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幾寸相思
作者:指缺      更新:2020-11-12 13:55      字數:2384
  第五十九章幾寸相思

  當趙征到達紮營地的時候,已經是申時許了。待埋鍋造飯,晚飯完畢,申時已過。

  此時月上中天,整個營地裏靜悄悄的,除了一隊隊舉著火把的巡邏隊伍外,隻有山間初生的不知名昆蟲的鳴叫聲,應和著夜梟的古怪叫聲。

  趙征沒有在營地裏亂走。

  此時已是深夜,軍營中不論是誰,除了巡邏隊伍之外,隨意走動都會被巡邏隊伍當做奸細當場射殺。

  軍隊裏,尤其是出征在外行軍的軍營裏,規矩即為嚴格,就算是趙征這個皇帝,也不能隨意破壞。

  大晚上的,不好好睡覺在軍營裏到處亂走想做什麽?

  巡邏有巡邏隊,軍營外圍有暗哨,再往外有斥候營的探馬來回查探。你在軍營裏麵四處亂走,不是奸細是什麽?

  此時趙征的營帳還亮著火光。

  趙征正趴在案幾上細細地讀著信件。

  信件是隨著白日裏的信使一起送過來的。

  當然,白天裏給盧平看的是主要信息。現在他在看的這些,是私信。或者說家書。

  家書是穆菡寫的。

  雋秀的字一個個方方正正地排列在信紙上,慢慢的訴說著皇後對年輕帝王的點滴思念。

  信裏沒有說什麽家國大事,隻是簡單說了穆靖又帶著他的一群小跟班兒折了花園裏的哪叢花枝,這幾日吃的有些清淡,胃口不是太好。

  每到深夜裏,看著天空中的月亮,就會想起趙征曾經與她講過的一個個美麗的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一個個淒美的愛情故事,被皇後再次講了出來,化作寸寸的相思之意,透過信紙,流入趙征的心間。

  信的最後,一遍遍囑托著趙征蓋好被子,吃好飯,注意休息,不要生病……

  沒有什麽纏綿悱惻的詞句,沒有什麽蕩氣回腸的故事,沒有抱怨太原城內的複雜紛亂,在這封信裏,趙征就是一個普通的出征兵卒,穆菡就是一個普通的殷切盼望君歸的婦人。平平淡淡,卻熨帖著趙征那顆煩躁的心。

  看完信,趙征小心翼翼地將厚厚的信紙折疊起來,與懷裏的一遝放好,重新揣會懷裏。

  提起筆,飽沾了墨水,猶豫了許久,趙征複又將筆擱下。他站起身,走到營帳門口,望著天上的月亮發呆。

  他不知道該如何寫這封回信。

  穆菡的寸寸相思他感受到了,但他不知道該寫下什麽樣的語句回複她,讓她也感受到他的一腔思念。

  囑托她注意身體?

  太原城是他親手交給她的。她是他一手拉進這個旋渦的。此時囑托她注意身體,注意休息,未免有些假意惺惺。

  因為他知道,身處這個位置,麵對太原城那樣的局麵,她不可能也不會休息好。

  囑咐她按時吃飯?

  又顯得有些矯情了。身為他的皇後,身邊自然少不了提醒她按時用膳的寺人宮女。但如果她隻是呆在後宮之中,自然會有的是時間按時吃飯。她不能按時吃飯,還是他把她拉到這個旋渦之中的緣由。

  告訴她自己很好,勿念?

  人的心兒啊,怎麽會是完全受到自己所控製的,說不想念就不想念的呢?就好像他現在,被行軍的大小事務困擾,還要抽出時間來研讀兵書,研究到了河南道怎樣打這一場仗。明明已經滿心都是需要他操心的事兒了,不還是忍不住思念起遠在太原城的她了嗎?

  說什麽,都不太合適,說什麽也都無法將他對她的滿腔思念盡數表達。於是這滿腔的思念最終還是化作了“信已收到,勿念。”六個字。

  想了想,想了又想,在即將火封的時候,趙征終究還是把信紙抽了出來,又在下麵填了一首秦太虛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擱筆後,趙征撿起信紙輕輕吹幹,迅速地折好,塞入信封,融了火漆,用印,一氣嗬成。

  等火漆幹透了後,又拿起信封對著燈火仔細瞧著。細細思量著,腦海中想象著她收到他的回信會如何。

  多半不會如何欣喜吧。她寫了那麽多,於平淡的字裏行間訴盡衷腸,道盡相思意,而他,隻是簡單回了一句話,一首詩。多少有些敷衍的感覺。

  想來,看到信的內容,她多少都會有些失望吧。

  搖了搖頭,趙征將信件放好,翻身上而臥,很快睡了過去。

  翌日。

  趙征洗漱完畢,將信件交到信使手中,坐在營帳內,目送著信使恭敬地將載滿了相思的信封揣進懷裏,退出去。在營帳外,牽過馬兒,翻身上馬,馬鞭在空中甩了個清脆的鞭花兒,飛快的消失在眼前。

  “陛下,”

  盧平的聲音將趙征從思緒之中喚醒。他哦了一聲,三兩口將早膳吞吃完畢,出了營帳。

  趙征的早膳與士兵們沒什麽不同。要硬說不同,大概也就是他一個人單獨在營帳裏用早膳吧。吃的栗米,喝的稀飯,就著的鹹菜,與普通士兵一般無二。

  趙征住的營帳也沒有什麽不同。

  一般的大小,一般的配置。一般無二的臥具。

  趙征曾經在太原城出發的時候向這一軍承諾過,他這個主帥,一路上會與士兵同吃同住。雖然他獨自一人住一帳,獨自一人在營帳內用膳,但他做到了。

  也許,這也是為何這幫老兵任憑趙征頻頻出錯,來回折騰,也沒說什麽的原因吧。

  趙征明白自己的短板。他此前幾乎沒怎麽與軍營裏的士卒過多接觸過。在出征前,甚至連一名士卒的標準配給,他都是從兵書上讀到的,這支軍隊以後會成為他的王牌,他賴以生存的根本,他必須盡快與這支軍隊建立聯係,。同吃同住就是紐帶,是讓他這個高高在上的皇帝拉進這些士卒關係的重要橋梁。

  也許他做不到像軍中宿將那般,行軍紮營,信手拈來。但他原因去摸索,去學習。萬幸,這群士卒也原因給他機會。欣然接受了他的示好。

  外麵,輜重營的士兵已經開始拆卸營帳,收攏在一起,裝上馬車。

  士兵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著早飯,不時低聲交談著什麽。似乎有人說了個很好笑的笑話,引起了周圍士兵的哄笑。大家笑過後,又呼嚕呼嚕地吃了起來。

  辰時三刻。

  士兵列隊完畢,各校官點卯,確認人數無錯,大部隊浩浩蕩蕩地繼續出發了,

  身後,輜重營的士兵還在拆卸鍋灶,收拾營地。有的輜重營已經在早飯前,就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