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節 大造宮觀(上)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5      字數:2408
  有宋一朝,向有皇帝祈雨的傳統。這年春天多地苦於幹旱,所以又漸漸有了希望朝廷祈雨的奏書,徽宗立時想到了那王仔昔,於是派出一位小黃門到寶籙宮問計於衝隱處士,王處士欣然應允再次賜符。

  徽宗於是開始親自在大內設壇為各地祈雨,當一應法事完畢後,徽宗便派出了一位小黃門手持一張黃紙到了寶籙宮。此時王仔昔正在寶籙宮中設壇,待他法事完畢之後,便將小黃門攜來的黃紙取過,在其上畫了一道靈符,於是讓小黃門呈送給徽宗。徽宗接到靈符後,將其在法壇上焚燒一盡。

  第二天,徽宗又如法炮製,這一回王仔昔沒有畫符,而是以小字篆符於黃紙之上,並對那小黃門交代道:“告知陛下,當焚符湯沃而洗之!”小黃門聽到如此說,深怕事有不諧連累了自己,乃至於一時間居然未敢接符,經王仔昔再三強之,才得以手持而去。

  如是者多日,很快就得到了各地的回奏,有的稱雨已經降下,有的則稱旱情還在繼續。徽宗便委托蔡京去詢問王仔昔,那王仔昔答稱:“近日許真君托夢於貧道,稱我國朝境內宮觀不及佛寺十分之一,顯是不誠心敬諸仙之故,因而諸仙少施雨露,以示薄懲!”

  經過與群臣們的一番商議,徽宗於是開始下旨在全國大造宮觀。唐時建築工藝就已十分了得,一座宰相宅院數天就可以完工,宋代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一時間宮觀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於華夏大地。

  這日晚間,徽宗又到了醉杏樓,已經許久沒有見過徽宗的師師便詰問道:“官家博學如此,何故信一巫醫?”

  “嗬嗬,賢卿有所不知,且聽朕為卿慢慢道來!”徽宗侃侃而談,“從前少皞氏之衰微,九黎亂德,家為巫史,神人淆焉。顓頊氏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民,其患遂至息滅。此後三苗複棄典常,堯帝則命羲、和修重、黎之職,絕地天通,其患又息。然而天有王相孤虛,地有燥濕高下,人事有吉凶悔吝、疾病劄瘥,聖人欲斯民趨安而避危,則巫醫當不可廢也!後世占候、測驗、厭禳、祈禬,至於兵家遁甲、風角、鳥占,與夫方士修煉、吐納、導引、黃白、房中,一切焄蒿妖誕之說,皆以巫醫為宗。自漢以來,司馬遷、劉歆諸輩又亟稱焉……”

  “可那巫醫害人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師師激切道,“曆代之君臣,一惑於其言,害於而國,凶於而家,靡不有之!不可不戒!”

  “端在心誠與否,亦在術士道行深淺,濫竽充數者自是難免!”徽宗的神色異常平和,“朕想起一件事來了,前些年有道士劉混康語朕,稱皇城外東北隅地勢低下,皇嗣因此不廣,如能填高,當會多子!朕便按照這位劉道士的指教,模擬杭州的鳳凰山,在東北隅築造一土山,其後果然靈驗,隻是朕也沒少施舍了‘洗兒錢’,嗬嗬!那土山至今尚未命名。說到此處,朕近日又開始命人好好將它布置起來,將江浙一帶的奇花異石移置其中,將來朕看著滿意了,還請賢卿到那裏一遊!”

  “京師各處已經很好了,官家何必再大興土木!”師師神情肅然地直視著徽宗,“而且全國建那麽多宮觀,靡費多少民脂民膏?陛下難道真的信這個嗎?”

  “嗬嗬!朕是願意信的!”徽宗輕歎了一聲,“為一國之君,不易啊,朕今日不能不對賢卿推心置腹地說說了!隻望賢卿能明白朕的這番苦心!”

  “好,那婢妾就洗耳恭聽!”

  “想當日明皇有鑒於武後、韋氏借助僧佛篡奪天下之醜行,自即位之日起,即開始大力崇道!到了國朝真廟當政之時,隻因澶淵城下之盟頗令官民氣沮,是故真廟才不得不借助‘天書’之舉挽回人心!”徽宗搖了搖頭,“如今天下著實有些令人憂心之處,如百姓缺醫少藥,加之災荒不斷,有些‘吃菜事魔’【1】的邪祟教門到處蠱惑人心,故而為著安定人心計,朕也當不得不出此下策!自我朝開國以來,已逾兩甲子,可玄門眾人卻從未卷入任何一場大的騷亂,當真不能不叫朕另眼看待!何況神仙之事,幽眇難知,多加禮敬總是不錯的,何況神道設教,教化百姓,這也是聖人之教!”

  “可聖人也不講怪、力、亂、神,不想靡費如此,更不會本末倒置,與其將錢財都花在修造宮觀上麵,何妨多備些醫藥呢?”師師見徽宗心情尚佳,便有些直言不諱。

  徽宗一時被噎住了,隻得反詰道:“賢卿何故厚此薄彼,你不每常也進香嗎?香火錢不也是錢嗎?”

  師師與徽宗最終鬧得不歡而散,可絲毫耽誤不了徽宗的興致,他仍在命人運四方花竹奇石到那東北土山去,工程量可謂浩大。有宋一代的風雅之士都愛奇石,如米芾就因愛石而及愛硯,曾收集過各色的石頭,徽宗也自不例外。

  靈璧石與太湖石是當時有名的景觀石,太湖石以瘦、皺、漏、透著稱,可是此物往往係龐然大物,不便於長途運輸,為此讓人費盡了周折,好在大家還是想到了一個妙招——先用膠泥將巨石的各個孔竅給填充起來,外麵再以麻筋雜泥做一層維護,待運到目的地之後,隻須將泥土一概洗去就行了,相當奏效。

  師師整日讓雲兒出去打探各處的新狀況,這日傍晚雲兒一溜煙兒地從外麵跑了回來,當即氣喘籲籲道:“娘,今日朱勔那廝從江南運了一塊巨石到城裏頭,那巨石足足有四丈多高呢!”

  “不會吧?若是有四丈多高,那得有多重?”師師詫異道,“一般的陸路大船載重也就兩千石,何況這麽高大的石頭,怎麽通過的虹橋和水門呢?”

  “正是這話了!要不是我親眼見的,我也斷斷不信的!”雲兒手上還不停比劃著,“那大船是為運這巨石而特地打造的,是上百的纖夫拉著走的!沿途的虹橋一律都給拆掉了,通過水門時,也是將城牆給扒開了一個大豁口呢!”

  師師聽到這裏,不禁默然良久,靡費至此,怎似人君所為?她心裏還想著,這必是朱勔等人私下做的混賬事,若是跟官家說了,官家也未必會同意。

  哪知等官家來後,師師提及了此事,徽宗竟然興奮地說道:“此事朕自然是知情的,破費是破費了些,可誰讓朕瞧著那著實是個稀罕之物呢!下不為例吧,改日定要請賢卿一同去品賞神石,真是當世再無的!那朱勔運石有功,朕要賞他一個節度使!”

  師師看著眼前這位眉飛色舞的官家,毫無半點對民力的疼惜,果真是深宮中長起來的紈絝子弟,不禁覺得他越發陌生起來……

  【1】此處指的是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