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雨歇
作者:指缺      更新:2020-11-12 13:56      字數:2415
  第一百五十七章雨歇

  壽宴過後,又開始下起了大雨。似乎這一天的雨停,真的是老天給武老大人顏麵,特意慶祝武老大人的壽辰一般。

  開元二年六月初十。

  太原城內,戶部。

  寧瑜召集了所有趕到的商賈,公布了早就準備好的政令。

  其一,朝廷收攏金銀銅,重新鑄幣,嚴禁私鑄錢幣。以後的鑄幣權僅朝廷擁有。金銀銅幣之間以十進製算,即一金幣等同十銀幣,一銀幣等同十銅幣。

  其二,朝廷設立皇家銀號,發行貨幣。除了金銀銅以上三種金屬貨幣外,還推出了大麵額紙幣。紙幣上蓋有璽印,乃是國璽所蓋,製作繁複,用紙用墨十分考究,尋常難以仿製。

  其三,皇家銀號以朝廷信譽做保,提供存儲業務。商賈可將錢財存入皇家銀號,用時可直接憑銀號存根交易。從此以後,商賈往來不必費勁心力攜帶沉甸甸的金銀銅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的同時,保證了交易的安全性。

  其四,朝廷牽頭,成立商賈協會。互通有無。

  此四種政令一經頒布,瞬間惹得所有商賈興奮異常。

  這四條政令無論哪一條都是在為商賈行商提供大大的方便。

  翌日,會議繼續。

  寧瑜終於拋出了重磅炸彈。

  朝廷擁有絕對的定價權!

  這條政令一出,在場的商賈一片嘩然,反對之聲四起。

  寧瑜沒有理會,敲了敲桌子,隨後宣布朝廷逐步開放鹽鐵私營權,總算平息了商賈們一部分的怒氣。

  接下來寧瑜重提商稅,言稱不同商品收不同稅,再次惹得商賈不滿。

  往後的幾天裏,戶部一直在與商賈談判,來回商議。最終總算將幾條基本政令推行了下來。

  寧瑜不知用了什麽手段,讓商賈紛紛簽了“合同”,這場商界盛事就此落下帷幕。

  各路商賈紛紛回程,籌措積累的金銀銅,交由戶部統一重鑄。

  與此同時,戶部眾官顧不得休息,再次投入緊鑼密鼓的工作當中。

  開元二年七月初七。

  連月的大雨終於接近了尾聲。

  除太原等幾個少數城池外,大部分地區已經逐漸放晴。汾水的水位也停下了漲勢。這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聽說淮南道已經化作一片澤國。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這讓大秦境內的百姓暗暗鬆了口氣。

  開元二年七月十三。太原的雨也停了下來。

  皇後穆菡依約放了幾小隻回府。小家夥們很興奮,蹦蹦跳跳地回府了。

  與此同時,各地第一批金銀銅也運到了太原,早已準備好的戶部開火回爐,重新鑄造貨幣。

  陸陸續續地,一批又一批的金銀銅運到。戶部變得熱火朝天起來。

  與之相對應的是小文山,終於雲歇雨收,工部立刻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小文山上的學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速完善。

  兵部一如既往的無聊。雨停以後,侯準強打著精神拉著一萬士兵開始操練,倒也似模似樣。

  四周邊關定期又密報傳回。果然如同趙征所料,西北的樓蘭屯兵雲州,西楚屯兵巴州,偽秦屯兵襄州,一時間邊關形勢緊張異常。

  刑部的律法編撰經過長時間的磕磕絆絆總算走到了尾聲,趙征批閱後,開始準備推行。

  吏部進展依舊緩慢,在陛下降旨申斥一番後,戰戰兢兢地邁出了第一步,他們把手伸向了裏正。

  裏正這種“官職”雖然是官府授予,但實際上並不領朝廷俸祿。趙征不知道諸葛瓊腦袋裏的哪根筋搭錯了,把他上的奏疏打了回去。

  文淵院連續發行了數期大秦邸報,文壇之上開始逐漸喧囂起來。各家學說爭奇鬥豔,一片繁榮景象,讓文淵院的一幹老學究興奮異常,又來了一次宴會,引吭高歌到天明,這才各自散去。

  禮部的一幫老頭兒眼看著快沒熱鬧看了,有些怏怏地。幹脆攛掇著部堂首官趙瑩進宮撩撥皇帝陛下。

  趙瑩今年已經六十六歲了。亦是須發皆白,身形佝僂,好在身子骨還算硬朗,沒有到武壽那個地步。

  進宮求見無果之後,趙瑩隻能退而求其次,求見皇後。

  穆菡見了趙瑩,她是抱著趙治去的。

  老大人趙瑩在看到趙治後整個人瞬間活泛了起來,進宮要做什麽已經被他拋到了二門後,滿心滿眼的都是小小的趙治。

  老頭兒抱著趙治親近的不行,直接把穆菡晾在一邊,理都不理。

  一直稀罕到日暮西山後,老頭兒才依依不舍地鬆開趙治,轉身出了宮。

  第二天,趙瑩便上了請立太子的奏疏。並鼓動串聯了一大堆人一起上書。

  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趙征居然同意了,著禮部尚書趙瑩擇日舉行禮儀,並在太子還沒行禮之前,便先一步來了個加封。

  加封趙瑩為太子太師,宋忠為太子少師,蘇毅為太子太傅,穆勒為太子少傅,吳慶芳為太子太保,張馬勇為太子少保。命穆勒即可進京謝恩。

  老頭子趙瑩原本樂顛顛的捧著同意趙治成為太子的奏疏,樂的睡不著覺,緊接著到來的一係列聖旨讓他笑不出來了。

  思前想後,趙瑩總覺得不正常,他開始頻繁進宮求見皇帝,奈何每次都是被張騏或李柱子擋在門外。

  到了後來,更是連穆菡都見不到了。

  這讓老頭兒徹底慌了。

  他開始動用早就扔給趙征的關係查探起太原的近況起來。

  這一查探,頓時驚得老頭兒一身的冷汗。

  趙瑩作為大秦皇族留在太原的根,曾經過往的幾十年他一直兢兢業業,把太原經營的風吹不進水潑不透。

  在盧勇帶著趙征逃難到太原之前,趙瑩完全就是太原乃至整個河東道的皇帝。

  他的一言一行影響著整個河東道。

  沒有他的允許,任何人不敢在河東道翻出一丁點的浪花出來。即使是武壽,也要仰仗趙瑩的鼻息。

  但自從趙征隨著盧勇來到太原之後,趙瑩便開始逐漸將太原乃至整個河東道交給了盧勇,盧勇後來交給了趙征。

  老頭兒混了個禮部尚書的職位,每日裏清閑度日,好不快活。

  漸漸地,隨著趙征長成,尤其是東征得勝歸來,老頭兒徹底退居二線,人們逐漸忘記了趙瑩這個曾經河東道的無冕皇帝。

  趙瑩自己也樂的清閑。

  一直到現在,趙瑩察覺到不對,才想起動用關係,很快,一份份消息,送到了趙府。

  坐在書房裏的趙瑩顫抖著雙手,看著案幾上一份份匯總上來的情報,隻感覺脊背一陣發涼!

  他怎麽也想不到,趙征竟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他更想不到,這個才不過十六歲的皇帝,竟然玩兒這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