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爭論
作者:指缺      更新:2020-11-12 13:55      字數:2169
  幾人先後回話後,外麵派出去的人終於有了回應。

  一名宮裏的侍衛身著盔甲,行色匆匆趕回。

  “回稟殿下,屬下先後派遣十七隊下屬前往各處查探,已有結果。”

  “嗯。說說吧。”穆菡站起身來,藏在寬大袖子裏的手掌攥了攥,掌心滿是汗水,但她麵上並不顯露,揚了揚下巴,對著跪在下方的侍衛統領吩咐道

  “也別衝著本宮說,給這滿堂文武大臣都說說,這是個什麽情況!”

  “是!”侍衛統領應下後起身“十七隊下屬反饋消息為,所有人盡皆歿於汾水!”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不過很快他們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紛紛閉嘴不言,等待侍衛統領繼續解釋,整個太極宮在喧鬧了瞬間後,很快又恢複成了一片安靜。

  穆菡沉聲問道“什麽叫歿於汾水?他們是無顏見朝廷投河自盡了不成?”

  侍衛統領回道“回殿下,據下屬回報,他們趕到汾水畔之時,未曾見到本人,倒是有人在河裏見到了大人們的屍體。屬下組織打撈後發現,大人們早已沒了聲息。屬下等已打撈上大部分屍體,據屬下推測,其餘下落不明的,多數也應當是遭遇不測了。除水利員外郎外,屬下等還打撈上來數十名工部屬官。據工部辨認,應為水利員外郎屬官。”

  “缺了幾具屍體?”

  “回殿下,缺了一具。是工部水利員外郎文衡文大人的。屬下去工部問詢過,文大人不再工部。文大人的家人說,文大人今早直接從府上出發去了汾水河堤上,再未見到其人。”

  “河堤上是個什麽情況?”

  “回殿下,屬下親自去汾水看過,入目所見,已化為一片菏澤,遠處的天涯山等地勢稍高所在,山坡上盡是避難的百姓。河水中也有許多百姓的屍體被衝下來。兩岸田畝已經化為汪洋。”

  “河堤呢?”

  “屬下回來時汾水河道已經基本看不見,屬下派了人馬往上遊、下遊查看,還未收到消息。就太原城附近一段看,所有河堤已經全部坍塌。”

  “嗯。你下去吧。”

  “是!”

  侍衛統領離開了大殿。整個大殿依舊安靜,隻外麵的大雨發出“噠噠噠”的聲音,和著不時響起的雷聲。

  穆菡掃視著下方安靜的百官,正與武壽對上,武壽顫顫巍巍的站起身來走到中央。

  “殿下,臣有本要奏。臣彈劾工部尚書薑淵,瀆職失察,致使汾水潰堤毀田,使兩岸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望殿下明察!”

  武壽說完,跪伏在地。

  仿佛打開了某個開關一般,在武壽彈劾薑淵後,原本安靜的大殿瞬間沸騰了起來,禦史台的禦史嘩啦啦站起來一大片,紛紛跪伏在武壽身後。高呼著“望殿下明察!”就連許多其他部門的官員,也紛紛起身跟隨。粗略看過去,跪伏在大殿中央的官員黑壓壓的一片,竟然占據了殿內三分之一還多的人數。

  穆菡一雙鳳眸掃過下方一眾官員,投射到搖搖欲墜的薑淵身上,此時薑淵嘴唇發白,渾身汗如雨下,正顫巍巍地要站起身來自請聖裁。

  一邊是“恭請聖裁”的三分之一大臣,一邊是汗如漿下準備認罪的薑淵,一邊是滿臉愁苦凝神思索的寧瑜,一邊是百無聊賴剔牙打哈欠的武將,四種大臣,四種表現,代表了四種對汾水決堤事件的認知。

  這一幕讓穆菡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以前趙征說過的話。

  “麵對天災,有的人想保住官位,有的人想排除異己,有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人想著的是受苦受難的百姓。這四種人基本將官場所有種類的官員都概括了。人要做官,有的人想要榮華富貴,有的人想要光耀門楣,有的人想要施展抱負,有的人想要為民請命。這四種人,沒有好壞,沒有對錯。全看你怎麽用了。一心想要施展抱負的人可能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眼高手低之輩,一心想要為民請命的人可能弄巧成拙,反而排除異己的跟光耀門楣的,可能做得更好。”

  那是在一個寒冬的夜晚,穆菡清楚的記得滿臉疲憊的趙征正在寫一本晦澀難明的書,見自己一臉好奇地打量著,這才隨口跟自己說的。

  眼前這群人又都是屬於什麽樣的官呢?他們又都是出於什麽目的來當官的呢?

  “他們各有各的目的,這不要緊,我們都能給,但我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我們要抽離出來,獨立於外,站在場邊看事情,不能參與其中,否則就很容易被人帶著走,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外如是。”

  穆菡清楚的記得,趙征用這麽一句聽起來很有道理,仔細琢磨又有些似是而非的話做了結束語,然後他就扔掉毛筆,準備休息了。

  “趙卿,”

  穆菡從回憶中回過神來,他看了一眼神色難明的趙瑩,出聲問道。

  此時的穆菡心裏是矛盾的。趙征那一席話說起來容易,真的實際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這本身就是事關整個朝廷的事情,她又如何將自身抽離出來,獨立在外地看事情呢?

  薑淵這個工部尚書是堅定的皇族擁躉,是朝堂之上非常有力的一把武器,但此時,這把有力的武器卻為自己招來了大麻煩。穆菡是想保住這個人的,但保住這個人就意味著自己這個代表了皇帝的監國人選做出了選擇,不再公正。當裁判的親自下場,以後誰還會找這個人當裁判?

  如果將薑淵推出去,裁判的公正性是保證了,但作為一名明確的滿朝皆知的皇族擁躉就這麽被推出來了,其他的皇族擁躉,以及那些處在觀望中的官員怎麽想?

  不論怎麽選,事情似乎都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不論怎麽做,似乎都注定了要有所損失。此時的穆菡恨不得薑淵這個人從來都不存在過,恨不得工部尚書這個位置上,坐著的是世家的人,那樣的話,自己就可以從容的選擇把ta推出去,順從這三分之一的官員的意願,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是秋決還是夷三族,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