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一節 也立麻力(中)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5      字數:2094
  第三,倘若大金來日滅掉了遼國,盡有其地,則宋人“何敢不奉我幣帛,不厚我歡盟”?那時,若大金欲向南麵開疆拓土,宋人將以何人抗拒?如今,又何必多此一舉,與宋人跨海講好呢?

  眾人大多傾向於向宋人示強,隻有粘罕出於持重計,站出來道:“宋人處四戰之地,若無兵力,安能立國強大如此?我人不可輕看他們才是!我等還當從長計議,讓宋使多留些時日無妨。”

  阿骨打也傾向於慎重,當他私下問及次子斡離不的意見時,斡離不道:“兒臣聽說此次同來我國的馬大夫之子,乃是南朝的武狀元,父皇難道不想看看此人的身手嗎?若是當真不過爾爾,那咱們也不須跟宋人太過客氣!兒臣還聽說那宋朝國君一力打壓我佛門弟子,當真可惡至極!”

  斡離不早年修習漢文、契丹文時因緣際會信了佛,又因阿骨打的兒子們皆稱“太子”,所以斡離不便得了一個“菩薩太子”的美稱。他信仰較為虔誠,因此護教心切,對於那些敵視佛門之人,都視作應當掃除的惡魔;在他看來,佛門弟子雖不可妄動殺生之念,但亦可以殺止殺,此為大功德。

  斡離不的一席話,讓阿骨打忽有所悟,即刻閃現出一個念頭,道:“過幾日就到了咱們‘打圍’的日子,不妨把那馬家小子邀上,看看他的身手再說!”

  【1】今黑龍江、吉林間拉林河。

  【2】在今山西大同地區。

  馬擴是此次唯一受邀參與金人“打圍”的宋人,馬政見金人商議了這麽些日子尚無回複,因而不無擔憂道:“擴兒,金人聽聞了你的來頭,這是要借機示威呢!恐怕也是想借機試探一下咱們的虛實!你的騎射功夫,為父倒也放心,但切記不可盲動,不可逞能!要沉得住氣,展現出我大國的氣度來!”

  “爹放心,我一定見機行事!”馬擴沉著道。

  “這北地酷寒,不比咱們中原,你要留心些,多看多學!”

  對於“打圍”之事,馬擴確實是熟悉一些的,像兵學名家、沈括之舅許洞所編撰的《虎鈐經》中就有過專門的介紹:“校獵,一人守圍地三尺,量其人多少,以左右兩將為校頭,其次左右將,各主士伍為行列,皆以金鼓旗為節製。其初起圍張翼,隨山林地勢遠近部分。其合圍地,虞候先擇定訖,以善弧矢者為圍中騎。其步卒槍幡守圍,有漏獸者,坐守圍吏。大獸公之,小獸私之,以觀進止之節。亦教之一端也。”

  在大宋的武學名著《武經總要》中還繪有一張“打圍草教法圖”,更顯得生動直觀。

  此次“打圍”之地遠在數百裏之外,此處地勢平坦,草木叢生,幾乎看不到什麽人煙。一般每三五裏路之間,才有一兩個以族為區別的營帳區,每個族的營帳也不過三五十家。當地不種穀麥,隻種一些實如黍米的稗子和春糧。

  在這一路上,馬擴有幸近觀了一番阿骨打的行止:隻見他依舊保持著早年的習慣,毫不在意自己的尊貴之軀,每天一大早隻在積雪上覆蓋一張草席,再墊上一張虎皮便背風席地而坐,麵前則靠著燃燒柴草取暖。

  “怎麽樣?馬教諭,可還吃得慣?”當阿骨打看到馬擴對著手中的生肉似麵有難色時,不禁笑了起來,“其實我們平素也不大吃這個,這生肉吃起來味道很壞,而且吃了很多也不能管飽,隻是我等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白山黑水之地,難免有不能生火之時,平素練習著吃些生肉,也是以備不測的意思!馬教諭若是實在難以下咽,不妨就拿火烤一烤吧!”

  馬擴少年時在陝西一帶生活,為了磨練自己以適應殘酷的戰爭環境,曾跟劉錡等人一起吃過生肉,不過後來確實沒再怎麽吃過,因為當真味道很差,尤其需要一副好牙口。此番馬擴不想讓金人看扁了,更覺得這也是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於是指著自己一身的皮衣笑道:“我們漢人有句話,叫‘入鄉隨俗’,這才是對東道主的尊重!”

  說著,馬擴便學著女真人的模樣吃起了切成塊的生肉,先前那溫文爾雅的模樣頓時被拋到了九霄雲外。那在一旁陪坐的斡離不不由讚歎道:“你們宋人能屈能伸,就像那臥薪嚐膽的越王,當真了得!”

  金國的這位“二太子”確實不凡,經過一路的接觸,馬擴與斡離不漸漸有了惺惺相惜之意。

  等到了“打圍”的獵場之後,參與圍獵的武士每人取箭一支,大家通過擲箭的遠近方位,而選擇確定各自在圍獵時的前後左右的位置,然後便各自上馬行動起來。軍馬排成單行出發,每騎相去六七步之遙,如此連綿不絕,可以拉出十幾裏的長列。等到出獵的包圍圈形成之後,阿骨打便親自上馬去到後隊一二裏處豎起了他的旗幟,隨著一陣號角聲響起,“打圍”行動便正式開始了。

  打圍行動開始之後,女真騎兵兩翼展開如簸箕之形悄悄而進,大約前行三四十裏後,到了一個附近可以留宿之處,兩翼騎兵即從兩端方向開始了合圍,很快包圍圈就完成了,約有七八圈,據說最多時“打圍”的包圍圈可以多達二三十圈。

  沒過多久,隨著包圍圈的縮小,在圍中的野獸便開始四散奔逃,場麵顯得異常混亂,可是馬擴分明注意到金人的最後一擊是那般有板有眼、紋絲不亂——凡是從包圍圈內向外出逃的野獸,四圍的騎兵人人都可以迎射而斃之;也有一些從包圍圈外又突入圈內的野獸,則須由主將優先施射。

  才半天的時間,包圍圈內的野獸全部被射殺殆盡,大規模的圍獵行動就此愉快地告一段落。馬擴作為一個西軍出來的武人,很敏銳地看出了金人這類“打圍”的用意,其實他們並非單純在於獵取野物,更多也是鍛煉實戰中的行軍布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