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一節 功虧一簣(上)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5      字數:2116
  第十六章、悵神宵而蔽光

  一功虧一簣

  就在馬擴父子伴送金使的那些日子裏,宋、遼之間發生了幾件大事,這直接促成了所謂第二次伐遼戰事的啟動。

  先是駐守涿州的遼國“常勝軍”統領郭藥師突然率領所部歸降宋朝,接著易州人高鳳也以城降宋。郭藥師頗有些善戰之名,一向畏敵如虎的劉延慶受此鼓舞,於是在郭藥師的陪同下率軍出雄州渡過了白溝,並占領了新城。這還是宋軍主力第一次渡過白溝,不過他們卻沒有遭到遼軍主力的還擊,遼軍似乎是在不斷的收縮防線,一直退守到了盧溝河以北。

  這個郭藥師是渤海鐵州人,從血統上看他非漢非遼也非金。還在遼軍連遭金軍重創之後,耶律淳便招募了流落在燕京附近的遼東饑民與征戰女真的陣亡將士的親屬(多為漢兒)為兵,使之抱怨於女真,號為“怨軍”,郭藥師被任命為這支隊伍的主帥。耶律淳稱帝之後,才將這支隊伍改名為“常勝軍”,並擢升郭藥師為諸衛上將軍、涿州留守。耶律淳病亡後,郭藥師認為北遼大勢已去,加上當時人心惶惶,各種流言蜚語,郭藥師隻得毅然決定率麾下的八千人馬舉城降宋。

  形勢一片大好,徽宗接報之後欣喜異常,居然大筆一揮將燕京改稱為“燕山府”,附近的各州也一律賜名改稱,隻待大宋將其收入囊中。徽宗鼓舞前線將士再接再厲,一舉收複燕雲。

  十月十九日(甲辰),數路大軍會師涿州,並進軍至良鄉縣盧溝河附近,與蕭幹、耶律大石率領的不滿兩萬的遼軍隔河對峙。廿三日上午,劉延慶召集諸將商議入燕之計。

  會上,郭藥師提議道:“與其在正麵同遼軍死拚,倒不如來它個暗度陳倉!末將有一個奇襲燕京的計策,說出來供劉帥並大夥斟酌!”

  郭藥師對於燕京一帶的地理及守衛非常熟悉,所以他提議宋軍應當選派一支輕騎繞道由固安渡過盧溝河,經安次奔襲燕京。郭藥師還設想,宋軍抵達燕京城下,城內漢民知道王師已至,必為內應,如此則燕京必得。

  劉延慶甚為嘉許此計,便一麵加緊準備,一麵緊急呈報給了恰好前來巡視的童貫,不想此舉正中童貫下懷,童貫大喜過望道:“如此甚好,事不宜遲,今晚就行動吧!”

  原來童貫早就與李處溫、李奭父子搭上了關係,隻待合適的時機他們就可舉兵響應宋軍;而且那李奭還成了蕭後的姘夫,正是在兩人床笫之歡時,蕭後得意洋洋地口稱師師乃是遼人的細作(蕭後聽風就是雨,自己其實也是糊塗的),是李奭便將這一重要信息報知了童貫。

  在宣撫司下令後,劉延慶便命楊可世、高世宣兩員大將率領精兵六千人實施奔襲行動,以郭藥師及其部將甄五臣作為先導。在行前郭藥師還對劉延慶道:“此一去,未必沒個閃失,為保萬無一失,還望劉帥派個親信的大將作為後繼,以接應我等的行動!”

  劉延慶點頭同意,表示道:“就讓犬子光世選用一路精兵,為諸位後援!”

  郭藥師並不了解劉延慶、劉光世父子,聞聽此言便放心地上路了。

  郭藥師對於前往燕京的道路可謂非常熟稔,趁著深夜時分,這支人馬輕易就越過了遼軍的防區,直撲燕京而去。二十四日天剛放亮,宋軍偷襲部隊的前哨人馬就已神不知鬼不覺地趕到了燕京城下,宋軍以幾十個人混雜在燕京東門迎春門外等待進城的百姓中,等到早晨城門一開,便發起了突然襲擊,殺死毫無防備的守軍數十人,一舉奪得了迎春門。

  主力人馬隨即入城,他們分兵七路神速占領了燕京外城的七座城門。這次行動出奇得順利,以至於燕京百姓都沒有反應過來,市麵上依然如常。好半天城內的漢兒們才反應過來,他們驚喜萬分,很多人還紛紛登城去協助宋軍守城。

  宋軍原本應該集中兵力一舉拿下皇城,可是偏偏有一些官兵卻被這突然到手的巨大勝利衝昏了頭腦,居然開始忙於飲酒作樂、搶劫財物,更有甚者甚至開始奸女。還有一些久受契丹、奚人欺壓的漢兒,以及一些市井流氓,趁亂開始打殺城中的契丹和奚人,結果反遭到契丹和奚人的猛烈反擊;部分宋軍官兵前來助陣,一時間殺得到處是屍橫遍野。

  與此同時,攻打皇城的行動卻很不順利,這時楊可世不免有些擔心起來。他帶來的這支隊伍是從各部裏挑選來的,所以對他的命令此時也隻當耳旁風,尤其是原來劉延慶的那些嫡係,楊可世於是急得大罵道:“這些醃臢潑才,怎得軍紀廢壞至此,可是坑死俺了!”

  郭藥師隻得安慰他道:“咱們的援軍馬上就到,務必堅持到援軍來到!”

  楊可世還巴望著皇城內的李處溫父子能策應一下,哪知城內毫無動靜,反而各處的契丹與奚人越發死戰,令此時已經有些人困馬乏的宋軍吃虧不小。

  雙方戰至中午時分,楊可世才從一位自皇城裏跑出的漢兒士兵嘴裏得知,李處溫、李奭父子已因起事失利被誅滅了全家。楊可世本已有些恐遼情緒,此時越發慌亂起來。

  。

  在此之前,聞聽宋軍入城之後,李處溫父子當即點起家兵、家將,打著勤王護駕的名義到了皇宮外麵。

  李處溫父子進宮見了張皇失措的蕭後,先是報知大事不好,接著便建議蕭後不如開門請降。蕭後與李奭勾搭成奸,原本也有借此降宋以自保的意思。哪知當蕭後登上了皇城宣和門,看到了外城中契丹與奚人被屠戮的場景,當即被嚇得絕了降宋的主意,連忙密遣人召蕭幹回兵來援。為了鼓舞士氣,蕭後竟然親自施放箭鏃,還四處鼓舞守軍抵抗宋軍。

  這邊李處溫父子久等蕭後不回,又聽說蕭後改了主意,他們以為宋軍必勝,倉促之間於是舉兵,結果反遭誅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