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四節 入宮之議(下)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5      字數:2380
  一年一度的上元佳節又到了,為了彰顯與民同樂的諧和氣氛,徽宗又像往年一般坐上了宣德樓觀燈,樓下是汴京數以十萬計的民眾在瞻仰天顏。

  躲在簾子後麵的徽宗象征性地朝大家揮著手,一時之間令民眾欣喜若狂。哪知就在這個當兒,忽見一緇衣人從人群中躍出,其裝扮很像佛寺中的僧童,隻見他指著徽宗的簾子大聲道:“你是何方神聖,竟敢破壞我教?我今天就告訴你,你的報應就快要到了!連我都不怕你,你果真能破壞了我佛門中的諸佛菩薩嗎?”

  很多人見此情形,不覺失措震恐,徽宗也是錯愕不已,正在一旁的張迪連忙大聲吩咐道:“快把這個賊子拘了!”

  正在宣德樓下待命的禦前班直一哄而上,將那名膽大包天的僧童給當即拿下,隻見那僧童毫無懼色,居然站在那裏又大聲說道:“我還會逃嗎?我今日之所以站在此處,就是要告訴你,你能奈我教何?你給我聽著,不管你再用何手段,都不會再讓我發一言!”

  張迪親自去拷問這名僧童,定要他交代來自何方,又受何人指使,可無論怎樣嚴刑拷打,那名僧童始終不發一言。張迪無奈,隻得稟告徽宗道:“奴才無能,那賊子就是不發一言,再打,恐怕就給打死了,還請官家示下!”

  此時的徽宗羞憤不已,便招來了那林靈素,要他去驗視一番,結果林靈素回奏道:“臣所治者乃是邪鬼,此乃人也,臣不能識他!”

  徽宗心裏甚不痛快,到了次日,心裏依然鬱鬱不樂,於是吩咐張迪道:“把那賊子給朕提到內東門小殿去,朕要親自審審他,為何如此恨朕?朕何曾欺壓佛門子弟了?”

  當那名僧童被提來後,一片血肉迷糊之狀,根本瞧不出麵目了,徽宗不由心裏一震,忙驚問道:“他這是怎麽了?何故棰打之甚!”

  “啟稟官家,這名賊子大逆不道,當處以極刑!他的手筋足筋都已被挑斷,又受了些炮烙、刀臠之刑,故而慘極!”一位負責押解僧童的內官回複道。

  “快,快把他拖下去!”徽宗大聲道,又對著張迪怒道:“你這個狗東西,下手太重了些,虧你跟了朕這麽些年!”

  “是,小的無能!小的該死!”張迪下跪道。

  這樣的情形,徽宗已經有二十多年沒見過了,難怪張迪竟然不曉得徽宗天性仁善,其實見不得這類身受酷刑之人!

  想當年哲宗當政時,劉婕妤為了陷害孟皇後,就向孟皇後栽贓說她故意搞魘魅之術以禍亂宮闈,此時章惇等大臣都故意偏袒劉婕妤而欲扳倒孟皇後,加之孟皇後是宣仁太後為哲宗選定的,哲宗也有意廢黜孟皇後,因此借助這次冤獄廢黜了孟皇後。

  當時為了攀誣孟皇後,皇城司的偵訊人員逮捕了與孟皇後有關係的內官、宮妾三十多人,對他們橫加拷打,很多人的肢體被毀折,更有舌頭也被割掉的,備極慘酷,連很多朝臣都看不下去。當時還是端王的徽宗聞訊後居然流下了同情的眼淚,此事被向太後所知悉,由此曉得了端王天性良善。

  那位被拷打的僧童很快就死去了,有關他的一切依然是個謎,徽宗不禁感慨良深道:“那浮屠氏實有人!”

  當年那一幕徽宗並未親見,可如今這位僧童血肉狼藉的一幕卻沒能躲過去,因而它始終盤旋在徽宗的腦海中,以至於令他常常從噩夢中驚醒,由此大不怡,把慣常的宮廷宴樂都暫時免了。

  雲兒將僧童大罵徽宗的師師告知了師師,師師也是傷感良久。

  君王被一個路人當麵咒罵,這是曠古罕聞之事,也是君王失德的結果,因此師師決定勸說徽宗下一道罪己詔,以挽回人心。可是徽宗自知臉上無光,許久都沒有到醉杏樓來,經過與劉錡的一番商議,師師最終決定寫一封親筆信給徽宗,一來致以安慰之意,二來便是勸說徽宗下罪己詔。待信寫好之後,師師又請劉錡幫著斟酌了一番,才最後定稿交予了張迪帶進宮去。

  “師師啟:頃聞宣德樓事,驚愕非常,誠可悲可歎也……昔漢武窮兵黷武,暴斂萬民,乃至富連阡陌,貧無立錐,後山東民亂蜂起,國將不國,漢武自知失政,遂下詔罪己,又改弦易轍,乃至有後來昭宣中興之事!官家本仁德之君,奈何失察於一時,至遭群小所誤,釋氏徒眾公然發泄私憤,乃至蔑視君王於民前,此誠曠古未聞之事,雖由僧徒一時激憤,亦官家之過也!官家天賦聖明,若下詔罪己,定可穩固一時之人心……幹冒天顏,伏用惶灼。謹啟。”師師信中如是道。

  在接到師師的書信後,徽宗既感動於師師的體貼,又感懷於她的憂心國事,可是要自己下一道罪己詔,承認自己的失德、失政之處,徽宗著實還沒有這個心理準備,而且他也認為僧童之事隻是個例而已,哪裏就能明證自己的治國失敗呢?何況如今收複燕雲、廟祭祖宗,就快實現了,到那時該是何等榮耀?

  徽宗不想跟師師爭辯,因此既未去醉杏樓,也未回信。這日晚間,徽宗歇宿於純和殿,哪知又一次做了噩夢,隻是這一次徽宗居然在夢裏大呼道:“師師救我,師師救我!”

  原本劉淑妃就已經聽聞徽宗有意讓師師入宮,如今又聽到官家夢中居然如此呼喊,她便想著絕對不能讓師師入宮危及自己的地位,所以又開始讓父親替他謀劃,以便除掉師師。

  說來也巧,這個劉宗元一向敬服林靈素的妖幻之術,曾請林靈素到家中做過幾場齋醮,所以兩個人走得很近。劉宗元又見師師已跟林靈素結下了梁子,所以當女兒提出了要求後,他便決定去找林靈素商議。

  劉、林二人一拍即合,當劉母王氏暗中將林靈素的法子告知劉淑妃後,因為心裏實在害怕,結果她竟猶豫了好多天。

  這日,王氏又突然入宮,告訴女兒道:“那個劉四廂馬上就要出城,這兩天可是下手的難得時機,女兒快下決斷吧!”

  王氏原本是不大讚成這類勾當的,可是她眼見林靈素法術高強,又得官家倚重,心想此事必不會出什麽紕漏,而且她根本不知道林靈素是想將師師置於死地,而且劉宗元與劉淑妃也不是很清楚,隻是隱隱覺得林靈素不可能輕易放過師師。但是此事涉及鄭皇後,就是天大的事了,若是弄巧成拙,可能就要在宮內無立足之地了。

  “好吧,就這麽辦吧!”劉淑妃終於下了決斷,不過她特別叮囑父母,若將來東窗事發,要將首謀的責任一概推到林靈素身上,她劉淑妃至多就是一時糊塗,才至鬼迷心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