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波瀾
作者:指缺      更新:2020-11-12 13:55      字數:2464
  第五十二章波瀾

  不論趙征如何悲傷,也不論世家望族如何彈冠相慶,日子還是樣一天一天地過。

  翌日,承和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五。

  按照規矩,每逢二、五、八為大朝會的日子。今日恰逢二十五,是大朝會。滿朝文武,五品以上,都需入太極宮上朝。

  經過皇後的一夜安撫,年輕的帝王重新鼓足了勇氣,再一次踏上了他的征程。

  年輕的帝王開始嚐試著掌握他還不熟練的帝王威嚴,身著袞服,頭戴冠冕,顆顆毓珠垂下,擋住了百官窺視聖顏的視線。

  趙征端正地跪坐在上首,腰板挺得筆直。他掃視著下方分列跪坐兩邊的臣民,像一隻巡視地盤的猛虎,審視著領地內的子民,等著下一位挑戰者向他發起挑戰。

  第一位挑戰獸王威嚴的人很快就出現了。他是吏部右侍郎麾下考功郎中陳忠。

  吏部主官是諸葛瓊。吏部主管官吏選拔、任免、升降、考試、勳賞。主官下設左右侍郎,左侍郎主官員任免、升降、封賞,右侍郎主官員選拔、考核。

  考功郎中正是吏部右侍郎麾下主官員考核的官職。官員日常行為,在職期間功績過失都會被考功郎中一一記錄在案,等到年底呈左部審查,無誤後交主官吏部尚書諸葛瓊批示,最後呈交皇帝過目,無異議後按照律法對官員進行評分。累功者升遷,累過著貶謫,更甚者罷黜或問罪。

  後麵的事兒,就是刑部的事兒了。

  也正因為如此,吏部與禦史台走得一直很近。

  ……………………

  照舊的禮儀後,陳忠便跪了出來

  “啟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哦?陳卿何事?”

  “回陛下。司需郎中武青武大人前幾日來找微臣,為他手下的幾名校官補錄官身。”

  陳忠的語調慢慢的,就像他人一樣,慢慢的說著

  “按我大秦律例,兵丁晉升,補錄官身需為白身。或有軍功在身,經陛下批閱後,方可補錄。然武大人舉薦的這幾位,臣仔細查過,並找戶部核實過,他們並非有軍功在身,且履曆不明。”

  “臣思前想後,覺得這事兒要問個明白。便前往大營尋武大人。武大人倒也爽快,問明緣由後,就找那幾個兵丁前來,但當著武大人與微臣的麵,他們仍不肯說明出身。”

  “無奈之下,臣隻好將武大人遞上來的名單打回,要求重新補列。但武大人第二次遞上來的名單,那幾個人的名字依舊在列。”

  “臣愚鈍,還望陛下教臣,此事如何處理。”

  大秦分六部,另設禦史台文淵院、殿中省、禦史台、司天台。分別有著不同的職能。六部下設部官一名,佐官兩名,佐官下的輔官若幹。

  吏部掌官吏選拔、任免、升降、考試、勳賞,部官為諸葛瓊,戶部掌戶籍、土地、賦役、倉儲、市易,部官是寧瑜,禮部掌禮儀、祭祀、科舉、學校、教育,部官為趙瑩,刑部掌刑獄、財政審計,部官為林羨,工部掌土木工程、屯田、水利、農事、發明創造,部官為薑淵,兵部掌對外戰事,部官由張權暫代。

  司天台掌天文曆法,譬如夜觀星象,星象警示等,但在大秦這個空氣中都充斥著武夫的味道的國度裏,這個部門的職能已經被無限削弱。禦史台掌糾舉彈劾百官和參與審訊重大案件,設部官禦史大夫一名,為武壽。殿中省則位皇室內官,管理天子服禦,下轄尚食、尚藥、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六局,負責皇帝衣食住行。文淵院則為帝國的圖書管理部門,部官為宋忠。

  總體來說,大秦現在的政治結構就是這樣。基本涵蓋了所有的方麵。各司其職,互不幹涉,互不重疊。偶爾有需要多個部門聯合辦理的事物,則需要各部門自行協調。

  這其中,武青在前不久被趙征任命為兵部司需郎中。司需郎中本質上是調撥軍需,糧草輜重的職位。

  說回陳忠說的事情。

  本質上,司需郎中隻需要管好軍需調度就可以了。但兵部是一個十分特殊的部門。他與其他部門都不一樣。

  兵部的特殊之處與秦國的尚武氛圍脫不開幹係。秦國尚武,秦軍好戰,這也就使得兵部這個集中了整個帝**備力量的部門變得十分龐大。其內部可以說人才濟濟。當然,這說的並不是趙征現在的兵部,而是曆朝曆代的兵部。

  兵部的人是驕傲的,往常那都是滿天下橫著走的人。在他們看來,天老大,皇帝老二,他們就是老三。其他人都是渣渣。別說像今天這樣彈劾他們兵部的人了,就是多看一眼兵部的人,沒準兒這群武夫都會蹬著銅鈴大的眼珠子喝問‘你愁啥’。如果來者再回一句‘瞅你咋地’,這群武夫就會擼起袖子,興奮地嗷嗷叫喚著,一擁而上,把來者揍個烏眼青兒,完事兒還要到皇帝那裏告狀,委屈扒拉的說有人欺負他們。

  這就是兵部的行事作風,強硬,霸道。無所顧忌。

  往昔的兵部,即使是禦史台這群職業大噴子也不敢輕易招惹。因為兵部的人,沒理也要占三分。

  但是現在不行了。

  兵部人才稀缺,主官還在遙遠的勝州城養病。兵部隻有大貓小貓三兩隻。

  而陳忠的彈劾,表麵上看連彈劾都算不上。隻是說明他們吏部遇到了難事兒,不知道該怎麽辦,這才來問皇帝。

  但事情不能這麽看。

  兵部部官為張權,下設四個部門,分別為司策郎中、司需郎中、司籍郎中、司法郎中。司策郎中相當於參謀部,是一群不安分的陰險文人組成的部門,這群文人在其他正統文人看來就是被大秦武夫的味道熏壞了腦子,不好好讀聖賢書,整天腦子裏想著陰謀詭計算計敵人,妄為君子。司籍郎中則是掌管軍隊軍籍的。

  大秦的士兵戶籍是區別於其他戶籍的,其他戶籍由戶部掌管,但大秦的兵籍則是由兵部自己掌管。

  司法郎中則是執行軍法的部門。士兵、校官功過賞罰,都是由司法郎中記錄並執行。

  嚴格說起來,兵部的官職到底是由兵部的司法郎中管理,還是由吏部管理,這是個迷。

  如果遇上吏部主官是個軟骨頭的時候,兵部這群土匪就會隔三差五嚇唬人家,然後把這個權利拿到自家手上。

  如果遇到個頭鐵的吏部主官,任你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就是死死攥在手裏不交出去,兵部這群土匪也沒有辦法,隻能不甘心的讓吏部掌管。

  從兵部的官職分配就可以看出來,陳忠的用心險惡。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他說的這事兒實際上是吏部與司籍郎中、司法郎中的事兒,不歸司需郎中管。也就是說這事兒不關武青一個銅板的事兒。

  既然不歸武青管,為什麽這裏麵的人不是司籍郎中也不是司法郎中,偏偏是武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