未及運歸本國,原先議定之兩國邊境土地尚未交割完成,貴朝就違背誓約,暗中接納張覺,又接納契丹逃去之職官和民戶,實叫本朝上下心寒不已。本朝累次前來索取,貴朝隻是虛行文書,一味誇耀什麽幅員萬裏,國富民眾。本朝雖隻是個偏隅小國,卻從未敢失掉道理,現今正想同貴國大致辯個是非曲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