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早朝,狗
作者:指缺      更新:2020-11-12 13:55      字數:2549
  第四十三章早朝,狗

  承和二十九年元月二十五,冬,天氣晴朗。

  趙征大婚五日後,距離趙征召各部首官入兩儀殿奏對過去了四天。趙征以政務緊要為由,取消了自己剩餘兩天的假期,宣布早朝。

  元月二十五日的天氣不錯,難得的晴朗天,天空中萬裏無雲。前幾日下過的雪映著鉑金色的陽光熠熠生輝,將整個太原城照的亮亮堂堂的。

  太極宮內,趙征身著袞服端坐上首,下方分列坐齊了所有有資格上朝麵聖的大臣。

  皇帝臨朝百官跪迎,接著小太監宣布有本啟奏,大臣之間相互對視,經過短暫的沉默後,台院侍禦史劉同出列了。

  台院侍禦史位列正六品官職,分屬禦史台,職責為糾彈中央百官、審核重大案件。

  劉同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身形有些瘦弱。

  百官見劉同出列,都正襟危坐起來,所有人都知道,禦史台要出招了。

  “啟奏陛下,臣劉同有本要奏。

  臣彈劾工部尚書薑淵擾亂集市秩序,夥同戶部尚書寧瑜與民爭利,結黨營私。”

  劉同的彈劾不同於想象中的禦史那般長篇大論。理論上講,禦史做的就是聞風彈劾的差事,他們有權利上彈皇帝,下彈縣官,可謂是無物不可彈,萬物皆可彈。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可以肆意妄為。大秦的法令雖然賦予禦史聞風彈劾的權力,但至少要空穴來風【注1】,有所依據。否則很容易彈劾不成反被責罰,更何況彈劾一個比自己高出六級的一部首官。

  “二十三日起,薑淵薑大人與寧瑜寧大人先後多次流連市集,搜集市集之上各物物價,並預製定新的物價標準,抬高稅收。”

  劉同補充完自己彈劾的論據後就立在那裏不再多言。

  劉同話說完,整個太極宮變得靜悄悄的。剛剛還在擠眉弄眼的諸位大臣紛紛收回自己的視線,眼觀鼻鼻觀心地垂著眼眸不言不語。

  “寧瑜,薑淵,你們有何要說的?”

  趙征眯著眼盯著劉同看了一會兒,扯了扯嘴角開口問道。

  其實趙征的問話並不符合大臣與皇帝之間的潛規則。劉同彈劾工部、戶部首官,按照流程應該是工部戶部下屬與劉同地位品級差不多的官員出列辯駁,然後逐漸抬高品級,最後視情況決定禦史大夫以及兩位被彈劾的當事人是否出列辯駁。畢竟要兵對兵將對將才好。

  如今趙征一開口直接省去了這中間大約一個時辰的下屬辯駁時間,一下子快進到了兩方老大辯駁的階段。

  然而趙征畢竟是皇帝,他開口問話,寧瑜與薑淵如果不想背下這口黑鍋,就隻能出列辯駁。

  薑淵對於彈劾已經司空見慣了,過去數十年裏有事兒沒事兒他就會遇到禦史台的彈劾,當然雙方心裏都明白這隻是走程序,雙方誰都沒有當真。但是這次不一樣,這次是當著新皇的麵彈劾,而不是給遠在長安城的朝廷遞折子。

  相比較於寧瑜,薑淵應對彈劾更加得心應手。因此薑淵準備率先出列。但寧瑜先一步擋住了薑淵。

  “回陛下,臣與薑大人查訪市價是為了了解市場,戶部有管理天下市易之責,臣身為戶部尚書邀薑大人一同了解市易,臣以為並無不妥。恰好,臣亦有本要奏。

  臣與薑大人查訪市易之時恰逢禦史大夫武壽武大人同吏部尚書諸葛瓊諸葛大人數次私會於東市酒樓,武大人身為禦史大夫有糾舉彈劾百官和參與審訊重大案件之責,諸葛大人身為吏部尚書身具官吏選拔、任免、升降、考試、勳賞之責,恰逢陛下登基大赦天下之際,此二位大人數次私會,由不得臣多想。

  臣姑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兩位大人可能是在商議勳位封賞之事。然勳位封賞此乃陛下天職,豈容他人染指。臣奏請陛下查明真相,如若真如臣所言,則可避免陛下天職遭人侵染。”

  寧瑜一番話下來,不啻於深水炸彈,引起一片嘩然,所有人都沒想到寧瑜一上來就放大招。這可比劉同的彈劾要狠多了。

  劉同的彈劾說到底除了捕風捉影外,就算是事實,這也是寧瑜的職責所在,寧瑜解釋清楚後頂多受到一番訓斥,了不起罰奉半年,就是薑淵可能要倒黴一點,但薑淵完全可以說是公務在身恰逢寧瑜尋訪市易,於是二人結伴而行。這樣一來什麽結黨營私什麽與民爭利紛紛不攻自破。

  實際上大家都明白,劉同的彈劾隻不過是一個引子,就好像兩軍對壘之時叫陣一樣,慢慢的才是兩軍廝殺。

  可是寧瑜倒是好,上來不管你叫陣還是對將,直接全軍出擊,這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趙征瞅著寧瑜笑了笑,揚了揚下巴,沉聲問道

  “武卿,你可有話說?”

  武壽被寧瑜上來就灌了一個大招,卻絲毫不慌,老頭兒耷拉著眼皮,聽到趙征問詢,慢條斯理地起身,整理了一番儀容後出列回話

  “回陛下,臣無話可說。”

  趙征挑了挑眉,無視滿朝的嘩然,出聲問道

  “這麽說武卿是認下了寧卿所言了?”

  武壽依然沉穩,看不出半點兒慌張。

  “陛下,臣行的堂堂正正,寧大人所言皆為虛妄,因此臣無話可說。”

  趙征笑了笑,十分配合地接著問道

  “哦?那可要跟朕仔細說說了,寧瑜的話如何是虛妄?”

  “回陛下,臣與諸葛大人確實數次見麵於酒樓,但臣與諸葛大人所談論之事乃是趙钜一案。陛下大婚後休沐七日,此間各部皆有假日,臣想要辦理公務,繼續追查下去不得不另尋他地。

  至於約諸葛大人,則是因為諸葛大人乃吏部尚書。雖然趙钜一案已然結案,然臣在閱覽卷宗之時依然覺得此案尚有多處疑點,因此臣主張重審此案。恰逢諸葛大人時任吏部尚書,臣想著趙钜此前為官一方,當有些許線索留下,因此臣找到了諸葛大人。

  因此臣說寧大人所言皆為虛妄。

  倒是臣有幾件事要問寧大人。

  二十一日晚酉時許,寧大人與薑大人會於東市酒樓。說來也巧,那日恰好臣與諸葛大人及幾位同僚查完趙钜案的卷宗,見天色已晚,臣過意不去,便邀幾位同僚去酒樓犒勞一番。結果恰好遇到了寧大人與薑大人。

  臣隱約聽到兩位大人商量著什麽紙張墨塊,什麽農田之類的話語。臣鬥膽請問陛下,如今我大秦雖然尚有餘糧,卻也不是這麽禍害的吧,難不成真的要按照寧大人與薑大人所言那般,朝廷即將下令命百姓不種糧食改種他物,就為了紙張墨塊?如此政令,與逼民造反何異?況陛下即將親征河北道,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臣雖不聞軍務,卻也知曉這打仗,最是消耗糧草。再過一月就是春種之時,不知在這個節骨眼上出此政令,寧大人與薑大人是何居心?況薑大人乃工部尚書,擅專農事已是僭越,再者薑大人乃工部尚書不通農事實屬有情可原,寧大人身為戶部尚書,正是管理天下戶籍土地之責,竟然不通農事,這是否說不過去?還請陛下聖裁!”