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三郎神射
作者:周明河      更新:2020-11-13 01:54      字數:3243
  宋朝實行三衙管軍製度,三衙即殿前司、馬軍司及步軍司【1】,這一製度是為了滿足“聚兵京師”以便於控馭地方的需要,從名義上來說,派往各地的精銳部隊即中央禁軍都隸屬於三衙,可久而久之,就隻剩下一個遙隸的空頭名義了,三衙在京直轄的軍隊不僅人數大為減少,戰鬥力也較弱。

  德順軍節度使劉仲武是西北禁軍中的一路統帥,這天聖旨下到了他在渭州的家裏,他的三個嫡出兒子長子劉鏻、次子劉錫、三子劉錡及家族裏幾個在軍中任職的兄弟、侄子也都一同出來跪接聖旨,來下旨的是童貫手下的一個小內官。

  “臣劉仲武叩謝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聽過內官宣讀完聖旨之後,劉仲武與兄弟、子侄們一起大聲跪謝道。

  待送走了“中使”以後,劉仲武便關起門來與兒子們先行聚在了一起,商議如何貫徹官家的聖旨。

  “爹,官家怎麽派了個閹人做監軍,恐怕要壞大事!”老二劉錫直言不諱道。

  “是啊,爹,官家怕是又被朝中那些碩鼠灌了**湯!”老大劉鏻憤憤不平道。

  劉仲武雖然成了總掌六軍的陝西經略使,卻沒有一絲興奮,隻是覺得重負在肩,他摩挲了一番聖旨後,緩緩地說道:“此事著實可慮,不過幸而眼下形勢於我有利,若是將士用命,我等多加努力,還是大有可為的,不圖掃滅河西家,至少再奪它幾個要隘、把咱們的門戶看緊還是有把握的!待將來河西家內部有變,我等便可乘機進取!”

  劉仲武抬眼看了看有些瘦削的三子劉錡,這些兄弟、子侄中,劉仲武最喜二子劉錫的勇武不凡,可是若論最器重的,還是那位文武兼資、器量沉宏、雄武智略的三子劉錡,所以劉仲武一直將劉錡帶在身邊,令他充當寫機宜文字的司書【2】,一來隨時調教和曆練兒子,二來也是讓兒子充當自己的智囊。

  劉錡看了看父親,不緊不慢道:“最怕來的這位欽差不知所止,一味冒險求功,把咱們都往死路上帶!若是官家執意要大動幹戈,真的決心要一鼓掃平河西家,那咱們的苦日子就都在後麵了!咱們不怕流血打仗,但欽差的亂命可是比打仗要可怕,不得不事先跟陝西各路都通通氣,將來也好有個防備!”

  劉仲武露出讚許的目光,點頭道:“錡兒所慮極是,不過這個童貫恐怕沒有長期呆在陝西的打算,必然見好就收!這幫人最會看風色了,哪能看不清今後的困難呢!就是一時看不清,久了定然吃不消這個苦頭!”

  劉錫頓時感到一絲輕鬆,道:“哦,那還好!如今西夏疲敝日甚,恰是我等建功立業的良機!隻要西夏取消了帝號,今後答應不再騷擾我邊境就好!”

  劉錡朗笑了幾聲,道:“二哥想多了吧,想讓西夏取消帝號,恐怕也沒那麽容易!西夏若是真到了絕地,定然會拉遼國一起向我朝施壓的!如今雖說我西軍銳氣正盛,可近年戰事不斷,朝廷又是那個樣子,陝西各地也疲敝得很,確實很難持久用兵!”

  “老三,我也隻是在說取消帝號那是當下最好的情形!看來這個也沒指望了啊,隻能巴望那邊兒納款請罪了哈!”劉錫說著,用手指了指西邊。

  幾天後,童貫率領一部分人馬趕到了渭州與劉仲武會合,劉仲武趕忙在渭州最好的一家酒樓裏為童貫接風洗塵,作陪的除了劉仲武父子及兄弟、侄子外,還有身在渭州的幾員大將。

  待眾人都坐定了,劉仲武舉起酒杯,意氣奮揚地開場道:“童公公遠來,車馬勞頓,來,我等敬公公一杯!”

  “來,幹!”童貫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顯得豪氣十足,“此次官家差咱前來,主要還是為在官家與劉帥之間傳話的,也是為著盡量給劉帥一些便宜,若是有些不周之處,還望劉帥多海涵!”

  “哪裏哪裏,公公乃是官家身邊得力之人,官家能派公公來,足見對我陝西將士之垂青,此次平夏之戰,也多了幾分勝算了!”劉仲武客氣道。

  “劉帥謬讚了,咱哪裏敢當!”童貫心裏很受用,“咱倒是聽聞說劉帥將門多出虎子,尤其聽說尊家有一位公子自小跟隨在劉帥身邊,在軍營裏長大,不僅膽大心細而且還喜讀兵書戰策,武藝超群,屢立戰功,而今已經成為西北家喻戶曉的勇將,據說在西夏那邊公子的聲名也很響亮,可謂‘威名遠播,四方雲動’啊!如今連官家都知道了,咱對這位公子也是仰慕得緊,不知是不是眼前這位公子?”

  童貫指著一身虎氣的劉錫,劉仲武一聽官家都已曉得,心裏自然非常高興,忙謙遜道:“看公公說的,犬子薄有虛名,不值一提!是三子錡兒!”

  劉仲武指了指劉錡,童貫以驚奇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劉錡,覺其人文雅內斂,端默恭肅,恂恂若儒者,於是大搖其頭道:“劉帥莫戲弄咱,這位公子倒像是個儒生!”

  劉仲武看著微笑的劉錡,慨言道:“也罷,既然公公不信,那待咱們酒足飯飽以後,就讓公公到我西軍大營巡視一番,順便也見識一下我這錡兒的小手段!”

  此時劉仲武聽到侄子們在竊笑,還低聲說什麽“公公不是看著也不像宮裏當差的嗎”,便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劉仲武此人半生戎馬,早已是不怒自威,所以這一瞪自然有如軍令一般令行禁止。

  “好,一言為定!”童貫舉杯道。

  約摸一個時辰以後,童貫在同桌人的簇擁下乘坐車馬來到了城外的西軍某大營,西軍果然不愧是全國最精銳、最善戰的部隊,將士個個龍騰虎躍、筋骨強健,與京城的那些花拳繡腿截然不同,加之劉仲武治軍嚴明,軍營裏給人一種奮發向上、有條不紊之感,童貫看後喜不自勝。

  待童貫草草巡視過後,劉仲武便帶著童貫來到了一個靶場,他們的旁邊掛著一個裝滿了水的木桶。

  劉仲武示意的劉錡道:“錡兒,那就給童公公露一手吧!”

  “好的,那孩兒就獻醜了!”劉錡向劉仲武和童貫一拱手。

  在劉錡拿著一張弓箭退往百步外的時候,那走路的姿態穩健而挺直,步履從容有度,加上其長身短袍,似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氣勢,一看便知乃是受過反複鍛煉的武人,看其背影倒絲毫沒有了儒者之氣,童貫不得不先信了幾分劉仲武的話。

  劉仲武引領著童貫看了一下那個木桶,是一隻完好無損的木桶,然後他們便躲到了一邊去。待劉錡站定,劉仲武一個手勢,劉錡便引弓搭箭,隻聽嗖的一聲,一支飛箭便射中了木桶,但是水並沒有流出來。劉仲武走過去拔出了箭,然後水就開始汩汩地流淌出來。劉仲武躲開後又做了一個手勢,於是又一支飛箭從劉錡的弓弦上射了過來,不偏不倚地正好射中了剛才木桶上漏水的那個地方,這一下水就完全不再流淌了!

  童貫走近木桶,仔細看了一下,不由驚呼道:“哎呀,三公子果真是神技啊,看來那位威名西夏的劉家公子還真是這位‘儒生’了,嗬嗬!咱真是有眼無珠啊!”

  劉仲武得意地捋了捋自己的胡須道:“不才的這個兒子啊,平日裏除了練習武藝,就是在屋子裏讀書,帶兵時也整日泡在軍營,不像那些孩子,平日裏喜歡鬥雞走狗、到處胡混!說實話,不才對他可是寄寓了厚望,將來劉家支撐起來,恐怕還得靠他呢!”

  童貫眼看劉錡已經走近了,英風凜凜的,忽而不覺得他像儒者了,忙承諾道:“難得,難得!他日三公子若是在平夏戰場再立大功,咱必定到官家麵前親自為公子請功!”

  劉錡已經走近了,劉仲武示意他:“還不快謝謝公公!”

  “謝公公賞識!”劉錡作了一揖。

  童貫再次仔細打量了一下劉錡,忽而想到一件要緊事,忙對劉仲武道:“哎呀,三公子真是一表人才,咱是越看越喜歡,恕咱冒昧,不知三公子婚配否?”

  劉仲武看了一下劉錡,謙笑道:“這個,這個,犬子想學那霍嫖姚,匈奴未滅便不成家,免得有拖累!讓公公見笑啦!”

  童貫忍不住上前拍了一下劉錡的肩膀,嘉許道:“哎呀,真是有大誌的好兒男!大丈夫何患無妻!他日咱在官家麵前為三公子請功之時,也一並讓官家做個媒人,務必賜三公子一樁良緣!”

  劉錡好似沒聽到這話似的,呆呆木木的,居然毫無反應,劉仲武便使勁推了他一把,險些把他推倒,其他人見此一幕忍俊不禁,劉仲武隻得大聲道:“快,快重重的謝過公公!”

  劉錡好似大夢初醒一般,站穩後忙朝童貫深深鞠了一躬:“謝公公大恩!”

  童貫是見慣了京城那些溜須拍馬之輩的,乍一見到劉錡這般憨厚的兒郎,還真是覺得新鮮,於是笑道:“三郎真是一心都在沙場上!”

  【1】三衙的全稱為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

  【2】類似機要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