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遊說花案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4      字數:4855
  趙元奴離開醉杏樓的十幾天後,一天上午,管理汴京勾欄事務的兩位樂官張廷叟和孟子書便來到了醉杏樓,試圖說動李姥同意師師參加下個月舉行的花案。

  兩位樂官前來說項的當天晚上,用過晚膳的李姥便湊到了師師的閨房裏,笑眯眯地說明來意道:“女兒啊,今天晌午張、孟兩位樂官來了咱們家裏,說是下個月要在那豐樂樓舉辦一場什麽花案,場麵會非常盛大,邀請了汴京二十多位名士做裁判官,賽後還特許以花車巡遊全城。兩位樂官的來意,主要就是想請你屆時參加!媽媽覺得這可是一個提升名氣的好機會啊,我兒才藝、樣貌海內少有,媽媽是放一百個心的,所以媽媽是樂意你參加這次花案的,也為咱們醉杏樓壯壯聲勢!你也曉得,咱們搬來這醉杏樓,如此排場,每月的租金就不下千兩,還有各種開銷,統共算下來總要兩千兩上下!還有你那不爭氣的兄弟,每日在外麵跟那些少年【1】胡混,折騰得媽媽也沒剩下多少積蓄!你呢,又那麽挑客人,每月也接不了幾回!媽媽呢,也不怨你,所以隻巴望著咱家裏能多來幾個能入你眼睛的客人!你如今雖也名聲在外,可媽媽覺得名頭是越大越好,乖女兒,你覺得呢?”

  李姥自己生育過一個女兒,沒幾歲就夭折了,後來就沒能再生育,但過繼了本家的一位侄子,由於缺少管束,家境又特殊,那小子便整天跟一幫狐朋狗友來往,有幾次還被開封府抓去關了幾天;後來李姥給兒子娶了個媳婦,可那媳婦也是個不安分的,又總是不生育,兩口子整天在外麵消遣,時常不著家,還總是管李姥伸手要錢,把李姥氣得夠嗆,所以她也就沒心思回家了。不過出於規矩,李姥的丈夫和兒子從來不會到醉杏樓糾纏,而且李姥也不是好拿捏的,兒子不敢輕易挑戰老娘的底線,所以師師一年到頭跟她那兄弟也見不了幾麵。

  李姥到底養育了自己一場,而且還花盡了心思請師傅栽培自己,這份恩情師師自然不會忘,所以總能讓李姥多從所得中拿一些。如果要算上那些珠寶錦繡之類的價值,醉杏樓每月的進項總在五千兩上下,師師個人所得的不過千兩上下,而她每月還要劃出一半多接濟別人,所以這些年下來,她手頭的積蓄不過一萬多兩,大部分都讓她兌換成了朝廷發行的“錢引”【2】。由於眼下還沒有合適的人托付終身,所以她也就不去多想如何贖身的事情。

  參加花案奪得魁元,師師有著十分的自信,不過她還是不無憂慮道:“這場花案來得好生蹊蹺,從前滿汴京也沒這等勾當,女兒不是不想再提升些名氣,可是萬一這裏麵有什麽見不得人的絆子,再讓女兒折損了名聲,那時豈不弄巧成拙?”

  李姥輕鬆地一笑,道:“張、孟兩位樂官,我與他們相識也有二十多年了,人品自然是放心的,就算不放心他們,那汴京的名士們可是不會輕易損毀自己的聲譽吧?再有,大庭廣眾,眾目睽睽,大夥可都看著呢!”

  “如今這世道,不同以往,咱們還是小心些為好!媽媽先容女兒再考慮幾天吧!”

  “對了,這些名士裏還有周學士呢,他總是叫咱們放心的吧!”李姥諂笑道。

  “周學士再好,也不過是一個人!”

  幾天以後,見師師還沒有回複,李姥有些著急,而且她也有一點擔心,因此派人去請來了周邦彥,想讓周學士幫著出出主意。

  周邦彥很快就來到了醉杏樓,見麵後便跟李姥說道:“此次花案,著實是個新鮮玩意兒,不過在我們南方,早就時興了多年了,此番汴京城兩位樂官如此大張旗鼓來興辦這個,也是一番美意,總是希望姑娘們多展示些風采,多受些海內的矚目,而且這是一樁雅事,也是一樁美事,等將來姑娘們老了,再拿出那花案來閱看,也是一種緬懷呢!”

  “那這樣說來,學士是願促成此事了?”李姥笑道。

  “那當然,不然我何必做這個考官呢!其實早些年我就提議過此事,但人微言輕,無人理睬!姥娘放心,姑娘那裏,我親自去說項!”

  “嗬嗬,這樣就好了!辛苦學士了,晚上用過飯再走吧!”李姥殷勤道,“讓姑娘親手做幾樣小菜,近日她跟著兩位廚娘沒少琢磨了廚藝,嗬嗬!”

  “是嗎?太好了嗬,師師靈心妙手,定然又要出彩,老夫今日有口福了!”周邦彥欣然道。

  才看了一會兒書,師師便慵懶著斜倚在窗前,望著天井中的修竹,一陣清風吹過,竹葉發出了輕靈的沙沙聲。師師一時興起,便起身來在書桌上攤開了一張大大的宣紙,用筆飽蘸了淡墨,想要畫出一幅自己心中的竹來。

  師師提了提香袖,從宣紙的下部開始起筆,逆而向上,畫出了一根根挺拔的竹竿,還特別繪出了竹節;然後又蘸了濃墨,以書法的用筆之法,在竹竿上一一畫出了小枝和竹葉,其中又以深的墨來作葉麵,淡的墨為背麵。

  還沒一個時辰的功夫,師師就已將一幅墨竹圖畫好了,她審量再三,臉上不禁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姑娘妙手,直令東坡汗顏、與可遺恨啊!都說‘丹青難寫是精神’,在姑娘這裏卻不是難事,嗬嗬!”

  此時一個突兀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把個全神貫注的師師著實嚇了一跳!她忙轉過身應聲去看,原來是周邦彥到了,師師於是嬌嗔道:“學士何時到的?也不知一聲,都把人家嚇壞了!”她又掃視了一下四周,佯裝發作道:“那兩個懶丫頭跑哪玩去了?”

  “我來了有一會兒了,看你正在認真作畫,不好意思打攪,就躲到了門後!那兩個丫頭在樓下做針線呢,你也別怪她們!難道她們還要跟我見外不成?”說著,周邦彥就笑著自個兒落了座。

  師師也坐下了,嫣然一笑道:“學士當真覺得拙作有可觀之處嗎?與前賢相較,進益在何處?”

  “那老夫就不揣淺陋,鬥膽說了嗬!”周邦彥笑道,“你這等畫法,乃文與可所創始,東坡所繼承,對不對?”

  師師點了一下頭,周邦彥繼續侃侃道:“可是當日東坡自信太過,竟然不給竹子畫節,想來你也已知其病,故而加上了竹節!唐時書法以法度為勝,我朝書法以意趣為勝,繪畫亦是如此,如那吳道子嚴謹工整,筆筆到位,絲絲入扣,畫藝之精,令人歎服!然其畫雖真,卻也乏意趣,可謂形有餘而意不足,他所繪之人物,專在酷肖形似上,不夠瀟灑放逸。我朝諸賢力矯其弊,從而創出一種以意趣與筆墨為主的畫作,真可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然則其中分寸殊難把握,或不足或太過!東坡便是如此,他天才高,收放難以自如,其書法、繪畫皆有放逸太過之病,師師,你可同意老夫此說?”

  “嗬嗬,眉公天縱英才,不屑於為書家或畫家,總以隨心為要!”師師倩笑道,“何況眉公事務繁多,無法在這些事情上花費太多功夫,他也曾自言‘吾雖不善書,知書莫如我,苟能通其義,常謂不學可’,我等又何必太計較呢?”

  “正是這話了!”興致高漲的周邦彥拍了一下桌子,“當日那米元章到黃州求教東坡,東坡一見米書,便知他隻是學了唐人以來的筆墨,未曾追步高古之法,遂點撥了他一二。自此後米元章便知晉人之法,轉益多師,書學高古,終成一代大家!”

  “嗬嗬,我學書也是受了眉公啟發,所以多年來臨摹官奴【3】之作,才偶得一些進益呢!”

  “可你那眉公自己不怎麽學高古之法啊!想來你正是看出他此病,你的筆墨才能收放有度,在分寸拿捏上就掌握得極好,你人聰明,且勤勉,所作又發自至誠,自然不同凡響!”周邦彥撚須笑道,“實不相瞞,我觀官家的書法與畫作,也兼具形、意二者之長,卓然一代大家啊!”

  師師噘了噘嘴,赧顏道:“看學士說的,怎麽能拿小女子與官家做比,我才有幾方眼界!”師師心裏還是有些不服氣的,於是補充道:“官家秀袞披體,玉食萬方,合一國以奉一人,內府所藏之富,我輩豈敢望其項背?”

  小芙進來,給二人奉了茶,待用過了茶,周邦彥忽而笑道:“如今市麵繁榮,凡各色店鋪,無不爭相購置書畫做裝飾之物,以師師你這等手筆,依老夫來看,出手一次,總該在五百兩上下才確當!雖說從來沒有靠售賣書畫為生的行家,可如今卻不同了,有朝一日,師師你恐怕還可以靠這樁營生立身呢!”

  此話一出,師師立即來了精神,能多賺點錢或者增加一種傍身之技自然是好的。師師對於當年東坡先生的窮困一直耿耿在懷——想當初,東坡先生厭倦於官場的氣氛,也不願跟弟弟分離,一直有歸隱之誌,想要蓋一處宅院同子由比鄰而居;可是他收入微薄,一直未能如願,隻得空歎“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再有那蘇老泉,一介布衣,半生漂泊,求官而不得,生計困窘,多年來一直想在洛陽定居而苦於囊中羞澀。

  師師明白,即使自己將來不能有一個理想的歸宿,若是錢財上寬裕些,也能多一份逍遙自在,而且還能幫助別人。

  不過師師有些不敢相信周學士的話,於是輕笑道:“學士說笑的吧,我的畫作若是拿到市麵上,一百兩頂天了!若是臨摹名作,不具名的話,二百兩倒有此可能,嗬嗬!隻是太過辛苦!”

  “凡世人有幾個真正懂得丹青之道的?無非是跟風罷了!”周邦彥一揚手道,“見你名頭大,自然會來爭相出高價購求!別說你有真才,就算沒有,卻薄有虛名,那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嗬嗬。”

  “也是這個道理!不過實心來說,我一個風塵女子,本不該奢望畫藝有成,可如今既入了此道,更不該奢求名聲!若一味強求,反自取其辱!”師師言罷,不禁有些黯然。

  周邦彥以關愛的眼神看著師師,忙道:“何必妄自菲薄?若隻看書藝、畫藝,誰敢輕看了你不成?世間雖不貴女子多才,可天地造物既如此,也自有它一番道理!怕是隻怕女子才情蓋過男子,那才叫男子無地自容呢?哈哈!”

  “嗬嗬!學士別寬慰我了!”師師恍然道,“怎麽聽著學士這話像是有備而來呢?學士此來,莫不是做說客的?”

  周邦彥抬手指了指師師,笑道:“真是冰雪聰明!做說客確實不假,可剛才那也是老夫的一番肺腑之言哪!你想啊,若是此番你能再獲魁元,必然錦上添花!退一步講,萬一真的失利,也定有所得,不虛此行呢!”

  “此話怎講?”

  “此番遍邀了京城名士,限定每位姑娘展示四種才藝,師師你盡可把你的書畫才藝揮灑出來,到時經名士們一同裁量,獲得佳評後必定聲名大噪!”

  師師聞聽此言,確實心中為之一動!若是自己的一幅畫作能賣到五百兩左右,那將來就更多了一種傍身之技,確實不錯。師師站起身走到窗前駐足了片刻,回身道:“好吧,這兩天我再想想,後日就給媽媽一個準話!不過,這回請的名士,到底都有誰?”

  周邦彥於是將那二十多位名士的名字一一說出,大部分都是師師熟悉的,也算名至實歸,當周邦彥又說到有“洛陽名士朱敦儒”時,師師於是驚詫道:“怎的還有朱先生?這可是稀客啊!”

  “近日他正好到汴京遊曆,遍訪諸友,兩位樂官就拉上了他!”

  “看來非要去一睹朱先生風采不可了!”師師爽朗地一笑道。

  其實師師對自己的丹青功夫雖然自信,可她還是拿不準時下的行裏人將如何給自己做評,而且醉杏樓的門檻太高,往來的客人一年也沒幾個,其中更乏那些雖然才名在外卻囊中羞澀的名士,所以師師真正想的,還是要在名士們麵前一展書畫長才,若是真得了美譽,那將來靠書畫糊口就不是奢望了,至少也可添補日用。因此到了後日,師師便正式回複了李姥,要她去張、孟兩位樂官那裏正式為自己報了名。

  除了展示書畫才藝,師師還決定自製自歌,把自己平素寫的一首得意小詞《永遇樂》在花案時唱出來,不過她心裏沒有底,特又請了周邦彥前來幫著自己潤色了一番,最後便定稿為:

  白楊花發,晴日霏霏,春光正美。黃鵠簾垂,燕子低飛,一任東風醉。雙去雙來,依依偎偎,將雛飛向舊壘。秋夜涼,忽然風起,相呼飛渡江水。

  風高浪危,那堪傷摧,拆散東西難會。紅徑紫陌,芳情斷絕,人間更銜悲。朱戶瓊窗,舊侶夢違,最苦此中滋味。衛佳人,紅顏憔悴,每愁獨歸。

  周邦彥改了幾處,比如原來的“人間更多悲”已被改為“人間更銜悲”,顯得更文雅些了。待師師看過修改稿,不由神采煥發道:“經學士妙手潤飾過,真化腐朽為神奇!多謝學士,這回小女子底氣更足了!”

  “嗬嗬!老夫也隻是錦上添花而已!”周邦彥深情地凝視著師師,忽而長歎一聲,“老夫真是三生有幸!聽你自製自歌,則是名士佳人合而為一,千古來韻事韻人,未有出於此者!”

  【1】古時少年指青年,往往代指一些不務正業的街頭青年。

  【2】崇寧四年(1104)政府發行的一種取代交子的鈔票,但又不同於一般的紙幣,有兌換券的功能,是一種領錢的證書。

  【3】指王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