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汾水
作者:指缺      更新:2020-11-12 13:55      字數:2160
  開元元年五月十八日,晨。

  在綠珠兒的服侍下喝完藥湯的大秦皇後,正拿著剛剛收到的信件出神地讀著。身後,綠珠兒接過空碗放在侍女端著的托盤上,揮手讓侍女離開後,用絹帛擦了擦皇後的嘴角,輕手輕腳地為皇後戴上鳳冠。

  今日恰逢大朝會的日子,身為代掌國事的皇後,穆菡早早便起來了。

  梳洗打扮後,綠珠兒看了看時間,提醒正望著窗外出神的皇後大朝會的時辰到了,穆菡這才回過神來,起身收斂了麵上的嬌羞,端端正正地邁出了宮殿。

  出了千秋殿,穆菡看了一眼一側的兩儀殿,兩儀殿大門緊閉,除了在院子內掃灑的寺人外,安靜異常。穆菡收回目光,穿過宮殿群,來到了太極宮內。在這裏,前來參加大朝會的臣子們早已悉數到場。穆菡肅容穿堂而過,走上丹陛,端坐其上。

  望著下方行禮大拜的文武百官,穆菡有些出神。

  這幾日雖然太原城內一切都相安無事,但她總有一種感覺,這似乎是暴風雨前最後的寧靜。按照趙征的交代,這群人差不多要開始發難了。

  一旁的綠珠兒見皇後又一次走神了,悄悄地給出了提醒。回過神來的穆菡掃了下方跪拜的眾人一眼後,示意眾人平身,百官拜謝,起身回到自己的席位之上。

  “啟奏殿下,”

  寬廣的太極宮安靜了少許後,終於有人站出來發聲。聲音很蒼老,所有人的目光便情不自禁地集中到了聲音的來源處。

  原來是禦史台禦史大夫武壽。武壽出列,並不跪拜。之前朝臣行跪拜大禮,跪拜的是“禮”,敬的是趙征授予穆菡這個皇後的權利,卻並不是她本人。因此,朝臣在大朝會上提出意見之時,是不需要行跪拜禮的。

  武壽麵容有些蒼老,自從被趙征不走尋常路地打壓一番,剝奪了禦史台一眾禦史們聞風諫言的權利後,他一直很沉寂,從趙征出征到現在已經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裏武壽一直很老實,按部就班地完成他的本職工作,就連穆菡對他也不禁有些鬆懈了。就在這時,武壽又一次站了出來。

  看著蒼老但是站的筆直的武壽,穆菡收攏思緒,雙手交疊放在小腹部,抬頭,凝視著武壽。

  “連日天降大雨,城外汾水猛漲,臣擔心如此下去會使汾水衝毀河堤,淹沒城外田畝,懇請殿下早做打算。”

  穆菡目光遊移,很快就在人群中找到了她想要找的人。

  “薑愛卿。”

  被點名的工部尚書薑淵出列,站到武壽身邊,目不斜視,一板一眼的回道。

  “殿下,臣每日都會派人前往汾水河畔測量水位,一旦汾水超過警戒線,臣等會立刻對河堤進行加固。”

  說完,薑淵便微微低下頭,目光盯著丹陛上的銅飾,不再說話。

  武壽鬆了口氣,重新恢複了慢騰騰的動作。

  “既然如此,看來是臣多心了。

  不過我太原城就在汾水河畔,還望薑大人多加小心,莫要出了差池。今年春日吾皇率兵東征,帶走了太原城內大部分的存糧,陛下信任臣等,將太原交付於我等之手,我等萬不可令吾皇失望。”

  說完,武壽拱了拱手,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武壽挑出來的原因似乎真的隻是提醒一下朝廷關注汾水,再無其他目的。穆菡暗暗納悶兒,但並不表現出來。當武壽與薑淵先後回去後,便再無其他事情。穆菡坐了片刻後,宣布退朝,帶著綠珠兒回了後宮。

  穆菡剛剛坐下,綠珠兒趕緊上前將珠釵簪子一應飾品一一卸下,裝進首飾盒中,一邊忙活著,一邊小聲抱怨著

  “娘娘您如今是懷著小皇子的人,可不能這麽急躁了。這早膳是一定要吃的。”

  說著,三兩下將穆菡的頭發打散,簡單的挽了個發髻後,接過身後侍從端來的米粥遞了上來。穆菡被綠珠兒這麽一打岔,也收回了思緒,搖著頭笑了笑,接過米粥,“好好好,本宮以後都聽你的。行了吧。”

  說完,低頭試了試溫度,見米粥正是溫熱的,便端著碗仰頭一口氣喝了下去。

  順手將空碗遞給綠珠兒,見綠珠兒就要張嘴說什麽,連忙搶先一步開口道“去看看靖兒他們幾個在做什麽。”

  說著,當先起身就要朝外麵走,綠珠兒趕忙將空碗塞進身邊的小侍女手中,抓起一件大氅追了上去。“娘娘,剛說完的,您又忘了。”一邊埋怨著,一邊給穆菡披上,又不知從哪兒掏出個手爐來,塞進穆菡的手裏。穆菡停下腳步低頭瞅了瞅手上的手爐,還給了綠珠兒。

  “本宮是懷有身孕,不是生了大病。這眼瞅著都六月份了,你這又是大氅又是手爐的,還當冬日裏過活呢!”

  “呸呸呸”

  綠珠兒不情不願的接過手爐,連忙衝著一側呸道

  “娘娘,可不興這麽說自己,您是母儀天下的皇後娘娘,正懷著小皇子呢,可不敢亂說。”

  穆菡瞅了一眼綠珠兒,決定不再理會她,徑直朝著穆靖所在的小院走了過去。

  剛來到牆外,便聽到裏麵嘰嘰喳喳熱鬧的聲音,雖有一牆之隔,穆菡卻也仿佛受到了感染,露出了明媚的笑容,仿佛整個人都回到了少年的時代。

  大門並沒有關閉,而是向兩麵敞開著。穆菡拐過牆角,站在了門口,探頭向院子裏看。

  兩個月前,出於種種考量,趙征下旨令文淵院文淵監宋忠次子書呆子宋霖、戶部尚書寧瑜次子小胖子寧津、趙瑩長孫趙律、工部尚書薑淵次子大塊頭薑堰、武壽嫡長孫小不點兒武狄、林羨第三子林宗、吏部尚書諸葛瓊幼子小大人諸葛盛七人進宮陪侍穆靖讀書。

  這其中有關於大人們的種種考量暫且不論,八小隻本就年齡相近,在兩個月餘的同吃同住下,已經熟絡了起來。就連最膽小的寧津,也已經成功的融入了大家。

  這八個孩子本就家世顯赫,除了武狄之外,都不是府上的嫡長子嗣,自然更加容易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