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出使燕京(下)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5      字數:2293
  過了一天,遼人在夜幕時分又派了人來,稱:“我朝李相公自外地回朝,南朝書榜他並未看見,所以再來相借!”馬擴爽快給了來人。

  官居門下侍郎的宰相李處溫想閱覽書榜,可是先前蕭夔等人借去卻未加以謄錄,還試圖迫使馬擴收回書榜;如今又前來索要,可見遼朝君臣對於是否接受宋方的“諭降”之議,仍處於搖擺之中。在馬擴臨行前,童貫還告訴了他一個秘密,原來那李處溫是馬植(趙良嗣)的表叔,李處溫必定有意南投。

  又過一天,姚璠一大早跑來叮囑馬擴道:“朝廷已經商議決定,明日想讓宣讚朝見陛下。隻是麵聖時,宣讚說話最好可以委婉些,如此也便於交談!”

  看來,經過這一天的商議,北遼君臣最終還是決定向宋朝屈服,馬擴此行看來將全勝而歸。興奮之餘,閑來無事的馬擴便好好地遊覽了一番淨垢寺。

  可沒想到的是,到了入夜時分,那姚璠、蕭夔等人再次來到了淨垢寺,一個個看起來趾高氣揚的,跟先前那副謙卑的態度簡直判如兩人,他們圍住了馬擴,開始你一句我一語地指指點點。

  他們洶洶而言道:“南朝妄自誇耀兵多將廣,卻不思量道義何在,以致人心不順,軍無鬥誌!昨日種師道派遣楊可世一軍渡過白溝,來犯本朝,卻不料我軍稍稍迎擊,南朝人馬便望塵而逃!若不是本朝珍惜兩國曆來的友好情義,這會兒大軍已經直搗雄州了!”

  馬擴聞言,心裏不由“咯噔”一下,看來自己最擔心的事情究竟還是發生了——其實他之所以接受童貫的差遣,還是出於對宋軍戰力的擔憂,兩軍最好不要交戰,他也像官家一樣希望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萬一戰敗,不但會危及自己的談判籌碼,更會引來金國方麵的輕視!

  馬擴已經多年未在西軍待過,此番再次見到昔日的同袍,固然欣喜若狂,可他也真切地看到了一個在童貫統馭下、鬥誌有些渙散的西軍!而且遼軍與金軍作戰多年,甚有戰陣經驗,可西軍則好幾年沒有打仗了,何況很多還是新兵。看來大石早已在注視和掌控一切,輕易地就窺破了宋軍的實力,尤其是統馭方麵的重大弊病!馬擴意有所動,忽然想起來那個劉宗吉多半也是大石派來故意詐自己的!

  “貴朝一麵遣使談判,一麵又發兵進攻,卻又這般快地潰敗而逃,還有什麽顏麵見人?從今往後,貴朝何時才能消停這種出爾反爾的伎倆?”三人繼續嚷嚷道。

  麵對此等咄咄逼人的氣焰,馬擴有些進退失據,畢竟當前的軍情他是一無所知,乃至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應對。三人越發得意,話鋒一轉,又威嚇道:“更何況,宣讚還有私下接納劉宗吉,相約將我軍情報獻於童貫這段故事!實不相瞞,那劉宗吉此人現已自首!”

  說著,姚璠從懷中取出馬擴先前交給劉宗吉的親筆書信和那隻鞋子,勃然而現一種人贓俱獲的義憤填膺,惡狠狠道:“宣讚還想全身而退嗎?”

  馬擴竭力壓製住心中的慌亂之情,裝作鎮定如常道:“馬某這次來使,並非尋常所見‘禮貌之使’,每每謹小慎微,瞻前顧後,唯恐一著不慎,給兩國關係生事添亂。這次馬某乃是‘招納使’,劉宗吉前來表獻忠誠,馬某豈能不予接納?”

  三人一愣,馬擴繼續道:“本朝大軍此次前來,原是奉旨不殺一人的,昨日戰事一定是我軍在立旗招安,卻不料貴朝軍馬會偷渡界河,所以才被打敗的!”

  三人又一愣,馬擴厲色道:“你等休得高興太早!倘或我宣撫司申請朝廷取得正式討伐開戰之命,等我西軍全部聚集開到,大開殺戒,恐怕也非燕京百姓之福啊!”

  三人相視錯愕,蕭夔驚異道:“南朝莫非是派宣讚來做死間的?真沒想到,南朝視士大夫之命如草芥啊!”

  “馬某此次前來,原本打算以一己之命換取全燕百姓之命,你等若有醒悟,那麽咱們一同活命!倘或執迷不悟,那也不過是一同赴死罷了!但求一己生還,豈是馬某之誌?”馬擴真沒想到今日竟要施展自己的辯才,“況且你等說馬某是死間,豈不知兵家用間乃是下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理而言,有人用間可以大勝,有人則會大敗!或是敵強我弱,或是敵我勢均力敵,唯有如此形勢,用間方可起到分解對方力量之效用!而今貴朝之情勢,在兵力上你等自己瞧瞧,可有我朝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嗎?倘或不念咱們鄰國之間的曆來交好,本朝大軍就分兵數道,整齊隊陣,一起殺來,卻不知貴朝還能拿什麽來抵禦?你等怎不想想這些,哪還有什麽閑工夫在我等使人跟前虛言死間之禍福?”

  三個人被駁得啞口無言,氣焰一下子就短了七八分,隻好唯唯而去,臨了拋下一句話:“明日析津府【2】自有處置!”

  “馬某就在此恭候處置!隻是休得處置錯了,否則,一旦讓燕京百姓血流成河,那還有什麽可值得慶幸的?”

  三個人走後,馬擴全無驕傲之感,隻是心頭陣陣痛楚。看來此行是要無功而返了,那耶律淳指定是見不成了,都怪這個童貫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更壞了朝廷的大事!

  此後的三天,不要說析津府的人,就是姚璠等人的影子也都不見了,淨垢寺中異常清淨。可是馬擴心中卻是焦急萬分,想來兩軍仍在激烈拚殺之中,他被困在這佛門勝地,隻能不斷祈願西軍能夠力挽狂瀾!

  廿六日晚間,忽然來了一班人,運來了一大堆送行時作為饋贈的錦綺衣襖等禮物,以及一些送給馬擴隨從的銀絹物品。領頭的便是先前負責結伴的蕭奧與禮部郎中張覺,他們對馬擴道:“明日就請宣讚回去了!”

  “馬某未見九大王,亦未得貴朝回書,豈能收下這些禮物?”

  蕭奧答聲道:“李門下所傳聖旨稱,賜予交付此等禮物本有先例,宣讚還是請留下吧!”

  遼方如此示好的舉動,也在馬擴的預料之中,固然他們有幸在一戰中大敗宋軍,可還是難以從根本上扭轉危局,雙方總還是要坐下來好好談談。

  果不其然,遼方以秘書王介儒與都官王仲孫為使者,帶著北遼的正式回書,要同馬擴一起前往雄州,與童貫商議兩國大事。

  【2】燕京的府衙,類似汴京有開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