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節 驚鴻一瞥(中)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5      字數:2163
  劉忠、雲兒、郭家姐妹等四人在後麵遠遠跟著,那劉忠一意想在雲兒麵前表現一番,他眼看路邊百花盛放,便簪了一朵豔麗的山茶花給自己戴上,又給郭家姐妹戴過之後,還要給雲兒也戴一朵,結果被手快的雲兒一把推倒在了花叢裏,三個女孩被逗得前仰後合。師師與劉錡聞聲向身後看去,師師見郭家姐妹及一些遊人都簪了花,甚是可愛,也倩笑著摘了兩大串紫藤花給自己和劉錡戴上。

  戴完之後,師師審量了一下劉錡,真是越發風流倜儻了!

  師師會心一笑,不免想起前陣子在福聖禪院的花下還曾是那般惆悵,沒想到才半月而已,自己的境遇就似乎有了天壤之別,真是多虧了觀音大士的眷顧!

  說來也巧,簪了紫藤花的二人才走出去沒多遠,一位恰巧打此經過的老者不期然間,竟被並行的二人吸引住了目光,這二人著實生得卓犖不凡、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甚是般配,老者不由駐足,對著二人大聲慨歎道:“一對青衫紅袖,真是神仙眷侶,羨煞旁人也!”

  劉錡隻顧著走路,沒有聽清那老者的慨歎,不過師師卻字字聽得真切!所謂“女為悅己者容”,今日出行,雖不著痕跡,師師卻還是用心打扮過一番的,難怪那老者眼光如此毒辣,她的心頭頓時一熱,忙笑向那老者一揖道:“多謝您的誇獎,小女子有禮了!”

  兩人走出去好遠了,劉錡才回過神兒來道:“剛才那老人誇姑娘什麽了?”

  師師脈脈含情地斜昵了一下劉錡,淒然一笑道:“誇我今天身上的這件紅綃衣裙呢!不過四廂知道嗎?我所長羨者,還是荊釵與布裙【3】。”

  劉錡略知師師心意,躊躇半晌,於是寬慰道:“姑娘秀外慧中,自是福報,雖遭遇不幸,可姑娘知書達理、天性仁善,我佛既然慈悲,終會讓姑娘遂願的!”

  聞聽此言,師師不覺笑靨如花!待她行於一片紅陣之中,人花相映,衣袂生香,飄飄似弱柳扶風,驚鴻一瞥,劉錡的心不由怦然一動!師師雖著素妝,無珠玉飾,其綽約之態仿佛仙子,劉錡這才驚覺眼前這位笑語盈盈、顧盼生輝的紅裝,乃是令九五之尊都拜倒於其石榴裙下的當世之絕代佳人啊……

  兩人繼續往另一處禪院去,此處有長鬆落落,年代遠者有一兩百年,近者也已有幾十年了。難得的是禪院前有側柏兩株,高僅三尺,枝偃葉掩,有瓔珞莊嚴之相;天王寺前有古鬆一株,百年樹齡不為稀罕,難得的卻是其枝枝向佛,若一合十皈依之人。

  目睹此情此景,師師不禁慨歎道:“佛經上說,玄奘歸而鬆枝轉,孰謂無情不說法也?”

  師師的興致越發濃厚,毫無倦色,一路遊覽,還一路不時向劉錡談空說有,劉錡雖然撐得住,可跟著的那幾位手裏提著一應物什,都想要歇歇了。師師見狀,於是在靠近堤岸的空曠處尋得了一塊柳蔭,幾個人在此坐下歇息了。

  每常出遊,一般中上人家都會自帶風爐、銚子、四足小矮桌等煎茶用器,師師也有此雅好,所以茶鐐擔子會隨時備著。待眾人鋪開了物什,雲兒在一旁動作嫻熟地為大家煎好了茶,待一一乘好之後,師師便舉杯道:“來,咱們茗飲以為酒,且盡手中杯!”

  此時坐臥於柳蔭之下,可見浪紋樹影、魚鳥飛沉,堤上偶爾可見人物往來,師師粲然一笑道:“眉公說得好,‘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不過主人隻是閑逛也無趣,怎麽樣,四廂,咱們不如作詩為樂?”

  劉錡正在一旁趺坐著吃茶,聞聽要作詩,忙雙手推辭道:“不,不,姑娘作吧,咱不大會作詩!”

  “怎麽,四廂是看不起人嗎?不屑女子之才?”師師故意戲謔道。

  “看姑娘說的,我劉錡可是從來未曾敢輕視女子之才,就說那蘇伯玉夫人的盤中詩,及竇滔夫人的織錦回文,男子做得出嗎?”

  “嗬嗬,確乎如此!”師師一拍掌道,“圖一樂嘛,作得不好,也不罰酒,怕什麽?”

  “好吧,那姑娘先作吧!”劉錡勉為其難道。

  “嗬嗬,四廂太謙虛了,你的詩,依我看還是不錯的!”師師向天吟詠道,“門外蹄輪任跡疏,一麈深稱水雲居。平生事業將何用,歎括空能讀父書。”

  這首《用前韻呈德瞻》是劉錡不久前寫給友人的,分明有牢騷之意,劉錡聞聽師師一字不差地念出了自己的詩作,不禁驚慌道:“這是劉忠那小子抄給姑娘的吧,千萬別讓旁人看到了!”

  “四廂放心,隻我一人曉得,而且我看過之後便把那詩燒掉了,隻是刻在了心裏而已!”

  劉錡狠狠地望了劉忠一眼,佯怒道:“回頭定然把這小子趕回陝西老家!”

  “四廂別怪罪他吧,都是我的主意!”師師巧笑著,“這樣,咱們一起在心裏默作,待會兒做好了,念出來大家共賞就是了!”

  “好吧!那容咱先倒一旁去想想!”

  劉錡說著,便站起身來走到一旁去了,師師也站起身來走到不遠處一座長滿菜花的土坡上,那菜花盛開如金,坡上蜂蝶亂飛,令人不飲自醉。師師佇立於其上,眺望著西麵的遠山,詩情湧起,亦不覺興盡悲來!

  師師忽而想到魏晉時期晉國太傅羊祜,當年羊祜鎮守襄陽之時,每逢佳日便會登臨當地的名勝峴山,把酒吟詠,終日不倦。有一次,羊祜在吟詠追思之際,不覺潸然淚下,身邊的幕僚們驚問其故,羊祜便答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懷。如百歲後有知,魂魄猶當登臨此山!”

  念及此,師師也不覺有些愴然,冥思默想之下,一首《遊會通橋》的詩便做好了:

  “水光山翠繞城來,白塔紅亭罨畫開。

  鬆竹徑深僧院敞,菰蒲水淺酒船回。

  風雅難續蘭亭集,茗飲又乏陸羽杯。

  亦有遊賞無限意,何如太傅遠興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